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宁夏银川 750001)
(2宁夏中卫市中宁县振兴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 宁夏中卫 755100)
【摘要】目的:调查正常儿童血小板各项参数的参考范围,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KX-21N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76名年龄0.5~3岁健康幼儿(无发热,无肝、脾、淋巴结肿大,肝功能正常)采集指尖全血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中的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比容(PCT)进行统计分析。结果:0.5~3岁儿童PLT、MPV参考范围分别是175~398×109/L、7.99~10.15fl。PDW、PCT参考范围分别是7.96~17.48fl和0.16~0.32。儿童血小板参数参考范围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有关。结论:正常儿童血小板参数范围与正常成年人存在着较大差异,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建立儿童血小板参数的参考范围。
【关键词】儿童;血小板计数;参考范围
【中图分类号】R7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2-0250-02
引言
血小板检查对于血小板功能分析及出血、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1]。近年来,医院常规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液中血小板数。多数研究表明,成人中的血小板数明显低于儿童。因此,在临床检测中,合理制定儿童血小板参考值在临床检测中特别重要。本次研究作者对 376名健康儿童(0.5~3岁)进行了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容(PCT)的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卫市某社区服务站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接受健康体检的幼儿376例作为研究对象,健康体检结果显示正常,年龄0.5~3岁。其中男235例,女141例。102名正常健康成年人。
1.2 方法
采集手指血100uL置于含有EDTA-K2的微量盛血管内混匀,取血时避免挤压。使用血球计数仪(型号:sysmex KX-21N)及配套试剂、质控物。采集儿童的指尖血进行血小板检测,严格遵循仪器的操作规程在高、中、低三个水平质控在控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1.3 数据处理
利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性别组间、儿童组与成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性别组之间血小板参数的比较
3.讨论
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血小板具有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的功能和黏附、聚集、释放、促凝等生理特性。血细胞计数仪操作简单、重复性好,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血小板计数[3-4]。
血小板的直径范围是2μm~4μm,MPV、PCT、PDW分别从整体上反映血小板体积(或大小)、压积及分布的指标。检测中通过RDW体现红细胞体积的异质性大小,通过PLT动态显示外周血小板的生成和衰亡,PCT与血小板数目和体积呈正相关性;PDW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差异程度的参数。MPV反应血小板的生成情况。通过血常规检查,通过PDW、MPV透露血小板的止血功能[5-6]。MPV与PDW呈正相关,本文研究其相关系数达到0.95,PLT和MPV的增减均可使PCT发生变化。因此PLT的平均参数检测也至关重要。
本试验采用Sysmex KX-21N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376名儿童和102名成人血小板相关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PLT,MPV,PDW和PCT这四项指标在不同性别儿童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儿童与成人之间PLT、MPV、PDW具有显著性差异。
在临床检验实际工作中,不同的实验室、不同的仪器、不同的试剂、不同的操作方法,应建立自己实验室的参考方法。同时因生理变异的影响,血细胞的各项检测项目包括血小板的各项参数的正常参考范围是有针对性的,它们会因种族、群体、年龄、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变化[7-8]。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血小板计数的成人血小板计数参考值范围(100~300)×109/L,无儿童血小板计数仪器法参考范围。儿童MPV和PLT、PDW与成人MPV和PLT、PDW相比较,发现儿童与成人之间有较大的区别。PLT明显高于成人,MPV明显低于成人,PDW同样低于成年人,PCT则无明显差异。可能与儿童骨髓造血比较旺盛有关,与性别无关。另外运动后较运动前会增高,本次调查对象属于好动群体,因此血小板数目偏高,因此,在采血过程中给予患儿心理指导,提高采血依从性,提高采血效果。因此,儿童血小板相关参数需按年龄和不同检测方法确定正常参考范围,以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减轻儿童家长的疑虑和减低医疗负担。
【参考文献】
[1]李可心,曹雅明.血小板及其因子的免疫效应[J].国际免疫学杂志,2015,38(1):80-83.
[2]孙宝苓,马丽娟,李静,等.健康儿童全血细胞分析员员项参数年龄差异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2,33(3):268-269.
[3]顾雪萍,周泽平.血小板对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调节作用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11(11):1569-1572.
[4]宋新民.郑州市儿童血小板参数参考范围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2,07(7):104-107.
[5]李松涛,唐吟岫,徐静华,等.南京地区2~5岁健康儿童末梢血血常规参考范围调查[J].广东医学,2014,08(8):1247-1248.
[6]叶智良,李相新,邝绍钧,等.某地区3~6岁儿童血细胞分析参考值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7):819-820.
[7]黄钰君,姜志勇,伍绍国,等.广州地区1688例正常儿童静脉血血小板参数参考范围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8):6811-6813.
[8]杜娟,吴卫,邱玲,等.黑龙江省3866名健康儿童静脉血细胞参数参考范围调查[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31(7):756-761.
论文作者:黄学兰1,李思慧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血小板论文; 儿童论文; 血细胞论文; 参数论文; 成人论文; 中卫论文; 差异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