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执政党理论建设的重大突破与创新_创新理论论文

新时期执政党理论建设的重大突破与创新_创新理论论文

新时期执政党理论建设的重大突破与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执政党论文,重大突破论文,新时期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纪念日,经过85年的历程,我们党不仅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成就,在理论建设上也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一、“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使党的根本宗旨突破了“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理念,转变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的执政理念上来。

革命时期,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突出强调的是“服务”,是为广大老百姓做好事。成为执政党之后,我们手中掌握了政权,最根本的就不仅仅是做几件好事的问题了,而是要考虑如何运用好手中的权力,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谋求更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思想,力求解决执政党建设转型的问题,它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共产党是人民用来实现当家作主愿望的工具,我们只有坚持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才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我们党要长期执政,就不能离开这个根本,就必须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宗旨。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但历史上,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好,苏联、东欧等国的共产党还因此失去了执政地位。对我们党来说,这个问题更加突出。由所处的世情、国情、党情决定,我们党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双重使命。执政党建设搞不好,关系党自身的执政地位,更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至关重要。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执政党建设的根本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为群众创造更多的更加殷实的利益。这是衡量一名共产党员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重要的标志。当前新的国内外形势对执政党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时代和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仍然固守旧的思维和过时的观念,甚至甘愿因此疏远广大群众,绝不应是共产党的作为。

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全党对于发展的认识突破了传统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思路,转变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上来。

随着军事时代的结束,我们党承担起了带领人民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重任,尽快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改善人民生活成为执政后首要而紧迫的问题。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发展战略,一方面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另一方面又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恶化,贫富差距拉大,社会显失公平的结果。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力求解决发展模式转型的问题,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走一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使全党对于社会发展目标的认识突破了计划经济时期大一统的和谐与市场经济初期利益失衡的矛盾冲突社会,转变到构建“和而不同”、安定有序的现代和谐社会上来。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大体相同,阶级、阶层结构也比较简单,因而形成大一统的利益构成,出现“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和谐局面”。进入市场经济初期,随着经济和阶层结构的变化,人们获取利益的途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自然出现了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并有加剧、扩大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及时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力求解决社会转型的问题,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社会发展的目标,既不是大一统的和谐,又要摆脱社会矛盾的困扰,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和而不同”、安定有序的现代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的社会;应该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的社会;应该是全社会互相帮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社会;应该是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社会;应该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体系完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应该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目标和过程的统一。作为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完全一致的。作为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是分阶段、有层次的,是需要全体人民长期奋斗、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实现的。我们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坚定信心,积极推进,又不可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理论的提出,使党的自身建设突破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局限,转变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来。

系统总结党的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几代领导集体通过长期实践,艰苦努力和辛勤探索,积累了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宝贵财富,我们坚持运用了这些经验,并应对新形势、新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这些经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理论的提出,力求解决党的自身建设由理论到实践、由素质向能力转变的问题,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性。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所谓“具体的”,即党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先进的理论基础和阶级基础上,而且体现在它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能够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能够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最终推动历史前进上。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就不是“抽象的”,不仅要听他说什么,更要看他做什么,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所谓“历史的”,即党的先进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一切先进的政党,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解决特定时代提出的课题,肩负起推动历史前进的使命。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就不是“一劳永逸的”,就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考察、分析和判断。

党的先进性决定了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密联系治国理政的实践,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各方面建设成效最终都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

标签:;  ;  ;  ;  ;  

新时期执政党理论建设的重大突破与创新_创新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