柏拉图的“模仿论”论文_方文靖

柏拉图的“模仿论”论文_方文靖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摘要: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他辛苦构建出来的理想政治家园,在自己设想的这个理想家园中,他想把诗人和诗全部赶出理想的城邦,柏拉图觉得诗是模仿的艺术,而不同形式的模仿对人和心灵有不同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柏拉图模仿论的三种不同方式,一、理式(本质模仿)。二、实用性模仿。三、绘画性模仿。他崇尚本质的模仿而降低实用性模仿的好感,鄙视影子模仿,根据“床喻”之说,以及结合时代的背景进行理论的剖析,发现这些观点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为后来的城邦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帮助。作为西方模仿说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柏拉图的模仿说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但是他的许多观点还是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模仿论;理式;实用性;绘画性;床喻

一、柏拉图“模仿论”的三种形式

结合柏拉图的“床喻”,看的出在柏拉图眼里模仿论的性质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代表神的旨意的理式模仿。第二,是出自于实用性匠人们的模仿。第三,画家的模仿。

第一种模仿是事物的本质,任何的事物都有着自己的本质和属性,这些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行更改和变化的,就像下雨时雨水从天空向地面进行挥洒一样,也不会随着某人的消逝而不见的,这样的理式是具备了一定的自然规律的,是真善美的。同意自然规律的说法与不会改变的理式和公式,但却不能完全让人认同的是这些事由“虚幻的神”来指示和规定的。

第二种模仿是说的实用性的模仿,在讲到这些时是把实用性的模仿创造定义比画家的模仿更高一个层次,显而易见,时代的特征真的是很重要的,对于一个没有地方睡觉的人来说,他一定希望有一张自己温暖的床来帮助他快些进入睡眠,但是对于一个生活还不错的人来说,一张实用性的床是满足不了他的需求的,也许吉祥寓意和喜好以及款式和颜色都由自己决定好了,当然我并不是觉得匠人们做的不好,只是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变化,思想也会跟着进步,为什么都已经这么进步和发展了还需要看许久以前的人类知识的精华,为什么还需要学习呢?告诉到自己,任何的事情都先有一个“直白”的结果,是要有用的,没有用的东西都是要被淘汰的,古代哲人们留下的发展规律,需要后人们在此规律之上发现出更多的规律,从而越来越接近一种理式,来帮助国家和社会人获得更好的生存,在这第二个观点里面也许说的有些太过于“实在”了一些,但这种理性的思考和做事的方法确是很有帮助的,何博超老师曾经说过幸福的定义是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我认为这是对的。所以“床喻”里面的“工匠之床”,是人工所为,代表着实用工具,是和“理式之床”仅隔一层关系的产物,也是对于本质模仿的模仿。

第三种,针对画家的模仿,柏拉图式认为不合适的,不现实的,就像影子的影子一样,是模仿“工匠之床”的结果,与“理式之床”相隔两层,对于城邦的发展是不能起到好的作用的,那只能让人看到的是虚幻的世界,就像“洞喻”里面,山洞里面的人看着别人影射在墙上的影子那样,以为这就是他们看到的真实世界,而画家们就是根据自己的情感来创造出这样的世界,让人们看见他们希望看到的那样,对于这样的方式,是柏拉图非常反感的,觉得这样子的人就是骗子,类似这样的骗子不仅仅有画家还有诗人等艺术家。

不论是什么形式的模仿,都是基于一种价值层次理论与判断,也看得出来这是借助于苏格拉底之口,从形而上学的思路中引发的观点,柏拉图是一位伟大的哲学政治家,同时也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不但注重自己的哲学素养而且重视教育,他提出的“七科”教育对于现在的国家来说,都是起到重要作用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一切的培养和教育都是要为了他心中的那个理想的城邦进行规划设计的,这一切都会涉及到那个时期的时代性,也被诗和诗人影响着,所以在后来柏拉图立志想要驱赶城邦里面的诗人,远离自己理想的城邦,柏拉图认为诗歌会腐朽最优秀的人,优秀的人原本是可以用理性来控制感性的,但受到其他影响,控制力量的强弱也会发生变化,就好像我们在观看悲剧电影或者是遇到让人难过心碎的事情时,表面上我们时在欣赏别的苦难或者感慨自己的不易,其实相反,我们也会赞美或者有怜悯之心,又或者我们的脑袋里已经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法。柏拉图认为这种类似角色互换或者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的事情不可避免的影响着我们的感受,有时就会失去控制。就像一个平时很严肃的人,在他观看喜剧或者滑稽剧的时候会失声大笑,觉得很快乐,时间久了,他也就不是一个严肃的人了,有可能还会嬉笑打闹,让人觉得厌恶。

