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桥梁工程;施工测量;技术
引言
桥梁的施工环境及施工条件能够影响桥梁测量,环境的好坏关系到桥梁的测量质量。由于桥梁对测量技术要求高精确的数据,所以对测量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测量放样技术成为桥梁工程施工测量技术的关键点。在桥梁工程施工测量中,要根据施工条件及施工现场环境综合考虑测量技术,在进行选定测量方案时其方案要具有科学、合理,并且对该方案进行公开,以满足工程项目的要求。
1、桥梁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桥梁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首先要通过这个整个项目的平面图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然后构建立起整个工程测量整体构架,在进行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施工现场的通视条件,稳固状态,测量便利等一切条件。要建立具有良好可视性的测量网络,则其测量点的间隔就应该分布在施工现场桥梁中心线的两侧,这样的分布方式能够方便测量的检验,提高施工测量的效率,因此这样的布方法是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的。在桥梁施工测量的过程中要按时对测量控制网进行检验,确保每个测量控制点的准确性,从而达到桥梁施工测量的要求。
2、桥梁施工测量技术分析
2.1桥梁施工放样测量
桥梁施工放样测量的主要工作内容有:导线控制测量、桥轴线测量控制、墩、台、桩定位测量、支座垫石施工放样和支座安装、桥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
2.1.1导线控制测量
利用设计单位提供的已知点,用全站仪(必要时用GPS)补测导线点,并形成三维导线控制网进行桥轴线平面位置控制。经环导闭合测量,角度闭合差、坐标闭合差均满足一级导线技术要求。
2.1.2桥轴线测量
利用已知的控制点坐标及施工图提供的桥轴线控制点坐标,用坐标放线法进行各匝道桥桥轴线恢复测量。即以桥轴线长度作为一个边,而布置成闭合导线,再采用坐标法施放轴线上各点。
2.2墩、台、桩定位测量
施工阶段测定桥轴线长度,目的就是为了建立起施工放样墩、台、桩的平面控制。墩、台、桩定位测量的内容就是准确定出桥墩、台、桩的中心位置和它的纵轴线。可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墩、台、桩设计坐标,按坐标反算求出坐标法的放样数据,用以施放墩、台、桩平面位置。同时采用坐标法,在不同曲线控制点、交点设站,直接测距,对施放的墩、台、桩位置进行复核验证。
2.2.1桩基础钻孔定位放样
根据设计图计算出每个桩基中心的放样数据,设计图纸中已给出的数据也应经过复核后方可使用。施工放样采用全站仪坐标法进行。
2.2.2承台施工放样
用全站仪坐标法放出承台轮廓线特征点,供安装模板用。通过吊线法和水平靠尺进行模板安装,安装完毕后,用全站仪测定模板四角顶口坐标,直至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用水准仪进行承台顶面的高程放样,其精度应达到四等水准要求,用红油漆标示出高程相应位置。
2.2.3墩身放样
桥墩墩身形式多样,大型桥梁地般采用分离式矩形薄壁墩。墩身放样时,先在已浇筑承台的顶面上放出墩身轮廓线的特征点,供支模板用(首节模板要严格控制其平整度)。用全站仪测出模板顶面特征点的三维坐标,并与设计值相比较,直到差值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为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高墩施工控制测量技术
2.3.1导线控制网的布设
在高墩柱施工之前,应在其施工范围内布设导线控制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控制网布设按一级导线网进行控制;控制网应和两侧接线相连接;定期对控制网进行复核,避免产生位移不被发现,造成质量问题;控制网采用四边形网,同时在桥梁两侧中线位置布设控制点。
2.3.2墩心定位点的设置
在每个高墩底部设三个永久性墩心定位点,用砼制作,埋设细钢筋头作为测量队中标志。当墩柱施工高度达到一定值,由于柱顶会在风力作用下产生摆动,此时用地面上的墩心定位点来控制柱顶中心及模板垂直度时就会影响其测试精度。此时可以再已浇筑的砼立柱上搭设平台,设置墩身墩心定位点。
2.3.3墩柱中心点和垂直度的测定
在墩柱施工高度超过40m的情况下,由于墩柱的柔度较大,在风力作用下,墩顶会产生摆动。此时应采用“垂球吊线发”或垂准仪和墩身墩心定位点来控制墩顶的模板中心及垂直度,由于墩身与墩顶同时柔性摆动,模板中心和垂直度的测试精度会高些。
2.4桥梁沉降测量技术
通过桥梁墩台沉降观测,可以监测主体结构的沉降、倾斜和变位情况,不但为桥梁结构受力状况、内力计算提供数据,提高了准确性,而且能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沉降观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布设控制网,按相关精度要求,根据施工受力加载实况,定期定点对墩台基础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位情况以及徐变上拱度进行观测,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沉降,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桥梁沉降监测采用高精度经纬仪、水准仪、管式测斜仪和线条式铟瓦合金水准标尺等。
2.4.1沉降观测的布点设置
沉降监测使用的基准点利用线路控制测量中布设的精密控制网中的控制点,控制点间距约为200m,控制点选择已完成桩基区域稳定的高程控制点。沉降监测点的布置根据结构受力和全线的地质情况,对全线的沉降观测点布设进行设计,根据沉降观测的要求确定相应沉降观测标志。施工时,按设计要求将观测点埋设在设计位置。
2.4.2沉降观测技术
本次沉降观测工作采用精密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观测过程中,各项偏差控制及内业数据处理按照有关规范规定执行。
2.4.3沉降观测周期
桥梁基础浇筑混凝土终凝后,即开始初始观测,因此不同桥梁沉降观测点的初始观测日期是不一样的。对于上部结构施工期间,墩台沉降、变位观测周期,结合上部结构加载或浇筑砼的施工方案,制定不同观测周期:受荷载前期每7天一次,上部结构施工期间每1天一次,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墩台承受荷载期第一个月每7天一次,之后每30天一次。桥梁基础遇到特殊情况(如架桥机架梁施工、上部结构拖拉就位、钢管拱肋重荷载吊装等),即进行几小时一次的连续观测,及时提供观测数据,确保桥梁结构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工程的测量工作对工程的开展以及完成有着巨大的决定性意义,而对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也分布于整个工程的每个步骤与环节,只有一项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完成科学的,公平的,完整的施工测量过程,才能保证此项工程的顺利保质保量的完成。所以,对于桥梁工程的测量工程,必须做到科学,细致,完整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唐玉来.谈桥梁工程施工测量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
[2]陈影.桥梁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
[3]韩冬.谈桥梁工程施工测量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
[4]漆玉祥.桥梁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
论文作者:钟鹏1,雷均2,王波3,万松超4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3
标签:测量论文; 桥梁论文; 坐标论文; 导线论文; 技术论文; 轴线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