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彻底改革时代的终结_捷克总统论文

东欧彻底改革时代的终结_捷克总统论文

东欧激进改革时代的终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欧论文,激进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5年底,波兰总统选举结束,瓦文萨落选,告别政坛。瓦文萨是东欧自6年前剧变以来最后一个离开政坛的、主张以最快的速度、 最激进的方法实现西方政治经济制度的政治家。他的离任,可以看成是东欧整个一个时代的告一段落。

回首1989年底,除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外,波兰等原东欧6 国均实现政治转轨。在多党选举中,原执政党共产党即使暂时没有失去政权也都普遍改名易帜。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则完全由反对党执政。波兰在这次东欧剧变中走在最前列。1989年过后不久,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等国家也陆续由反对党上台执政。南斯拉夫一分为五,阿尔巴尼亚剧变,东德统一于西德,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但是,自1993年起至今,上述形势略有逆转。由原东欧执政党改组的左翼政党纷纷在东欧重新上台执政。到瓦文萨的总统落选,这个过程基本完成。较典型的例外是:罗马尼亚政权自1989年起较为稳定,没有易手,近期也不会改变,但罗马尼亚主要反对党是右翼;阿尔巴尼亚暂时没有发生左翼政党上台掌权情况;捷克左翼政党一蹶不振。尽管目前在东欧执政的左翼政党已今非昔比,与其前身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和主张完全不同,但与一些民粹主义政党毕竟有明显区别,两者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对经济改革政策的态度上。左翼政党认为,经济改革必须以社会稳定为基础,以西方市场经济为手段,以与西方一体化为目标。民粹主义政党则认为,旧的经济体制,特别是旧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改革和经济水平迅速向西方靠拢的拦路虎。在政治方面,两者几乎没有区别:尽早参加西方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组织,最后成为实际上的西方成员。不难看出,两者在大处相同,小处相异。民粹主义主张经济改革要快,但这种政策在现实上没有说服力。左翼政党主张经济改革要稳,这种政策也难以达到最终目标。然而,就是这么一点差异就足以使大部分东欧选民作出不同的选择。

今后,东欧的左翼政党仍有可能落选下台,但是,在较长的时期内,左翼政党的上述政策基本上不会放弃。稳健的、务实的改革已经成为当今东欧经济改革政策的主流,瓦文萨式的激进改革时代在东欧已经彻底结束,左翼政党的兴起是这种时代结束的标志。在东欧,激进改革时代的结束,渐进改革时代的开始,其原因究竟何在?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东欧剧变的共时性和剧变形式上的差异

1989年东欧剧变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东欧演变的共同因素包括:(1)苏联解体,这是因为苏联制度已被历史所淘汰, 俄罗斯已无力支撑维持苏联和东方阵营的费用,东方阵营的解体略早于苏联的解体是顺理成章的,是苏联戈尔巴乔夫的变革导致了东欧的变革。(2) 东方阵营解体对东欧提出的首要课题是模式定位。既然苏联对东欧的经济无补,其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和政治模式也就必然被还归历史。西方的政治经济模式自然成为现成的替代。(3)既然东方阵营已经解体、 东欧如脱缰之马;既然模式已经选定,东欧的政治经济演变便一时形成了共时效应,除少数国家外,东欧各国在1989年下半年全部完成政治制度的转型。没有共时效应而仅有国内内因是难以解释东欧剧变的。(4) 国际大气候,西方长期对东欧的和平促变政策。东欧各国剧变的表现也有不同之处,这为此后东欧发展的不同速度播下了种子。波兰在历史上处于欧洲两大政治大国之间,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最主要战争通道。只要遭受两次战争的人们对战争灾难的记忆犹存,波兰的战略立场(不能成为与苏联敌对的国家)不会轻易改变,作为补偿,其国内政治和经济制度可以更加灵活。关于这一点,波兰在战后有两件事值得一提。一是波兰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唯一没有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国家。二是东欧大部分国家在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并成功地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最初时期后普遍出现经济停滞不前现象,波兰出于无奈从70年代初开始推出东欧最大规模的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其成效曾一度令世人侧目,但这种成功只是昙花一现,到70年代末,波兰已债台高筑,民怨四起,导致80年代国内政治绷弦。1989年苏联国内政治改革发生根本变化,为波兰的政治危机一触即发创造了条件。

