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观--兼论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战略_莫斯科论文

旁观者观--兼论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战略_莫斯科论文

旁观者的管见——浅议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见论文,俄罗斯论文,旁观者论文,文化交流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11-2002(3)-0070-(04)

中国与俄罗斯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正顺利进行,中俄的文化交流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如2000年在莫斯科举行的有近300名演员参加的“北京文化周”等活动,收到了很好 的效果。但是必须看到,把发展我国对俄罗斯的文化交流作为一种战略目前尚未提到议 事日程上来,这与中俄全方位关系的发展水平极不相称,在这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发展中俄关系、对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对于中国拓展在国际 舞台的活动空间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确立对俄罗斯文化交流战略的紧迫性

在当今特殊的国际大环境和中国面临的特殊挑战面前,对俄罗斯的文化交流不是我们 做不做、怎么做的问题,而是形势逼人、不得不做的问题。具体地说,目前我们面临下 述3个方面的挑战,迫使我们必须确立对俄文化交流战略,抓紧做好全方位的文化交流 。

第一,俄罗斯大众传媒的倾向。尽管俄罗斯人民中的大多数人对中国是友好的,但俄 罗斯的大众传媒工具,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等总体上对中国是不够友善的。各种印数 很大的报纸几乎有一种统一的倾向:大量报道美国和西方的正面消息,对中国尽量不提 ,要提也是一笔带过,甚至制造一些有损中国形象的所谓“信息”。就以发行量特大的 《消息报》为例。2001年10月18日,因为普京总统到上海参加APEC高峰会晤,《消息报 》在第10版发表了整版专题报道《中国是一条河——俄罗斯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这是由《消息报》特派员列格·奥夫契尼科夫撰写的。该篇文章从内容到照片的安 排都别有用心。2001年12月《消息报》只有一篇涉及到中国的报道:《远东不会讲汉语 》。官方的《俄罗斯日报》对普京总统到上海参加APEC高峰会晤也采取了尽量淡化的手 法,一味突出普京与布什的会晤,对中俄元首的会晤未作报道。电视、广播这种受众很 多的大众传媒工具也采用了类似的手段。笔者曾就中国在媒体中的形象询问过许多俄罗 斯人,得到的回答,或者是从媒体中没有得到什么关于中国的信息,或者是从媒体得到 的印象是:中国向某国转让核技术、在某次地区冲突中向某方出售军火,莫斯科有20万 中国人,中国要收买俄罗斯的远东地区等等。当然在俄罗斯的媒体中也有正面报道中国 的,在《苏维埃俄罗斯报》和《真理报》上可以看到对中国的一些正面报道,但由于其 印数极小,读者面窄,产生的影响极其有限。一些有良知、了解中国情况的知识分子也 撰文正面报道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如俄科学院远东所所长季塔连科在《亚洲和非 洲》杂志2001年第11期上发表的《中国的现代化,时代的召唤》,但学术刊物普通读者 很难读到,其影响面就更窄了。

俄罗斯的大众传媒工具出现这样的倾向,有其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心理原因。列宁曾深 刻地剖析过大俄罗斯人的民族自豪感,现在它依然在支配着俄罗斯人的行为。近20多年 来由于中国采取正确的改革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逐渐提升,国际地位日 益提高有目共睹。而过去自认是中国“老大哥”的俄罗斯的经济状况是众所周知的。在 这样的情况下操持大众传媒的人在潜意识中出现嫉妒心理,就不难理解了。因此他们对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视而不见,对败坏中国形象的“花边新闻”则津津乐道。同时 在俄罗斯媒体和部分知识分子中存在着以美国标准为自己的价值取向的潜在心理,这也 造成了对中国的成就视而不见的原因。

第二,台湾当局的攻势。多年来台湾当局和一些具有台独倾向的利益集团,把俄罗斯 作为一个重要的滩头阵地,想方设法施展自己的影响。台湾当局驻俄罗斯“代表处”积 极活动,竭力拉拢俄罗斯的知识分子。作者认识的一位莫斯科的出版家已经接到台代表 处发出的邀请他全家访台的信息。各种机构也在进行“交流”,如为汉学家提供参加学 术会议和短期访问的资助,直接邀请文化界人士前去访问,在一些学术机构散发他们的 宣传资料等等,手法多样,活动积极。台湾汉学研究中心有一个庞大的“资助外籍学人 来华研究汉学计划”,为国外汉学家提供往返机票,每月分别为教授、副教授、助理教 授提供55000、45000和35000新台币的研究费。(注:汉学研究通讯,2001,(79).)俄罗

