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设备维护与检修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_黄勉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供电局 53001)

摘要:电力系统设备维护与检修是保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提高设备可靠系数,充分发挥设备潜力的重要措施,是设备全过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整个过程以修理缺陷为主,同时也有选择地对电气设备进行拆卸与组装、调整与试验、试运行等。本文通过阐述传统电力系统设备维护与检修应注意的问题,分析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电力系统;设备维护与检修;状态检修

前言

设备检修是为保持或恢复设备完成规定的能力而采取的技术活动。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保证现代化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满足生产需要,并使检修费用降低则是检修工程要求达到的目的。搞好电力设备检修,是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提高设备可用系数,充分发挥设备潜力的重要措施,是设备全过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受电力设备自身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电力设备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或问题,因此加强对其维护与检修就显得尤为重要。

1.电力系统设备维护与检修应注意的问题

传统的检修体制一般包括大修、小修、临修、定期维护等形式。在电力系统设备管理中,采用这种检修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保持供电的基本稳定性和人力、物力、资金安排的计划性,生产指挥者基本上做到心中有数。但随着电力系统设备向高参数、大容量、复杂化发展,其安全经济运行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致使检修投入大幅度上升。面对这个情况,该检修体制日益明显暴露出其缺陷,因此对设备实行在维护与检修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计划检修的盲目性较大

计划检修贯彻“到期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当设备到达预定的检修周期时,不论设备是否存在缺陷和问题,都要进行检修。但是这种检修的盲目性是显而易见的。计划检修虽然强调“修必修好”,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发生不同程度的问题。对于那些状态较好的设备进行检修,特别是解体大修,轻则影响其性能,重则降低其寿命。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停电损失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甚至引发检修故障。

此外在该模式指导下的检修,容易造成已经损伤或出现故障萌芽的设备没有得到及时修理,即检修不足,使得设备带病运行,工况逐步恶化,给设备运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甚至发生事故,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这种检修体制在整个检修过程中体现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特点,抓不住重点,具有普遍的盲目性[1]。

1.2故障检修容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传统的故障检修是以设备出现功能性故障为依据,即让设备一直运行,在设备发生故障且无法继续运转时,才进行维修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被动的维修方式,是早期对设备故障缺乏认识,或缺乏应有的监测手段,或技术人员不足而采用的设备检修模式。虽然故障检修可以延长检查周期,并可充分利用设备寿命,但对电力系统这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设备,由于事故的发生难以预料,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采购材料备品的采购也需要一个很长的采购周期,进而延长了检修工期,增加了维修成本,对于现代电力企业来说也是不合理的。

1.3定期检修增加了设备管理人员的惰性心理和依赖性

在定期检修模式下,设备管理人员掌握设备状态的主观能动性不强,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表现在对设备巡检、检修维护、技改等过程的责任心不强。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状态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无所谓态度,普遍存在依赖性和侥幸心理,认为设备运行工况的好坏与己无关,设备是否应该检修、什么时候检修、检修程度及项目等完全听从上级的决策,最终致使决策层不能全面掌握设备运行工况,不能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做出全面的、科学合理的检修计划。

2.电力系统设备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加强设备预知维修

经过仪器诊断,作到预知设备可能要发生事故,提前安排检修的方法叫预知维修或诊断维修。预知维修是设备检修的发展方向。

概括来说,设备诊断技术是在运行中或是停机中而不大拆大卸的情况下,对设备状态作定性与定量的检测与监测,并综合设备的运行历史与各方面的内部与外界条件,分析判断设备的缺陷,异常与故障的性质、部位的原因,并提出可靠性预测和处理对策。“预测”是不采取措施或只采取临时应急性措施后,可继续运行的可靠程度。“对策”包括应急对策与永久对策的技术措施。它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为了充分发挥设备的经济效益,必须从设备寿命期的全过程管理出发,既要抓紧运行生产阶段的设备诊断,也要重视并开展研究、设计、制造与安装等过程的事前诊断。在设备发生故障或因劣化报废停役后还要进行事后诊断,设备的设计、制造与安装,以故障损失为代价,要在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进行诊断和健康管理。诊断只是设备诊断中的一个部分。从发生故障的设备中吸取教训,并推广到同型提高设备质量。加强全过程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事前诊断。包括搜集资料,判断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系数,做出经济评价,从同型设备和系统的故障资料中有重点地审查故障对策措施的落实情况。从运行条件预测设备性能与经济指标。诊断主要元件的材质与工艺质量。