关于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希特勒德国曾不发一弹占领捷克;约30年后(1968年),苏联又用坦克把捷克的布拉格之春镇压了下去。这两件事使捷克人变得更加成熟、冷静,1989年捷克是东欧唯一用“天鹅绒革命”完成了制度转型的国家。匈牙利在东欧剧变的10多年前便已开始政治经济的改革,因此,匈牙利人对共产党自身的改革稍有信心,这就是共产党没有立即下台的原因。保加利亚在战后对苏联亦步亦趋,从苏联得到的好处最多,一直是东欧国家中最稳定的国家。东欧剧变中,保加利亚的反对派力量一时无以形成推翻共产党的气候。罗马尼亚是苏联东阵营中唯一不听从苏联的国家。齐奥塞斯库一贯反对苏联1985年开始的改革,在剧变中缺乏改革的主动性,结果被暴力推翻。民主德国人与其说是不爱社会主义不如说是更羡慕西德同胞创造的世界公认的政治经济成就。由于民主德国的经济水平位居原苏联东欧之首,昂纳克及其继承人当然对剧变的必要性报以怀疑,因此,戈尔巴乔夫同意德国统一便成为东德剧变的重要原因。

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自成一类。战后,斯大林与其听由铁托把东欧特别是把设想中的“巴尔干联邦”(包括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和保加利亚)引向脱离苏联阵营,不如把南斯拉夫开除出苏联阵营。反铁托的共同立场使阿尔巴尼亚的霍查成为斯大林的亲密朋友。斯大林逝世后,反斯大林的赫鲁晓夫与铁托重修旧好,为此抛弃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成了东欧的一盏“孤灯”。铁托成功地成为第一个脱离铁板一块的苏联阵营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博得西方的赞赏。作为对铁托的鼓励,西方的经济援助源源不断。在战略上,南斯拉夫既不属于西方也不属于东方,但既有西方的影响,又有东方的影响。这是雅尔塔体系保持稳定的必要性才为这种局面提供了可能性。南斯拉夫是这种局面的受益者。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南斯拉夫也是冷战的的受益者。苏联无可奈何南斯拉夫是因为:⑴铁托领导的党在南斯拉夫的作用和影响巨大,铁托本人威望高;⑵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在地理上与苏联不直接接壤(东德也不与苏联接壤,但情况特殊)。在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的矛盾中,西方既不支持南斯拉夫,以免它吃掉阿尔巴尼亚,也不支持阿尔巴尼亚,以免得罪铁托。二战后,阿尔巴尼亚成了欧洲真正的战略真空。阿尔巴尼亚是冷战的受害者。冷战结束后,原来的受益者成了受害者,原来的受害者成了受益者。南斯拉夫剧变的直接结果是联邦国家分裂和战火纷飞。东欧孤岛阿尔巴尼亚对东欧剧变的反应较迟是合乎情理的。剧变后,阿尔巴尼亚是东欧(除东德外)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进入西方安全体系的国家。

二、剧变后的道路选择

综上所述,东欧剧变的共同因素是第一位的,而剧变中的不同表现是第二位的。既然共同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因而采取的方法也大同小异。东欧各国剧变后的最初阶段几乎无不采取激进的经济改革措施。它大致由两部分组成:⑴开放价格;⑵推行私有化。无论人们愿意不愿意,在东欧的政治经济改革中,凡是最容易看得见成果的改革总是最先进行。政治多元化改革最容易看得见成果,因此最先进行。其次是放开价格和私有化,也已走出决定性的几步。大中企业的私有化和经济结构的改造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主观意志可以决定的。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是一种最不容易的改革。如果说前面几个方面的改革是关于如何发展经济的改革,那么,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既有发展经济的作用,但又会在经济暂时不发展的情况下发生剥夺人的基本生计的后果。毋宁说正是由于东欧各国在改革前具有这种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因而东欧才有可能大胆率先推出前面几个方面的改革措施。但对大多数东欧国家来说,经济发展的速度与人们预料的相差甚远。这也是东欧大多数国家激进经济改革阶段结束的主要原因。

三、经济改革速度放慢、多种发展速度和多种政治表现的原因

1989上下的东欧剧变的客观原因是苏联改革发生根本变化并即将解体,东欧剧变所采取的形式和对未来所选择的道路带有极大的主观性。6年来东欧经济体制改革普遍出现速度放慢、多速发展和多种政治表现状态,这是有其现实客观原因的。