斯部分著名的或不著名的汉学家都曾到台任教、研究或访学。在俄罗斯的一些机构中, 可以看到他们散发的俄文版的《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的故事》等书或 宣传品。

台湾当局的积极活动和感情投资在某些方面已经见到成效。俄罗斯《人物》杂志2001 年曾报道陈水扁上台的消息,发表维·瓦加宾为陈水扁的《台湾之子》俄文版写的序言 。瓦氏特地提到莫斯科普列汉诺夫经济学院因陈上台而“弹冠相庆”,原来陈在任台北 市长时曾访问莫斯科,该学院为他授了名誉博士学位。序言还称:该书“有助于巩固两 个国家——俄罗斯与台湾之间的科学、经济和文化的关系”。(注:人物,2001,(2).) 第三,达赖喇嘛的小动作。达赖喇嘛及其所代表的分裂势力在俄罗斯的活动也很频繁 。达赖本人多次访问前苏联和俄罗斯,在访问期间达赖曾到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等处去 游说,宣扬分裂主义主张。1992年一个藏传佛教组织在列宁格勒登记注册设立寺庙,并 出版定期刊物。还有西方和俄罗斯的某些势力利用西藏问题大做文章。达赖分裂势力的 积极活动产生了明显的消极影响。一位在中国古代艺术研究方面很有成就的俄罗斯汉学 家说,她拒绝参加西藏自治区举办的学术会议,理由是她反对大陆的西藏政策。此外, 小部分中国商人贩卖伪劣商品也败坏了中国商品、甚至中国人的形象。

由于这些综合因素的作用,近年来在俄罗斯公众舆论中中国的形象呈下降趋势。俄罗 斯“社会舆论”基金会近年来就俄国公众对外国的态度进行了调查。1999年4月,有8% 的人认为中国是俄罗斯的盟友。到2001年11月,认为中国是盟友的人已经不到1%了。同 时在“哪些国家对俄罗斯构成潜在威胁”的调查中,2%的人认为中国对俄罗斯构成潜在 威胁。(注:[俄]消息报,2001-11-05.)在这样的状况下,听任俄罗斯媒体向俄罗斯公 民提供关于中国的负面信息,听任台湾当局和达赖喇嘛势力去活动,而不采取积极的文 化交流战略,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今日俄罗斯公民的友谊,而且还有会失去未来一代或两 代俄罗斯人的理解和友谊的危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此必须将制定、实施积极的、 全方位的对俄罗斯的文化交流战略提到高层领导的议事日程。

二、对俄罗斯的文化交流战略及其解析

总体上可以将对俄罗斯的文化交流战略描述为:以传统文化为依托,以宣传改革开放 的成绩为重点,以中国文化基金会为支撑,以文化中心为载体,以俄罗斯青少年为主要 对象,以双边文化学术交流为纽带,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地展开对俄罗斯的文化交 流。

以传统文化为依托,这是由俄罗斯人的价值取向和我国巨大的传统文化资源决定的。 从历史和现实状况看俄罗斯民族具有重精神轻物质的倾向。列·托尔斯泰将世界上的民 族分为两类,一类是注重物质的西方人,另一类是注重精神的东方人,包括俄罗斯、中 国、印度和日本等民族。19世纪俄国著名哲学家基列耶夫斯基说:“西方人通过获取外 在的资产来减轻内心空虚的压力。俄罗斯人则以追求内心的完善来超越外在的要求,因 而避免了外在需求压力。”(注:[俄]基列耶夫斯基文选[M].莫斯科,1984.234.)经历 了苏联解体、社会急剧动荡、向市场经济转轨等事件后,这种倾向依然未改变。现在俄 罗斯人的收入不算丰厚,但莫斯科的100多个剧院几乎天天演出,天天都观众盈门。高 尔基文学院院长、著名作家谢·叶辛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我们的民族是让人惊讶的 非实用主义的民族。我不止一次注意到,语言在俄罗斯比它实际的意味要丰富得多。我 们的空中堡垒是最坚固的。”对于这样一个民族,若要“投其所好”,那么最好的东西 就是精神文化产品,而这正是我们的长项。

