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的模式研究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的模式研究

王凤领

(贺州学院,广西 贺州)

摘 要: 通过教育实现精准扶贫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准确分配,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互联网+精准扶贫”是扶贫模式的创新。借助互联网,将教育资源优势转化为扶贫开发优势,使之尽快脱贫,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精准扶贫的研究意义,介绍了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难点,探讨了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的总体思路,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的模式。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模式

一 引言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随着中国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逐渐成为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专题讨论会上指出:“互联网可以起到帮助贫困人口脱贫、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使更多贫困人口能够使用互联网、通过互联网让农产品走出农村,实现联网、使山沟儿童接受素质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新方向、新思路和新杠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教育促进精准扶贫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对扶贫路径的研究还相对不多。因此,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从教育精准扶贫入手,探索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可行路径,对目前的扶贫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总之,本研究在神经细胞中证实,VPA可通过激活miR-34c-5p/ATG4B信号通路而抑制自噬,这可能是其影响神经细胞功能的一条重要通路,而靶向这一通路可能有助于改善其不良反应。

二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本研究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分析精准扶贫的现状,有助于丰富教育公平的理论研究。从政策角度分析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为精准扶贫的实际研究提供基础理论知识。信息化促进对教育精准扶贫路径的探索,并借助互联网信息数据实现教育。精准扶贫资源整合共享,充分发挥各级教育数据与扶贫系统数据的整合效应,形成全方位的教育精准扶贫数据网络,利用数据推动教育精准扶贫,实现大数据的支撑价值,为今后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1]

(二)实践意义

从精准的教育扶贫入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探索信息技术促进精准的教育扶贫的可行路径,对当前的扶贫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有利于为各级政府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后续工作提供实践经验。

三 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存在的困难

(一)贫困户识别存在偏差

在精准识别过程中,往往存在多记录、遗漏、不准确等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人口众多、混杂,仍不能保证其准确性。另一方面是,收入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该地区的贫困程度和原因,只能反映贫困家庭的贫困程度和生产生活的困难程度,如学习和疾病引起的支出贫困[2]

(二)扶贫对象的参与程度不高

3.建立“对口支援”平台,促进城乡优质资源共享,形成“县乡村”三级网络

(三)扶贫项目带富能力不足

还有一部分人的皮肤干燥是由于休息不足所致,最好的措施就是好好休息,让身体及时恢复,皮肤也会逐渐回归正常。

四 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的实施思路

通过顶层设计,依托信息技术理念、工具和内容,营造和谐清准的扶贫环境。以精准认识、技术、诊断和管理为先进理念,教育信息化作为支撑,构建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新模式,对化解与阻断代际贫困问题具有前瞻性意义。其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

教育扶贫是扶贫和治贫的先行者,是国家扶贫项目的重中之重,具有持久的作用。通过文献检索和数据收集发现,精准扶贫模式主要包括四种模式:产业扶贫模式、电子商务扶贫模式、金融扶贫模式和旅游扶贫模式。我国主要扶贫模式包括开发扶贫模式、参与扶贫模式和救济扶贫模式。从电子商务扶贫模式和金融扶贫模式出发,推导出教育实践领域的扶贫模式,主要包括:以信息技术促进的功能性教育扶贫模式。该模式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师生的信息化能力,充分认识到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基础和主导作用;以网络建设和资源供给为特征的资源型扶贫模式。该模式依赖于国家近年来在贫困地区设立的远程教学站,它将大学丰富的教育资源转移到贫困地区,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目前,“国家培训计划”项目大多是这类项目。这三种模式都处于教育扶贫资源供给阶段,都有侧重。存在不足是没有达到“精准诊断”和“扶真贫”的理想效果[11]

协商民主已经赢得相当的理论共识,诸如“政治自由主义”的罗尔斯、哈贝马斯、卡斯·森斯坦、菲利普·佩蒂等学者。协商民主理论被厄尔斯特做了区分:其一是被称作哈贝马斯主义或者说罗尔斯主义,该观点认为政治的目标不是政治妥协,而应该是“理性同意”,民主的表达要以对“共识目标”的公开争论而予以实现。在互联网下两种民主的理论上的界限似乎变得模糊,互联网为公民参与民主提供了工具,也让民主中“公共理性”和共识目标的形成具有了更好的可能性和期待。

(一)协调各方作用,完善组织保障,促进教育信息系统化

加强组织建设水平,建立良好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明确工作机制。政府应协调安排多层次、多学科的扶贫工作,建立自上而下的联动组织,推动扶贫项目的有效实施。

