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世界贸易量将增长7.7%,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贸易量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1999年世界经济复苏,经历了1997~199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全球贸易开始逐步恢复增长。2000年的形势比较乐观,全球贸易量增长率将达到10.4%左右。除原油价格将继续坚挺之外,受供大于求的制约,国际市场主要产品价格从谷底爬升的幅度仍然较小。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慢,2001年世界贸易量增长率将回落至7.7%左右。
一、2000年是近年来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一年
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明显加速,2000年国际贸易迅速扩张。许多国际组织和著名研究机构的预测都认为以出口量计算的世界贸易量增长率将比1999年翻一番左右,是近些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1.发展中国家进口需求强劲增长,出口依然活跃
从在全球贸易中所占份额来看,尽管发达发达国家仍然占主导地位,但是2000年全球贸易量迅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国家进口需求的大幅增长。这些国家经济自1999年初开始从金融危机的阴影当中复苏,其主要动力仍然来自于向发达国家大量出口的需求拉动和适当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为了减少经常帐户赤字和增加外汇储备,在经济恢复初期, 这些国家大都采取了控制进口的政策。 但是自2000年开始,随着经济景气的逐渐确定和国内投资、消费需求的扩张,这些国家的进口开始加速增长。另一方面,外汇储备增长和外资流入也刺激了进口需求的增加。其中,亚洲和拉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需求增长最为显著。预计2000年拉美地区进口需求将从1999年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增幅达10%以上;亚洲发展中国家进口增长率则将从1999年的7.1%上升至20%左右。但与此相反,受GDP 增长缓慢和外资净流入额低的影响,非洲地区2000年进口需求增长缓慢。
同时,全球需求的迅猛增长促进了除非洲以外各主要地区出口的增加。受全球经济增长加速和区域经济复苏引发的区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活跃的刺激,2000年一些亚洲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率将会达到创记录的20%~30%之间。转轨经济国家,特别是一些中、东欧国家出口强劲复苏。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欧盟国家经济形势趋好,向这一地区国家的出口大幅增长。例如,捷克、匈牙利、波兰和斯洛伐克的出口得益于奥地利、法国和德国需求的增加。转轨经济国家的外资企业在这些国家出口复苏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方面,这些外资企业促进了所在国向其母公司所在国的出口增加,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产业内部国际贸易增长。
2.发达国家进口需求增长转快
2000年发达国家进口呈现出加速增长态势。受美元强势和国内需求持续旺盛的影响,预计2000年美国进口增长率可达到17%以上。尽管经济复苏的基础仍不稳固,受投资需求,特别是信息、通讯产业设备投资需求增长的刺激,日本的进口需求正在显著上升。但是,欧盟地区进口增长相对缓慢,主要原因是欧元持续疲软阻碍了这一地区对外部产品的需求。
3.全球贸易不平衡问题依然严重,中国加入WTO 有利于国际贸易均衡增长
尽管全球贸易已恢复到亚洲、俄罗斯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但是近年来累积起来的地区间贸易不平衡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事实上,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继续扩大。在1999年3400亿美元的基础上,预计2000年美国贸易逆差将再增加1000亿美元,达到4400亿美元左右。但另一方面,日本和西欧地区的贸易顺差将会有所减少。因此,2000年部分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国家的贸易平衡状况将略有好转。近期贸易不平衡的一个直接原因是石油价格的持续坚挺。根据计算,2000年美国新增1000亿美元外贸逆差中的600 亿美元来自油价上升的影响。但是,贸易不平衡问题的根本原因则来自于近几年来支配全球经济增长的几个因素,如美国与其它西方发达国家GDP增长率相差较大、 美元持续坚挺,以及与此相关的美国利率较高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流入美国等。
在促进国际多边贸易体系完善和发挥作用当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是美国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予以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法案,这扫除了中国加入WTO的最大障碍,同时也非常有利于中、美, 乃至全球贸易的迅速、均衡增长。
4.原油价格猛涨,国际市场其它产品价格仍然疲软
自1999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从受金融危机导致的1998年的谷底逐渐攀升,2000年上半年在每桶28美元左右绯徊。随后在略有下降之后,逐步升至9月中旬的每桶近38美元,这是近10年来的最高点。2000 年以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坚挺的主要原因,一是全球经济强劲增长使石油需求迅速膨胀;二是主要石油生产国在增产问题上所持的谨慎态度;三是石油储备不足,以及政治、投机等因素。但从更深的角度考虑,这次石油价格的持续上升来自于1997~1998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后果。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严重打击了石油需求,从而引起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猛跌,由于供给的调整需要一段时间,因而这对原油生产者的利益产生了沉重的打击。与此相同,当需求从1999年开始出现猛增时,一方面原油生产者需要时间以确认需求是否能够持续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资金以及生产设备的增加也需要一个过程。考虑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原油价格在今后的一年内将很难有大幅度回落。