1.经互会解散和苏联解体后,东欧国家失去了东方援助和东方市场,但没有立即得到相等的西方市场和西方援助

东欧经济一度处于真空状态,这对东欧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损害。苏联70年的发展完成了一个周期。苏联末期,苏联的经济处于崩溃的边源。作为继承苏联主体的俄罗斯已无力维系苏联,更无力维系东欧。东欧在剧变中得到了一样东西而失去了三样东西:东欧得到了自己选择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自由,但东欧失去了苏联的经济援助、失去了东方市场(经互会)以及不允许选择西方的战略立场(加入北约)。从这一点讲,雅尔塔体系是以另一种方式保持下来了。当美俄用和平伙伴关系来缓和东欧加入西方安全体系的时候,用东欧人士的话来讲,克林顿总统的“俄罗斯第一”政策对东欧来说就是第二个雅尔塔。

2.东欧没有立即形成自己的内部市场。东欧剧变后,既失去了东方传统市场,又不能够立即在西方建立自己的市场。后者有两个原因:⑴东欧的商品在西方没有竞争力;⑵西方市场壁垒森严。但是,东欧也没有立即建立起自己的内部市场。东欧甚至决意不考虑建立东欧内部市场,因为东欧的最终目标是“回归西欧”。近来,维谢格拉德4国(波、 匈、捷、斯)开始考虑建立某种共同市场。这种市场一旦建立起来,就更加强了东欧发展速度的分离。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的经济发展在东欧各国中居于领先地位。东欧部分国家部分恢复与独联体(主要是俄罗斯)的经贸关系只是近两年来的事情。而且,这是东欧“回归西欧”设想不能立刻实现的反应。

3.东欧本世纪三易制度,国家经济伤筋动骨。东欧诸国最初是在本世纪初欧洲帝国王朝瓦解后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二战后,东欧接受了苏联式的制度改造。80年代末起,东欧各国的制度又开始180 度大转弯。一个世纪不到,东欧把三种互不相同的制度全都按其标准试了一遍。任何制度都需要不断的改革,但是制度改变过于频繁和过于激烈对经济发展不可能不带来伤害。即使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4.尽管东欧各国在剧变前政治经济情况不尽相同,但是剧变后由于采取的方法相同,因此可以说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然而,6年来, 东欧又出现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政治变化也有明显差异。东德以统一代替了改革,政治经济转轨一气呵成。捷克正以迅跑的姿态进入西欧。它在政治上也是东欧唯一没有左翼执政的国家。捷克率先脱离东欧的原因有三:二次大战前是世界10大工业强国之一,回归西欧的条件最成熟;捷克与斯洛伐克分离后减轻了一大经济负担,等于获得一笔转轨投资;捷克不再与前苏联国家接壤,去除了进入西方的地缘政治障碍。阿尔巴尼亚在剧变前属东欧最穷国,剧变后从低水平开始增长,因此增幅居东欧第一。前南斯拉夫各国各自找到了二战前的位置,甚至在二战中的位置,为欧洲的大国游戏提供了场所。罗马尼亚得益于齐奥塞斯库生前为该国还清了外债,这使伊利埃斯库政权以较为不错的经济发展状况顶住了右翼反对党的挑战。相比之下,其他大多数东欧国家都是外债大国,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它们经济的迅速发展。匈牙利的外债尤为严重,如果没有有效措施加以制止,将难以维持目前较高的经济增长。保加利亚历史上与俄罗斯有传统友好关系,去年底社会党大选获胜,外交政策上由西向东作了较大的调整,1996年起经济将实现低速增长。战后,波兰为雅尔塔体系作出巨大牺牲。作为补偿,波兰的海外侨民向国内汇款的总数和国际贷款总数均在前苏东地区首屈一指。东欧剧变后,为支持波兰的经济和政治转型,并为其他转型国家作出榜样,西方国际银行组织对波兰的外债减免总数又位于前苏东之冠。例如,1991年4月, 巴黎俱乐部根据波兰的政治经济转型形势作出决定,同意一揽子免去波兰欠西方政府330亿美元债务的50%。此后, 西方对波兰欠西方私人债务作出了大致相同的安排。这在东欧几乎找不到相近的例子。波兰是东欧大国,目前,其经济状况仅次于捷克,尤其是波兰西部地区已像捷克一样基本融入德国市场。因此,波兰是第一个进入、也是最后一个退出激进改革阶段的东欧国家。

标签:;  ;  ;  ;  ;  ;  ;  

东欧彻底改革时代的终结_捷克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