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视角论文_熊晏萱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视角论文_熊晏萱

佳木斯市委党校

摘要: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集中反映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代表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长期以来,我们党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明确了国家发展目标,彰显了社会核心理念,确立了公民基本遵循,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宣传教育、示范引导、实践养成与制度建设相衔接,大力弘扬这些思想、理念、精神,在凝聚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关键词:价值观;历史进程;时代内涵;实践要求

一、把握价值观转型的历史进程。

(一)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承接历史主题的必然选择。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短暂的新民主主义过渡之后,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基本制度完成奠基,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基本完成奠基。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奠定了长远的基础。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不断推进改革,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的思想文化状况都发生巨大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也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以适应变化了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形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社会的价值观经历了三次根本性转型分别是:

第一次,引进西学,从传统儒学价值观向近代资本主义价值观转变。这个转变的标志是1912年国民党政府废除了传统儒学在中国意识形态中的正统地位。

第二次,中国知识精英,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人反帝、反封建,既批判传统儒学价值,也批判资本主义价值,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价值观转变。这个转变的标志就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并且被确立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

第三次,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第二次价值转型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由此形成和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转变,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总结历史教训的必然选择。

从总体上看,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的时间里,我们虽然提出了较好的文化发展方针,但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原来我们创立的革命价值观向建设价值观转变的必要。各项建设,特别是思想文化建设,仍然在革命、专政、阶级斗争等口号下在激烈进行。在那个年代里,我们的经济、政治、文化都置于高度的一元化、一体化的社会生活体制之下,全体人民的生活方式、利益差别都不太明显。所以,广大干部群众彼此容易形成一种简单的、朴素的、亲切的互助氛围,对社会、对国家、对集体容易形成一种简单的朴素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使人民群众很容易生发出一种主人翁责任感,以及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豪感、自信心。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提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完全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提倡大公无私,先人后己等,这在群众看来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今天认真思考的东西。

二、把握价值观转型的时代内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梦和人民梦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梦实现的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以“三个倡导”的形式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蓝图进行了高度概括,从根本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因此,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目标,既是当代中国发展现实的必然指向,又是人民群众共同理想的时代表达,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人民整体的价值追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富裕与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

富裕公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方面。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该是一个物质和精神都富裕的社会。尽管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也很富裕,但不公平,它的富裕是贫富两极对立下的少部分人的富裕。社会主义的富裕是与公平相结合的富裕,它应该使社会富裕成为全体成员能共同享受的成果。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富裕与公平,应该是统一不可分的。

三、把握价值观转型的实践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核,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至关重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项复杂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与各方面工作有机融合、协调发展要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统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懈用马克思主义国化新成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积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任何社会要使其主流价值观念得广泛认同并保持稳定性、连续性必须使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及司法行政行等好地体现核心价值观念要求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从政策环境、体制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给予有力支撑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大合力。

(一)培育核心价值观对一般群众的要求

当今时代大众价值取向正在远离单纯的舍己、牺牲的单向道德义务,而倾向于一种平凡人生活中的理应具有的友善、热情、真诚的态度;一种正常社会中 理应具有的亲切、温暖、和谐的氛围;一种追求合理利益中的应有的守法、诚信、敬业的精神;一种积极付出之后心灵得到应有的满足,境界得到升华,情感得以愉悦的平凡中见崇高的价值。

这就启示我们在大众中普及新道德、普及新价值,要注意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大力重建归属感,唤起责任感。前面我们讲过归属感是一切社会责任感的起源。

二是要大力提倡平凡人的道德,普及全民道德。

三是大力发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道德,丰富道德体系。

参考文献:

1、《传承与复兴》,中国青年出版社。

2、《兴国之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熊晏萱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  ;  ;  ;  ;  ;  ;  ;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视角论文_熊晏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