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陈志峰
【摘要】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技能之一。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
【关键词】优化观念目标任务课程整合任务驱动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技能之一。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时着力贯彻这一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本文就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意见:
一、培养兴趣是关键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感到需要学的是如何对大千世界中浩如烟海的信息进行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创新以及如何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知识,掌握操作本领,提高使用计算机的水平。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从而使学生爱动、主动去动。如在教学画图中可结合本节的教学内容,展示同龄学生设计的优秀作品或教师针对学生年龄段设计相应的趣味作品。教师可利用这些丰富多彩作品进行分析欣赏,引出所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会使学生更认真地听课,希望自己也能画出这样的作品。
二、放手让学生自主学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进行的创新性学习。即学习过程呈现自主、主动、创新相互依存的三个层次。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反复实践中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一般可按这样四个步骤来进行:自学生疑一合作质疑一归纳释疑一巩固拓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信息技术课中有许多教学内容就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比如计算机的认识、开机与关机、认识窗口、整理桌面等等,这些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自学。在学生自学产生问题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小组来进行讨论,然后归纳出问题解决的方法,最后用掌握的方法未完成新的任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
问题学习,就是学生能带着问题学习,并不断寻找信息,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学习。问题学习的一般步骤是:酝酿问题一发现问题一明确问题一解决问题。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的问题是很多的,教师要善于抓住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计算机病毒知识一课中,就可以采用问题学习来解决。教师首先让学生针对这一课题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学生可能会问:计算机病毒会伤害人吗?计算机病毒是如何产生的?计算机感染病毒后会有什么症状呢……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明确后,归纳出关键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上网,讨论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四、让学生大胆尝试
尝试学习,就是突出让学生尝试,在自觉训练中掌握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其一般步骤是:提出目标一预习教材一尝试练习一教师点拨一再次练习。信息技术课有个突出的现象,学生都特别想自己动手,有的学生一进电脑室就打开电脑自己开始弄起来了。甚至会出现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偷偷做的现象。因此,教师就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进行尝试学习。在人教版的信息技术教材中,有许多课都有示范的例题,例题中有明确的步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先提出学习的目标,目标要明确,这样就不至于让学生的尝试变成“乱试”,然后让学生预习教材中的例题,并根据例题的方法尝试完成类似的练习。当学生碰问题时不要急于直接帮助学生解决,而是提供一些启示和鼓励,让学生再次练习,直到最终掌握技能。
五、“自主”学习法
我认为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课堂结束不只是前面学习阶段的终结,更是下一阶段学习的开始。而且课堂上教师不应该单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应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是形成他们的独立见解为目的。如果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那么学生真正进入了角色,说明他们已经学会了观察和思考。信息技术课上几乎大部分学生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刚上机的学生。这时我不只简单地告诉学生解决的方法,还让学生思考问题是怎样出现的,建议学生从联机帮助中寻求答案,同时鼓励学生向周围同学请教。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出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我会引导学生自己将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而教师只是从中进行点拨,从而达到集体订正的目的。如果学生通过探索解决了问题,对所学的知识才会理解深刻,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抑制了学生的“主体”,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按部就班地进行,学生很少有展示自己独特个性和创造力的机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是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观点,主动采取行动去验证自己想法的正确性,由此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总之,信息技术课虽然已开设较长时间但没有科学规范的考试考核体系,所以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办法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创新学习的方法应该大力提倡,只要我们不断学习、研究,就可能创造更多更有效的创新学习方法。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根本,采取有效的创新教学策略,大胆实施,大胆改革,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充分发挥自由个性的天地。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
[2]任友群,王旭卿.教育技术的后现代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11期
[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 [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9
论文作者:陈志峰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教师论文; 例题论文; 信息论文; 这一论文; 目的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