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质教育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21世纪学校教育的方向。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变学生适应性发展为创新性发展,造就一批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独领风骚的创新性人才。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性思维,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志。文章首先对创新思维模式做了概述,随后明确了创新思维对教学模式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 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数学在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其他学科比较,数学有更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并且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对于初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数学教师应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我国的教育形式逐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
一、创新思维模式概述
1.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指迅速理解与辨别事物形成的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猜想性、直接性和不可解释性。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敢于猜想与假设,对实际生活经验中学到的基础知识大胆地联想与迁移,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讲解“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使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演示,这样学生们就能够对知识点直观地加以理解与总结,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
2.逆向思维。逆向探究事物的模式即为逆向思维。最常见的用法就是反证法,它应用的就是逆向思维。在做几何论证题时,学生通常是根据已知条件逐步推导,进而得出结论;但有些问题常规方法较难证得,这时就需要学生学会用逆向思维的形式,从结论出发,才会得到已知条件。只有逆向思维和一般思维有效地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论证问题。
3.发散思维。针对问题的一个点发散性地联想出多种途径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就是发散思维。初中数学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联系,得出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学习“平面三角形的证明”时,教师经常会训练学生通过添加辅助线的形式解决问题,辅助线添加的位置不同,解题的方法与思路就不同,这样就达到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
二、创新思维对教学模式的要求
1.营造创新求异的环境。在数学课堂上,如果离开了探索和质疑,那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将是失败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就是探索,探索意味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索学习中的学生更容易明白地掌握知识内容的重难点,就好比拿到了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怀疑可以说是创新的第一步。学生在学习中一定要大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质疑。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会遇到疑问,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是因不敢去怀疑教科书的真理性和权威性而压制住自己的疑虑,其实这往往在不经意间掐灭了很多创新的火花。总之,要激起学生的创新火花,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和质疑的课堂情境。
2.充分挖掘教材功能,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1)以定义、概念、公式、定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同时,从例题和习题出发,创设一些用逆向思维方法来解决显得比较简捷的问题,让学生体会逆向思维的优越性。(2)注重发散思维训练。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常常让学生根据定义来举例就是发散思维的应用。教师在定理和例题的教学中,要经常启发学生进行变式练习,即“结论不变,变换条件”,或“条件不变,变换结论”,或“适当增加新条件,推出新结论”“将条件从一般变为特殊,得出新结论”等。同时鼓励学生用最新颖、最简捷的方法解决问题。
3.激发积极性,提高参与度。思考的过程就是开发思维的过程,只有勤于思考、乐于思考的学生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进而为了解决问题才会努力寻找各种解决办法。这样一来,很好地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还会获得和老师交流的机会,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加以疏导。只有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锻炼,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可以分为过程和方法两个方面,而学习过程又包括课前的预习、课上的学习、课后的作业和练习。在此阶段,学生不能只是自己学习而忽略了和老师同学间的交流探讨。只有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才能够使创新思维得到锻炼。
创新是愉快的,同时也是艰辛的;创新性思维是不确定的,有成功,也会有失败。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教师才会以良好心态关注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善于抓住良机,努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要耐心地和学生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修正和完善学生的创新思路和方法,并使其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让学生感受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以坚韧的意志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张丽颖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生物技术世界,2015,(03),159。
[2]杨庆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8),231。
论文作者:郭兆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教师论文; 创新思维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