中俄文化交流有很强的互补性,在肯定俄罗斯文化的优秀成果的前提下,我们看到: 一方面,中国的6000年文明史积累了大量丰富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另一方面,俄罗斯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相对短暂,因而缺乏远古的精神文化遗产,在这一点上构成了我国对 俄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在我国尚未有意识地向俄传播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的情况下,这 种优势已在自动发挥作用。如莫斯科“水晶”出版社出版的《论语》是一个很别致的版 本,每一句语录都排列5位汉学家的5种译文。2000年出版了10000本,销路很好,2001 年重印了20000本。“彼得堡东方学”出版社出版的包括唐诗、宋诗词和陶渊明诗等6种 书的“中国诗歌玉句”也有不少读者。莫斯科某大学教理论力学的一位副教授曾对作者 大段大段地背诵中国4大古典名著中的诗词。与媒体的不友善形成对比,我国的优秀传 统文化产品正在满足部分俄罗斯读者的精神需求,塑造着中国的良好形象。但与我们的 文化遗产的丰厚度相比,这样的影响面太小了。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通过主动的交流活 动,扩大中国传统文化在俄罗斯公众中的影响面和影响深度,并以此为契机,引导俄罗 斯知识分子了解今日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在国内生产总值(GDP)、进出口贸易额、产业结构调整、利用 外资和城乡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受到世界公众舆论的一致好评。由 于目前俄罗斯的大众传媒工具基本不介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致使出 现了这样的情况,对中国明显持友好态度的基本上是年岁比较大的俄罗斯人,他们对中 国的好感来自50年代,虽然他们对中国的现状也并不了解。年轻一代所得到的关于中国 的信息或者负面的多,或者一鳞半爪。因此,如何突出介绍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所取 得的巨大成就成为我们开展对俄文化交流的重大课题。我们应该看到,只有使俄罗斯的 公众感受到现实中国的巨大魅力,21世纪中俄友谊才会有牢固的基础。

目前对俄文化交流未能取得重大突破,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莫斯科和俄罗斯其它大城 市没有设立中国文化中心,笔者认为是重要原因之一。尽快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和符拉 迪沃斯托克开辟中国文化中心是对俄文化交流战略的核心。建立了中国文化中心就能够 以此为基地,展开多种形式的宣传中国文化和现实中国的活动。在上述3个城市建立中 国文化中心的理由是:1.它们具有中苏和中俄友谊的悠久传统,现在又是同中国进行各 种交流非常活跃的城市。2.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有中国使领馆,符拉迪沃斯托克离设领事 馆的哈巴罗夫斯克也不远,便于使领馆领导和监督。3.莫斯科、彼得堡和符拉迪沃斯托 克都有很多俄罗斯汉学家和学汉语的青年,中国文化中心可以为他们服务,他们也可以 利用中心展开学术交流活动,他们实际上就成了义务宣传员。4.由于这些城市中中国代 表机构和中资机构较多,中国公民和华人华侨多,中国文化中心也可以为他们服务,丰 富他们的文化生活。青少年是未来,青少年是希望,21世纪中俄友谊主要靠他们来推动 ,因此对俄文化交流战略应以俄罗斯青少年作为主要对象。

三、具体实施方案

第一,领导和资金支持。对俄罗斯的文化交流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必须要有一 个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构,才能全面推行上述战略。建议成立由国务院有关领导挂帅、 有外交部、文化部和对外友协等部门领导参加的专门委员会,组织实施对俄文化交流战 略。此项工作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必须要有可靠的财力为支撑才能长期运作下去 。可以采用政府出资一部分、从长期从事对俄贸易的大中公司筹集一部分的方式,设立 基金会。基金会的职能是为对俄文化交流的固定项目提供经费支持。

