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市郭宅小学 322117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做数学”,“做数学”是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加速器”。基于此背景,对在数学操作中深化数学理解,在数学实验中推进数学探究,在数学实践中引导数学应用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达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 做数学 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引领下的教学更关注核心素养,《数学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做数学”,“做数学”是组织学生基于自主化以及探究化的学习方式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由此可见,是提升数学实效的“加速器”。
一、引导数学操作,深化数学理解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针对某些知识点常常会心存疑惑。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学生认知的困惑处,并以此为落点展开操作,这样才有助于强化他们的数学理解。
以“认识三角形”一课的教学为例,针对“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很多学生并不能够基于本质深化认知。教学实践中,某位教师充分利用了学具小棒,组织学生开展摆三角形的动手操作活动。首先,教师将学生分为四组,并为他们提供了四组不同长度的小棒:第1组:4cm\4cm\4cm;第2组:3cm\4cm\5cm;第3组:1cm\2cm\4cm;第4组:2cm\2cm\2cm。学生们在自主拼接的过程中,发现第1组和第2组能够成功地拼成三角形,但是后两组却不可以。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后两组的小棒进行观察,很快地学生们就发现它们存在相同的特点,那就是:不管是较短的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是等于还是小于第三根小棒,它们都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本案例借助小棒摆三角形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数学知识的验证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深化对相关知识点的认知。
二、开展开放实验,拓展探究广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功能,在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展开更深层面的探究,帮助学生完善有效的实验方案,充分交还学生的主体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教学“升和毫升”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升和毫升二者之间的进率关系,一位教师首先将两个粗细不同但高度相等的瓶子中灌满水,并向学生提问:其中的水是否一样多?基于这一问题组织学生以实验的方式进行验证,通过学生的自主交流和探讨,明确了三种实验方案:1.首先另准备一个水杯,先将其中一瓶水倒入杯内标示具体的水位,之后将水倒出,再倒入另一瓶水并标示水位,比较两次不同的水位的高低;2.准备两个同样大小的水杯,将两瓶水分别倒入两个水杯内,这样便可直观地比较水量的多少;3.选择使用量杯或者量筒,对杯内的水量进行测量。在学生自主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顺势引入量杯和量筒,向学生告知:这是两种测量液体体积的容器,它们的单位可以是升,也可以是毫升。实验结束之后,教师拿出学生们生活中常见的橙汁瓶以及矿泉水瓶等物体,帮助学生深化对容量的认知。
在经历过动手实验之后,学生们必然能够清晰地明辨升和毫升的概念以及关联,通过生活实物的引入,帮助学生链接生活经验,使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产生更深层面的理解,帮助他们学以致用。
三、引导数学实践,培养应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从而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教学“正比例”一课时,一位教师为学生设计测量“大树有多高”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师首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竖立在操场中的竹竿在地面上的影长进行测量,分别记录各自的测量结果。通过比对学生们发现测量结果之间存在差异,由此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反思:究竟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经过反思,学生们发现他们在测量方法上出现了问题,致使结果不准确。如,竹竿和地面之间并未能保持垂直。通过学生的自主反思以及自主探讨,首先对测量方法做出了改进。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进一步探讨:如果竹竿的长度为3米,当它和地面保持垂直时,其影长究竟有多长?针对这一问题,学生们认为,可以基于之前所得出的“竿高”与“影长”之间的比值展开计算,由此教师继续追问:选择同样的方法,是否可以测量大树的高度或者一栋楼的高度?基于这一实践活动,学生必然能够深刻体会到数学比值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经过两次实践亲历,教师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如果两次测量的时间存在较长的间隔,那么结果是否准确?该案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促进学生的自主反思,使学生了解只有在相同的时间内,才能够确保“竿高”与“影长”这一比值保持一定;间隔一段时间之后再去测量,其比值就会发生改变,进而导致计算结果的改变,由此必然会引发错误。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数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恰当地设计有效的“做数学”活动,这样才能够真正确保高效的数学教学实效,才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景标 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2)。
[2]马伟中 打开学生数学学习的另一扇窗——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5,(12)。
[3]许红梅 小学数学“做中学”情境整合教学简介[J].上海教育科研,2014,(12)。
论文作者:申屠向晓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2月总第29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角形论文; 测量论文; 这一论文; 学生们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2月总第29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