例5(2015·云南):如图是测量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物电路图,小灯泡的电阻约为10Ω。请在虚线框内画出与实物图对应的电路图。

1.加大监督力度,政府部门明确扶贫管理职责,促进扶贫机构实施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

图1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新模式图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合理协调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配置,明确划分各部门在教育信息化管理中的职责。政府利用信息资源,形成地方信息监督资源,加强对教育信息工作的监督。第二,制定明确的扶贫机构评价、评估的规章制度,规范、科学地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顺利开展[6]

2.高校开展帮扶合作项目,建立校城联动平台,提高资源质量

政府设立教育科研合作部门,负责合作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县乡优秀学校的支持下,形成薄弱学校师资队伍的管理模式。建立县、乡、村之间的合作联系制度,确定学校之间对口支援的项目、方式、内容和时间。成为“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发挥优秀学校的示范作用。通过学校之间的对口支持,以强弱的形式,开展现场观察、教学、骨干示范、师徒结对等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教育协同研究部门应明确结对帮扶对象,根据不同学校的发展水平,充分发挥优秀学校的优势,满足薄弱学校的需要,形成扶贫的点对点指导[8]

一方面是在扶贫工作中,政府部门处于主导地位,工作量大,对贫困家庭的意见关注度低。另一方面,贫困家庭由于文化素质低下而缺乏参与的能力。缺少专业技能,缺乏摆脱贫困的能力。对于如何实现扶贫,并没有明确的方向和思路;另一方面是,由于产业扶贫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导致扶贫目标的参与度不够。此外,由于各方面经验不足,扶贫产业生产规模不大,很难抵御市场和自然风险,不能保证农民稳定收入。利润率小、产品回收周期长,都影响着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一些贫困人口也有“等待、依赖、想要”的思想观念,他们根本不愿意参与劳动[3]

政府聘请高校专家担任地方管理部门,通过合作项目,使高校专家参与扶贫诊断,分析本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对扶贫的精准诊断和评价,明确扶贫目标。同时,要成立以高校专家为主的地方扶贫指导委员会,提高全县教师队伍的质量。二是建设“园本”培训合作基地,推进高校园本与校本相结合的培训课程体系建设[7]

政府、学校和企业要共同构建覆盖乡镇、学校的综合数字教育网络,进一步实现教育信息化与扶贫的深度融合,促进城乡教育公平。构建教育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以全市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为基础,以搭建平台、精准识别对象为目标。首先要收集贫困县及学校教育发展的数据,确定贫困县及学校的贫困地区,找出需要帮助的贫困地区,找出该地区教育发展的不足,实施重点扶持;其次,要收集贫困县及其学校教育发展的综合资料。教育扶贫目标及其现状、扶持措施和扶贫效果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大数据平台能够准确反映扶贫政策的效果和教育扶贫的进展情况[10]

(二)政府要精准协调,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支持,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政府要准确协调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体制,积极发挥政府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体制、财力和人力为保障中的作用,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5]

(三)构建个性化教育平台,促进教育形式多样化

学校应根据教师职业成长和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资源优势,建立校本培训形式。发展教师学徒制,建立新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建立新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开展一门课程多学科研究;开展教育行动研究,建立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培养平台。是教师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平台。校际学习交流有利于拓宽教师的学习方式,缩小不同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优质的资源互动[9]

(四)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根据最新研究数据,南通鹏越纺织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有织布,家用纺织品、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及原辅料、劳保用品等。其中,公司的织布与家用纺织品等产品需求最为旺盛,且产量稳定。

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组织和净土产业,充分利用区域、产业、资源的优势,努力发挥产业的带动作用,由于现有的交通、人才和自然环境瓶颈,传统自然、历史、社会因素造成的发展环境的内在不足,使行业的市场竞争力较弱。利用工业促进扶贫方面,将面临许多困难。此外,虽然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培育和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市场环境不断变化,仍在不断发展壮大,但规模效应尚未得到充分体现,促进财富的作用不明显[4]

五 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的模式

新文化运动揭开了中国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篇章,它所带来了“民主”和“科学”即“五四”精神,是中国科学文化发展的里程碑。中国的科学文化从科学知识层面上升到了精神层面,即把科学与民主当作一个整体。新文化运动宣告科学文化是一种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旧文化。此后,科学精神得到前所未有的弘扬,一批具有科学素养的知识分子一直致力于科学知识、方法与精神的传播,从而招致“科玄论战”,但最终“科学派”取得胜利,这表明科学文化在中国得到初步巩固。“科玄论战”捍卫了新文化运动的启蒙逻辑,其意义不逊于“五四”运动。