二、古希腊哲学思潮的四个分类

看得出,这些是柏拉图借助苏格拉底之口进行描述的,运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阐述“模仿论”。鲍桑葵在论及希腊美学思想的时候指出“希腊人关于美的性质和价值的学说的基础,是由三条相互关联的原则构成的,其中只有一条可以称得起是‘美学理论’。英国古典学者洛齐认为,柏拉图的美学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组成部分,与当时的主要思潮关系密切。在洛齐等人看来,古希腊哲学思潮主要分为四类:①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很多学科也是越分越细,其中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的,人类社会在追求和享有现存的生活时会对感官上的享受也逐渐变高,就像苏格拉底对于爱奥尼亚学派“模仿论”表现出来的怀疑和拒绝态度一样。②工匠也不再是“单纯”的工匠了,也许他们会是一个画家,也懂得美感和设计,③就像数学家如果能够成为辩证哲学家的话,他们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人物。④能够帮助城邦解决更多实际性的问题。通过这些可以会越来越明白柏拉图在编写《理想国》时候的用意了,国家想要变成一个理想的国度是需要各种各样的社会人,有最高的领袖哲人,有辅助城邦管理的卫士,有艺术家有商贩以及平民和奴隶,而应该如何管却是一个大的概念,仅仅是阐述一个“模仿论”的观点就有如此之多的说法,可见这些哲学家的考虑都是深远的。

对于模仿,柏拉图做出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解释,对于实在性的事物会远远不及所谓的理式,我们应该把这些观点放在当时的年代来进行讨论,柏拉图出身于希腊的贵族家庭,在古希腊时代,雕刻绘画之类艺术,正如手工业和农业等生产劳动一样,都是由奴隶和劳苦的平民去做的,奴隶主贵族从来不屑于做此类事情。希腊人所了解的艺术与我们今天所了解的艺术不同,在那个时代,凡是可以凭借专门知识学会的工作都叫作“艺术”,音乐、雕刻、绘画、诗歌之类都是艺术,手工业、农业、医药、骑射、烹调之类也是艺术。在希腊,“艺术家”就是“手艺人”或“匠人”,地位是卑微的。柏拉图没有能摆脱阶级局限性,他的艺术观点显然也是建立在鄙视群众,鄙视劳动的实践的基础上的。

苏格拉底也认为把艺术局限在模仿领域或师法自然的范围里,是幼稚的做法。那样制作出来的艺术只能是二等的机械艺术,这样的艺术也只能表达出人类理智的最低层次,与可能满足发达心智的理想相去甚远。至于工匠的技艺,也就是那种生产一些不同于骗人耳目的梦中影像的实用艺术,苏格拉底作为工匠的儿子对此的确怀有一定的敬意。他认为这种实在的人工制品,作为具体的物质工具,譬如标枪,盾牌,盔甲,桌椅板凳等,是可以用手触摸,使用,举起或者放下的东西,是可以实现人类的特定目的。

人们从苏格拉底批判论的直接结果中经常得到一种暗示,如果数学家能够成为辩证哲学家,他们就会成为了不起的人物,就会把自己的思想建立在更为可靠的基础与更为完善的技艺之上。最后,人们还从中得到这样一种幻想,假定抽象的辩证哲学家如果能够积极参与解决社会生活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改正自己的片面性,并且在洞察伦理学和政治学真谛的同时,能够平衡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再去发展单纯供人凝思关照的形而上学理论,那么他们的工作也会取得巨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玉梅.李渔生活审美研究——以《闲情偶寄》为考察对象[J]南开大学,2011.4.

论文作者:方文靖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柏拉图的“模仿论”论文_方文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