第二,中国文化中心的工作。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设立文化中心, 可以借鉴日本、印度、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国在莫斯科文化中心的经验,更要适合中国 自身的条件和自身的特点,有所创新。在中国文化中心提供包括中国文化各方面的中俄 文图书,可以突出这几个领域:1.我国当代领导人的著作,它们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 经验,是认识了解中国的最好教材,中文版可以提供若干版本,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 民的著作都已有很好的俄文版本。2.有现代注释的中国先秦诸子,即古代哲人的著作、 语录及其现代的白话译文。各国的文化中心只提供自己国家出版的图书,中国文化中心 可以突破这个思路,争取同俄方谈妥,购进俄罗斯汉学家翻译的先秦诸子的俄译本,这 样我们就会有很好的俄文版的《论语》、《孟子》、《荀子》等,这样不但可以集聚懂 俄语的俄罗斯知识分子,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俄罗斯读者,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面。3.楚 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和元曲构成中国诗歌的长河,文人笔记、唐传奇、宋元平话、 4大名著、现代小说散文是中国叙事文学的骄傲,这些对俄罗斯读者都有吸引力,同时 很多都有俄汉学家的俄译本。4.中国古代和现当代历史著作,突出中国的科技史,注意 宣传四大发明等我国古代科技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取得的成果。5.中国艺术图书,国画 、建筑艺术、现代艺术等等。6.俄文版的《人民画报》等。如果能同俄方谈妥的话,在 中国文化中心还可以提供各种宣传资料,比如国务院新闻办的《中国走向21世纪》,俄 文版的《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期刊、各省市自治区办的画刊、各城市宣传自己的中 外文资料。这些是宣传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最好资料。

第三,针对青少年开展文化交流工作。在中国文化中心可以开展各种文化教育交流活 动。如组织俄罗斯青少年学习国画书法、学习武术,并进行比赛、颁奖;组织汉语教学 ;依托文化中心,开拓俄罗斯高等教育市场等。俄罗斯有部分青年愿意学汉语,对中国 文化有一定的兴趣,这是我国拓展俄罗斯高等教育市场的有利条件。可在文化中心放置 介绍中国有关高校的资料,举行高校招生介绍会,做好宣传组织工作。同时还应该走出 文化中心,更广泛地开展工作。如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喀山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地的 大学和研究所都有汉语专业,可以在那些大学举办有关中国的知识竞赛,懂汉语和不懂 汉语的大学生都可以参加。对优胜者实行重奖,比如到中国短期旅行等。为参加竞赛者 提供全面的文字资料,这样青少年在准备关于中国的知识竞赛的过程中,就了解了中国 的历史和现状。举办介绍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各种讲座、展览。在人力、物力和财力允许 的情况下,可把类似的活动扩大到其他城市。

第四,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学术交流活动。中俄文化交流有很强的互补性,过去进行 的中俄文化艺术团体的交流和各种展览在宣传塑造中国形象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派团 和提供展览时应充分发挥我国各地的民族特色,真正拿出能吸引俄罗斯人的强项来。可 以组织在高水平的国际比赛中获奖的中国艺术家到俄罗斯各地举行各种形式的演出,可 以是集体的,也可以是个人的。注意利用俄罗斯的大众传媒工具做宣传中国的工作,如 由中方出资请俄罗斯的最有影响的电视台到中国拍片,他们拍的专题片播出后能起到很 好的宣传作用。做好俄罗斯汉学家的工作。俄罗斯的汉学家对中国文化是有感情的,他 们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桥梁,通过我方的积极工作能使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采 取几种方法:1.在俄国有汉语专业的高校设立奖学金,推动培养年轻的汉语人才的工作 。2.以国家主席的名义为作出突出成就的优秀汉学家颁奖。3.以基金会的名义资助优秀 汉学家到我国短期考察、研究或参加学术会议。

制定全面、系统宣传中国的俄文图书的写作翻译出版计划,组织国内和俄罗斯的有关 专家、学者参加翻译、写作,中俄双方的出版社都可以出版发行。可以借鉴上海古籍出 版社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彼得堡分所和国立爱尔米塔什博物馆合作出版俄藏敦 煌文献和中国艺术珍品的经验,中俄双方的专家学者可以合作得很好。

标签:;  ;  ;  

旁观者观--兼论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战略_莫斯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