(一)构建教育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

目的是搭建平台,精准识别目标。首先要收集贫困县及其学校教育发展的数据,找出贫困县教育贫困地区和需要帮助的学校,找出家庭背景,从而找出该地区教育发展的不足,重点扶持;二是通过大数据平台应具有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要全面了解教育扶贫目标及其现状、措施、扶贫效果和教育扶贫工作的进展情况[12]

(二)重点改善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条件

市、县、乡政府应采取联合办学的方式,针对贫困县乡学校、乡中心学校、村小学校(教学点)教师配置、办学条件、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推进贫困县义务教育标准化进程,全面改善贫困县薄弱义务学校办学条件。通过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工作的配套协助和信息化,可以弥补教师的不足,开设完整的课程,提高教育效果,有效提高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质量。

(三)加快发展贫困县的学前教育

虽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贫困县还没有形成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贫困县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仍然滞后。因此,要加快贫困县学前教育的发展,重点推进贫困村学前教育资源的推广。2020年,力争实现“一乡一园一村一点”,全面覆盖贫困村学前教育,特别是解决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支持贫困县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3]

(四)加强贫困县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扶贫应重点加强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农村教师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中最大的不足,农村学前教育存在整体素质低、学段结构不平衡、结构缺位、师资力量不足、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不合理、培训不重视等问题。在贫困县开展教育园区试点,实行教师步行、校址一体化管理,解决教师素质不足、学科教师短缺、教学质量低等问题,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14]

(五)扩大贫困县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

贫困县高中分布不均,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缺,普通高中同质化严重。因此,加大贫困县普通高中教育投资,扩大贫困县普通高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建立高中生人均经费分配标准,将普通高中纳入财政公共资金范围,促进贫困县普通高中的多样化,鼓励贫困县高级中学特色发展,通过鼓励优质高中在贫困县开办分校或合作学校,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课程体系和学校管理特色,满足不同潜力学生的发展需要[15]

六 结束语

“互联网+”与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有效相结合,创新了扶贫模式,也为扶贫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扶贫模式的创新,对带动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有效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二)独立的双喙鸟纹。反山12号墓出土的玉琮上有独立的双喙鸟纹,它的造型为两个圆圈,无卷云纹填充,左右各和一尖端物,类似鸟喙,见图5。

参考文献

[1] 陈恩伦,陈亮.教育信息化观照下的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3):58-62.

[2] 吕子燕,吴涛.黑龙江省教育精准扶贫的任务及路径研究[J].教育探索,2017(5):104-108.

[3] 郭广军,邵瑛,邓彬彬.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脱贫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10):5-9.

[4] 方慧.以信息化推进职教精准扶贫的机制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5):42-48.

[5] 陈晨.基于精准视角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育扶贫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22):158-158.

[6] 胡蝶.扶贫必扶智:教育精准扶贫是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J].改革与开放,2016(21):84-86.

[7] 李裕瑞.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的区域模式与可持续途径[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 31 (3):279-288.

[8] 刘智勇,刘玉.互联网+背景下常德市农村精准扶贫困境及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7(32):33-34.

[9] 李斌,翟雪峰,李德才,李明泽,马翔宇.互联网时代高校推进教育信息化路径探索[J].教育探索,2016(12):111-114.

[10] 王文君,李艺华,王建明.信息技术视域下教育精准扶贫路径探析[J].2017(11):32-37.

[11] 徐莺.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分析[J].农业工程与能源,2017(10):171.

[12] 任友群,吴灵瑜.“十三五”贫困县域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1):1-6+26.

[13] 张晓丹.西藏达孜区实施精准扶贫的政策研究[D].西藏民族大学,2018.

[14] 陈东梅.基于教育精准扶贫的贫困地区幼儿教师培训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8.

[15] 金玉清.基于“互联网”的精准扶贫路径研究[J].经济论坛,2018(2):83-86.

Research on the Model of Accurate Aid Reduction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WANG Feng-ling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China)

Abstract: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educ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accurate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achieving educational equity.”Internet +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s the innov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 with the help of the Internet, the advantages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will be transformed into the advantage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so that they can get rid of poverty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irstl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of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introduces the difficulties of implementing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probes into the general idea of promoting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by informationization of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model of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by informationization of education.

Key words: Internet +;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Precision poverty reduction; Mode

本文引用格式: 王凤领.“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的模式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36):141-144.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36.051

基金项目: 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7JGB405);贺州市2018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GH2018ZDI03);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2017B108)。

作者简介: 王凤领,男,教授,硕士,主要领域为:计算机应用、教育技术学。

标签:;  ;  ;  ;  ;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的模式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