(2)事中诊断。主要是对运行中的设备状态和预知劣化及故障。

(3)事后诊断。包括故障后的故障原因分析或设备寿命末期濒临报废时的鉴定诊断[2]。

从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出发,三个阶段的设备诊断任务在寿命周期内互相衔接,各有侧量。为了说明各阶段的任务,在表1中列出各阶段进行诊断的内容,因为各设备内部和外部条件不尽相同,所以表中所列各项只是一般的参考项目。

2.2推进状态检修模式的应用

随着电力系统设备计划检修为主,计划检修与状态检修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的应用,电力系统设备维护与检修还应加快状态检修工作的推进。

1)明确目标。通过对现行状况进行分析评估,找出在管理、人员配置、监测技术、设备监测信息收集及数据库建立等方面的差距,有针对性地确定阶段性目标。

2)提高监测手段,合理调整试验和检修周期。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和装备资源、搞好常规测试和测试数据的综合分析工作的基础上,不断采用相对成熟的检测新技术,提高对设备状态诊断的水平,逐步改变到期必修的传统检修方式[3]。

3)明确范围,扩大试点,开发和应用在线监测诊断技术。为减少因误判断、重复停电干扰现阶段的正常检修管理因素,现阶段建议采用分散的在线监测技术,重点对单项设备的监测;对缺陷发展快、故障出现突发性强的超高压设备扩大试点范围。通过积累,逐步得到状态监测的判据,以逐步过渡到真正意义上的状态检修。

2.3完善电力系统设备检测系统

有效的在线监测能够对电力系统设备运行状态的参量进行监测,以便于运行人员及时了解设备的运行,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劣化规律,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和异常,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各类故障,从而控制渐发性故障和避免突发性事故,保证设备安全经济的运行。并且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电力系统设备维护与检修的效率,降低维护成本,也应当逐步提高在线监测装置的准确性,完善电力系统状态监测系统,使其不仅具有足够的可靠性,能和被监测设备一起常年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运行,而且还要具有足够大的容量,能储存大量的原始数据,并具有足够快的计算速度,能对异常状态迅速做出判断和处理突发事故,能及时报警和实现连锁停机的能力[4]。

由此在设计监测系统时,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必须针对电力系统最常出现的故障和最应引起重视的故障,进行可靠的监测,并带有报警系统。如对:变压器局部放电监测、变压器绝缘状态监测、二次设备的常规保护装置监测等。其次在线监测系统应具有实时监测功能,能采集设备各工况下的不同数据,并能以数值、曲线、图表等形式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以结构示意图、极坐标图等形式实时显示。最后,状态监测系统还应具有瞬时、稳态分析功能,可以完成机组瞬时过程和稳态过程状态分析;应具有事故追忆功能,当出现事故或其他危险状态时,将事故前后的数据储存到本地,以利于事故分析。另外,还可对检修后的机组进行性能评价。在检修后,系统可以利用试验功能或者利用自动记录的数据,完成包括效率试验、稳定性试验等。利用这些试验的数据,并结合检修前的系统自动测量数据,得到检修前后的性能指标对比报告,再利用这些对比报告,可以科学、量化地评价检修效果,为电力系统设备的检修管理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3.结语

总的来说,将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引入维护与检修领域已成为现代电力系统设备检修的必然趋势,通过对设备的日常检查、在线状态监测、带电抽样监测或停电试验并综合其他因素,来判断设备的状况和发展趋势的检修方式,不仅能够及时获得设备故障的前期征兆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而且还可评估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并根据其健康状况安排停电预试和检修,科学地提高了设备的可用率、降低了检修费用。因此各级管理部门和每一位检修工作者都应不断研究和优化维修模式,逐步扩大状态维修的比例,以提高电力系统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维荣,宋永华,孙锦鑫.电力系统设备状态监测的概念及现状[J].电网技术.2013(11).

[2]田玲,邢建国.电气设备实施状态维修决策方法的探讨[J].电网技术.2014(16).

[3]苏鹏声,王欢.电力系统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01).

[4]陈维荣.宋永华.孙锦鑫.电力系统设备状态监测的概念及现状[J].电网技术,2013(11).

作者简介:

黄勉(1977.7—),男(壮族),广西南宁人,工程师,大学本科,从事电力系统设备维护工作。

论文作者:黄勉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5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0

标签:;  ;  ;  ;  ;  ;  ;  ;  

电力系统设备维护与检修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_黄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