除给主要的原油出口国和生产厂商带来巨大收益之外,原油价格持续坚挺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一些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根据IMF的估算,国际油价每桶升高5美元,全球主要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率就要下降0.2个百分点, 而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则下降0.4个百分点。
油价上升对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一是使国际贸易失衡,其次是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同时会使企业盈利下降,最终使经济活动无法发挥潜能,增长目标无法实现。国际社会显然已认识到油价长期居高不下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欧佩克2000年9月下旬再次宣布将每天增产80万桶, 并承诺如有必要将进一步增产,同时宣称每桶22-28美元将是其认可的合理价格。几乎同时,美国总统克林顿决定释放3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以平抑油价。但是,一方面干预政策只会产生短期影响;另一方面,尽管油价的根本回落取决于供求关系,但错综复杂的政治因素也在其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因此,欧佩克能否全面无条件履行其承诺还是一个问号。因此,油价将不会在短期内迅速大幅回调,同时对2000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铝、铜、镍、锌等主要有色金属价格在1999年从前两年的历史低位逐渐上升后,2000年上半年又有所下降。但随后自下半年开始逐步上升。由于目前主要有色金属的库存率(库存与需求的比率)已达到历史低点,不难预计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将支撑并将适度推高有色金属的国际市场价格。
与有色金属价格走势相反,2000年主要农产品,如食品、饮料等价格持续下降。到8月末, 国际市场主要农产品价格只及亚洲金融危机前水平的50%~60%,预计2000年底前这一状况将不会得到改善。
国际市场产品价格走势将对全球主要出口国的外汇收入水平产生影响。石油出口国将大幅增加其出口收入,而贸易条件的恶化将使石油进口国和农产品出口国的消费者剩余下降。对于一部分依靠生产少数几种出口产品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这种国际市场产品价格调整的行情下存在着进行短期市场投机的获利可能,但从长期看,发展中国家要想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大收益,就必须采取出口多元化的战略。
二、2000~2001年全球贸易发展预测
随着年终将至,影响全球贸易量增长变化的一些基本因素,如全球主要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和格局、国际市场供需形势、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金融市场走势,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动等基本已成定局,世界著名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对2000年全球贸易量增长率的预测基本一致,在10.4%左右,比1999年大体翻一番。
在经历了2000年全球经济复苏后的迅速增长之后,一般预计2001年的增长速度将放慢。其中美国经济将可能实现“软着陆”,GDP 增长率将从2000年的5.2%放缓至3.5%左右。一些机构对欧元区国家2001年经济形势较为乐观,认为其GDP将加速增长,如OECD和IMF等。IMF 对欧元区2001年GDP增长率的预测甚至高于美国。但是, 一方面近来的一些变化,如石油价格的再次走高、欧洲央行连续提高欧元基础利率等都不利于欧元区经济增长加速;另一方面,欧洲国家要想在根本上实现其经济的持续景气则有赖于其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即新兴技术产业能否成为推动整个经济下一步发展的主导力量。而在这一点上短期内赶上美国的困难仍将很大。同时,日本经济景气的再次复苏还未稳定,能否实现新一轮景气仍需确认。因此,2001年全球GDP增长速度将比2000 年有所减缓。联合国LINK中心的预测为3.6%,比2000年下降0.5个百分点。受这些因素影响,2001年世界贸易量增长率将比2000年明显减慢,预计在7.7 %左右。
分地区来看,发展中国家外贸增长速度仍将快于发达国家。2001年发展中国家以现价美元计的进出口额增长率将分别为13.7%和11.2%。比发达国家分别快3.8和0.5个百分点。影响发达国家外贸增长减慢的主要因素是美、日两大贸易国进出口增长放慢。对美国外贸,特别是进口增长迅速放慢的预期主要是基于其经济增长将明显减速从而内需增长将会减缓的因素影响。2000年日本进出口的迅速增长得益于东亚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危机过后的强劲复苏。而2000年以来日元汇率的持续较为坚挺必将影响日本这一传统制造业出口大国的外贸增长。同时,国内经济景气微弱,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放慢也会对日本贸易增长带来影响。2000年发展中国家外贸的良好表现得益于东亚发展中国家和拉美地区进出口的快速增长。但是这一高增长率是由于其经济处于恢复期,以及基数较低而得以实现的。预计2001年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将与2000年大体持平或有所下降。受这些因素影响,其进出口增长速度也将分别有所下降。预计东亚发展中国家进出口额增长率将分别为14.8%和12.9 %, 分别比2000年下降5.8和2.9个百分点。
在国际市场产品价格方面,一般预计除石油外的其它主要产品价格在连续几年下降之后将有所上升。但是,受全球市场持续供大于求的制约,这种上升也仅仅是在低位的调整性反弹,在2001年全球经济增长减速和贸易量增长趋缓的大背景下很难有大幅上升,特别是农产品和初级工业原材料等。事实上,国际市场产品价格最大的变数仍将是原油。从影响原油价格的基本因素分析,在需求方面,受冬季取暖用油储备需求的上升及库存和各国储备量下降的影响,目前至2001年上半年的需求依然强劲,在生产方面,尽管OPEC连续三次提高日产量,并宣布每桶22—28美元是其认可的合理范围,但是它的所有承诺能否顺利履行仍将不会一帆风顺。同时,从整体看,油价适当高位在目前也比较符合美国的经济利益。权威机构预计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到2001年上半年仍将保持30美元的高位,此后将下调至30美元以下。其中,受一些短期突发事件,如近期中东局势可能进一步恶化的影响,在一定的时期,油价有可能被推高至50美元左右的高位。
标签:国际市场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国外宏观论文; 石油投资论文; 石油美元论文; 发展中国家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石油论文; 油价论文; 全球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