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收治的100 例阑尾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阑尾炎治疗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048-01
阑尾炎是外科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所致的炎性改变,好发于青年患者,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1]。阑尾炎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常与阑尾梗阻、感染、胃肠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腹痛、发热、腹部压痛、腹肌紧张、皮肤过敏、胃肠道反应等症状,给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阑尾炎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将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严重时可导致死亡。阑尾炎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以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逐渐取代了传统开腹手术,在阑尾炎临床中广泛应用。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收治的100 例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收治的100 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74 例,女性26 例,年龄24~62 岁,平均年龄(34.21±4.74)岁;病程15~70h,平均(42.42±5.3)h。入院时表现出不同程度腹痛、发热、脐周疼痛、呕吐等症状,经超声、腹腔镜及实验室检查,全部患者均符合阑尾炎临床诊断标准[2]。排除胆囊炎、溃疡穿孔、妇产科疾病等所引起的腹痛,凝血功能障碍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100 例阑尾炎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存在较高的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治疗,全麻后接受开腹手术,准备好胃管和导尿管,于下腹部麦氏点做一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腱膜,逐层开腹,抽净腹腔内积液,分离阑尾粘连部位,随后切除阑尾,反复清洗腹腔,做好缝合工作,常规处理创面。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全麻后患者取仰卧位,于脐下缘1cm处做一切口,建立二氧化碳气腹,确保腹压在12~14mmHg 范围内,将腹腔镜置入,仔细观察腹腔内部情况,在腹股沟位置做切口,安置操作器械。若患者腹腔存在脓液,需将其抽净,然后分离阑尾粘连组织,隔断阑尾根部,结扎阑尾末端,采用电凝止血处理。反复冲洗腹腔,缝合切口。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评价手术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将所收集的实验数据录入Excel,在统计学软件SPSS19.0 中进行实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n%)和计量资料(?x±s)应用x? 和t检验,差异在P<0.05 时,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2.2 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发生2 例并发症,其中1 例腹腔脓肿,1 例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出现13 例并发症,其中5 例切口感染,5 例粘连性梗阻,3 例腹腔脓肿,并发症发生率为26.0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 =18.9804,P=0.0000)。
3 讨论阑尾是人体重要的消化系统器官与盲肠后内侧壁一蚓状盲管连接,位于右髂窝内,阑尾根部体表有投影点,此点被称为麦氏点。
阑尾具有免疫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免疫器官,还包括分泌、蠕动等功能,在人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阑尾炎是由于多种因素所致的炎性改变,急性阑尾炎为临床常见,需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手术的原则,避免延误最佳手术时机,给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是常见的手术方式,虽疗效尚可,但对患者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慢,且并发症较多,增加了患者身心痛苦,难以确保手术效果。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以创伤小、出血量小、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广泛应用于阑尾炎临床治疗中。腹腔镜手术视野广阔,可探查范围大,在灯光配合下确保视野更加清晰,同时进一步放大视野,直视腹腔、盆腔等,明确病变部位、性质,提高诊断准确率[3]。开腹手术切口大,可直接取出阑尾,但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腹腔镜手术切口小,采用套管将腹腔组织隔离,降低对腹壁组织的损伤,同时在腹腔镜下冲洗腹腔,确保清洗更彻底,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说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进而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可见此术式安全性高,加快患者康复速度,进一步体现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优越性,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李启刚,黄科源,谢建等.腹腔镜阑尾切除342 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24):2523-2525.[2] 陈炜,阳光,苏仲和等.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5):233-234.[3] 兰信伟,鲁霞霞.腹腔镜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33):24-25.
论文作者:何明全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7
标签:阑尾论文; 阑尾炎论文; 患者论文; 腹腔镜论文; 并发症论文; 腹腔论文; 手术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