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北京 100089
【摘要】当代社会思想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实施了新课程改革,确立了三维目标。这一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纳入中小学课堂目标之一,但是这一目标相对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更能触及人的心灵。而在实践过程中遭遇了种种困境。
【关键词】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困境;对策
新课程改革中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占有同等的位置,三者平分天下。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是学生自身的在教师的一节课堂中所领悟到的情感体验,形成一定的价值观的过程。鲁洁教授认为,“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就在引导和促进人的社会化,使人成为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教育可以使人逐渐从孤独的自我中走出来,不断扩大和丰富人的生活、生活经验,使人得以置身于广泛的社会联系之中,并与社会价值进行有效的连接,从而获得与人类普遍性的内在关联。”[2]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这三位目标往往不能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同虚设。三维目标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忽视学生在课堂中价值目标的建构
师生课堂中,价值观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建构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之间预先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课堂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建构过程,导致师生对一堂课目标的理解有偏差。教师忽视课堂中价值目标的建构。
二、目标制定者忽视学生可能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过于宽泛,过于高大上原因主要在于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制定者过于注重我们应该使学生接受什么的价值观,学生应该获得什么样的情感态度等等,而忽视了学生原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生可能拥有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也忽略了学生在价值观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家庭方面的影响、学校方面的影响,社会方面的影响。
这一部分主要从教师和目标制定者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
学生深受传统中国文化的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书的目的在于“学而优则士”,在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在这个过程,教师可以借鉴康德道德哲学的观念,在什么是真正的道德观念,看的认为“为道德而道德,为义务而义务”遵循着人的本心,而不是任何功利性的目的。为了了解他的道德观念,他举出了四个通俗的例子,第三个指出“要积极发展自己的才能,增进自己的幸福”。在第三个例子中,说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积极进取,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才能这样做不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得到什么好处,比如,读书并不是为了升官发财,取得功名,光宗耀祖,喜欢读书就是为了充实和完善自己,并且把它当成一种爱好或者义务来做。这在康德看来,同样是一种比较高尚的道德行为[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借鉴康德的道德哲学理念,培养学生较高的道德行为,读书重在自身的修养,而不是获得功名,获得外在的知识技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对学生的高要求转换为学生可接受的日常规范
由于我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过于空,宽泛,并且难以在实践中操作。我们可以采用传统儒家思想“套近乎”的方法。我国传统儒家思想认为人人都有良知良能,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形成一定的道德规范。“套近乎”是指这种拉近被教育者的既有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之间距离的教育方法称为“套近乎”[8]。在情感态度这一目标实现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首先,针对学生在日常申活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过于模糊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再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目标转换成学生可以接受的日常话语,学生能够理解,并能够真切的做到。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原本的情感态度,在学生原有的情感态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修养。这样缩短了学生原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原有的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距离。
三、立足学生,从学生本体出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去权威化”,立足学生,从学生本体出发,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教师可以借鉴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作为一名研究者,实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基本的情感态度,进而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了解学生现有的水平。其次:重视在课堂中教师学生相互构建形成价值观的过程,也要对倾听学生的想法,站在“局内人”视角看待问题,理解生生在课堂交往互动过程中双方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建构过程。总之,教师应该自足于学生本体,而不是教师。
新课程改革中三维目标的落实利于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又是三维目标实现的难点,我们应该重视这一目标的落实,并对如何评价这一目标的实施情况提出更具体化的操作。
参考文献:
[1]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
[2]鲁洁《教育的原点育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2期.
[3]姚 林 群.课 堂 中 的 价 值 观 教 学 [D].华 中 师 范 大学.2011.
[4]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版.
[5]沈萍霞.教师权威的困境与出路探索[D].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2012.
[6]周贵华.“头顶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法则”[j].湖北:湖北文理学学院学报.
[7]徐德兰.《低年级故事价值观教学方式例谈》.《上海教育科研》2013年第8期.
[8]沈湘平.《价值观教育必须接引大众道德智慧》[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作者简介】杨蕾(1993—),女,山西运城人,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
论文作者:杨蕾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价值观论文; 学生论文; 态度论文; 情感论文; 目标论文; 教师论文; 过程中论文; 《成功》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