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评价论文_沈云慧

湖南航天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针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采用D-二聚体定量检测后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疑似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患者80例来展开探讨,以免疫比浊法对所有患者的D-二聚体展开定量检测,根据下肢顺行的静脉造影作为标准,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30例患者没有出现下肢静脉血栓,观察组的60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对两组的D-二聚体检测结果展开比较,并展开一系列分析。结果:观察组的D-二聚体阳性率占比明显比对照组的更高;观察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比对照组的更高。差异明显P<0.05,在统计学中有意义。结论:以D-二聚体检测下肢静脉血栓在临床上能够提供可靠的证明,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D-二聚体;下肢静脉血栓;临床诊断

Evaluation of D- two polymers in the diagnosis of low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D- two quantitative detection in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 Methods:our hospital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low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 in 80 cases to discuss the choice of all patients by immune turbidimetry D- two dimer quantitative detection,according to the Anterograde Venography as the standard,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no low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 in 3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60 cases of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ith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The results of D- two dimer detection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 series of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Results:the proportion of D- two positiv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 two dim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which was significant in statistics. Conclusion:D- two polymer can provide reliable evidence for the detection of low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in clinic.

[Keywords] D- two polymers;low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clinical diagnosis;

许多疾病比如骨折、心脑血管疾病等都容易造成并发症,下肢静脉血栓就是其中的一种并发症【1】。这种并发症的发病原因是患者的血流减慢、静脉管腔内的血液出现了高凝状态或非正常凝结,形成了静脉血栓。这类疾病诊治后会使得患者的后遗症发生的风险降低,对某些患者还有挽救其生命的意义。对此我院展开相关研究并分析结果,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疑似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患者80例来展开探讨,对照组的30例患者没有出现下肢静脉血栓,观察组的50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占有19例,女性患者占有11例,年龄段为19岁到75岁,中值(50.3±3.6)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占有28例,女性患者占有22例,年龄段为18岁到78岁,中值(49.9±3.3)岁,将其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得出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探讨性。

1 2 方法

以免疫比浊法对所有患者的D-二聚体展开定量检测,根据下肢顺行的静脉造影作为标准,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的表现为:下肢静脉出现固定损伤情况,造影剂有阻塞;正常充盈之下下肢静脉造影剂存在突然中断现象;下肢的静脉主干显影失败,但造影剂能够通过侧支进行流动;反复造影检查后下肢静脉始终有一段无法显影【2】。

两组患者检查前禁食10 h,次日空腹抽静脉血3 ml,经过混合、离心分离后取上层清液进行检测。检测仪器为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以仪器的操作说明展开检测。

1 3 疗效标准

D-二聚体小于0.5 ug/ml 是正常的值,对两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对检查阳性率展开比较并对D-二聚体在确定下肢静脉血栓的特异性和准确度、灵敏度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在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医学统计软件SPSS 17.0的统计,用 %对计数数据进行表示,并用x2检测;计量数据以(±s)表示,t检测,若取得数值P<0.05,则表明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的D-二聚体水平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如下表1 所示。观察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比对照组的更高,且差异明显P<0.05,在统计学中有意义。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使得下肢静脉的回流出现阻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加上血栓不会自动消融,严重的会扩散至肢体的深静脉主干,此时若得不到及时的救治会使得患者引起静脉炎综合征等一系列较为严重的后遗症,严重的患者会因为血栓脱落使得肺栓塞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存在较大的威胁。加上有一些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存在较强的隐匿性,在诊断时容易出现漏诊现象,最后使得治疗被延误,引发较为严重的后果。传统的检测下肢静脉血栓的方法为下肢顺行静脉造影,这类检测的准确度很高,但检测期间需要患者进行有创检测且操作相对较为复杂,加上部分患者对造影剂存在过敏的现象【3】,所以使用起来局现象相对较大。最重要的是行下肢顺行的静脉检查造影技术其本身也是造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之一,所以从检查风险上来说更高。此时以一种操作简单、对患者无创的诊断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次研究中选择了D-二聚体作为主要的检测指标,重点对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和没有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的检测结果以及检测阳性率展开对比和分析,发现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在D-二聚体的水平以及阳性检出率上相对均有升高。这是因为,D-二聚体是一种继发纤溶特异性的降解产物,正常机体的D-二聚体本身在血液中含量较低,当其升高的时候,机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因此被激活,使得纤维蛋白的含量突然升高,从而形成了血栓【4】。从灵敏度上分析,D-二聚体诊断的灵敏度达到96.63 %,特异性为81.65 %,这主要是因为患者出现合并恶性肿瘤、心力衰竭等现象D-二聚体也会升高,呈现出假阳性。

综上,以D-二聚体检测下肢静脉血栓在临床上能够提供可靠的证明,从而指导患者展开治疗,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关玉. 血浆D-二聚体结合Wells临床评估量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07):1307+1322.

[2]尚遂源. Wells模型联合D-二聚体及彩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D].山东大学,2016.12(42):92.

[3]李顺群.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23(04):22-23.

[4]刘敬峰,郭伟,刘小平等. 血浆D-二聚体结合Wells临床评估量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4(03):231-233.

[5]吴梦涛. 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23(62):82.

论文作者:沈云慧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6

标签:;  ;  ;  ;  ;  ;  ;  ;  

D-二聚体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评价论文_沈云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