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注射针技术在消化内镜诊疗操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冯骏

内镜注射针技术在消化内镜诊疗操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冯骏

甘肃省永登县人民医院, 甘肃 永登 7303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内镜注射针技术在消化内镜诊疗操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消化内镜诊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一共有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技术,观察组对患者采取内镜注射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临床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止血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化内镜诊疗操作当中采取内镜注射针,可以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减少,使治疗成功率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内镜注射针技术;消化内镜;诊疗操作

现如今,随着消化内镜的设备以及技术日益完善,其诊断以及治疗的范围愈加广泛,临床诊断和治疗所采用的器械附件也相对较为复杂[1],其中内镜注射针技术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目前在消化道诊疗操作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选取在我院进行消化内镜诊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一共有82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消化内镜诊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一共有8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当中,观察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在18-76岁,平均为45.3±4.2岁;对照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在20-78岁,平均为46.7±5.2岁。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技术,选择使用同一种型号的注射针23G和同一种注射技术[2]。

1.2.2 观察组方法

在内镜之下消化道止血一般需要通过采取消化道急诊内镜检查,常规置入胃肠镜,采取灭菌注射用水,禁止采取生理盐水,这是由于其与血液相接处,容易造成血凝块,对病灶视野观察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或者采取8%的去甲上腺素液反复进行冲洗以后,将出血病灶部位充分暴露在手术视野当中,发现病灶以后,采取23-25G内镜注射针在距离病灶1-2mm部位分3-4点或者多加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每一个点注射0.5-1ml,总体剂量在10ml以下。肾上腺素局部注射以后,对注射区域当中的小血管具有非常强烈的收缩作用,使血液流动量明显减少,使血液流动速度明显降低,使大量的血小板聚集,进而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然而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并发症的出现,例如,心律失常以及高血压等,因此,不建议进行反复注射,同时对其药物的相关浓度和总体剂量给予严格控制,以及应该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的观察指标给予密切监测。本文试验当中没有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止血注射成功率给予记录和对比。

1.4 临床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临床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注射成功一共有41例,占总体的1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止血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患者的止血注射成功率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n)止血注射(n)成功率(%)

观察组41 41 100

对照组41 34 82.93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3讨论

消化内镜诊断治疗技术包括有内镜下止血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等,目前已经成为治疗消化道疾病当中的主要措施之一,使各种各样类型的消化道疾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然而上述消化内镜诊断治疗技术具有较大的难度以及风险,极易引发穿孔以及出血等相关并发症。所以,应该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使临床治疗成功率进一步提高。

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3],在消化道内镜诊断治疗技术当中采取内镜注射针技术,可以使其诊断治疗的成功率显著提高,在消化内镜诊断治疗技术当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4],肝硬化食管胃底部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经常需要采取紧急的内镜干预治疗,采取常规临床治疗非常容易引发出血以及穿孔,如果出现则会对临床疗效带来非常大的不良影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经常需要在黏膜下进行注射,然而黏膜下注射是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成功的关键诱因之一。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5],注射药品混合液的比例对止血效果具有相当比较大的影响,内镜注射针的针尖长度对病理改变的隆起程度带来非常大的影响。食管静脉硬化剂注射的时候,硬化剂凝固时间相对比较长,选择使用25G针,针径更细,针眼更小,发生出血的几率就越低。胃底静脉曲张组织黏合剂注射过程当中,组织黏合剂特征是固化时间相对比较短,与血液以及水接触瞬间出现凝结,选择22G针,其针径更大,注射速度相对比较快,不容易造成堵管。消化道早癌和部分消化道平坦病理改变经常需要进行ESD或者EMR,其经常需要在黏膜下进行注射,然而黏膜下注射ESD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选择使用23-25G内镜注射针,快速注射使病理改变黏膜迅速隆起,临床治疗成功率在90%以上。另外,在黏膜下注射期间感觉到推注较为吃力,同时隆起效果不明显,则可以提示临床医生轻柔、缓慢的退出针头,一定不要刺入到肌肉层当中。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临床操作时间相对比较长,需要反复注射,进而有效维持黏膜下隆起,以免发生穿孔。虽然这种临床技术的应用弥补以往消化内镜诊断治疗当中各种各样的并发症,使临床操作更加准确以及高效。但是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临床医师一定要对其性能、使用方法以及规格明确掌握。针对不同的消化道疾病以及不同的诊断治疗目的,采取相对应的内镜注射针。本文试验结果显示,临床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止血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相关报道相一致。

综上所述,在消化内镜诊疗操作当中采取内镜注射针,可以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减少,使治疗成功率进一步提高,在临床当中得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游斌,邹利权,刘志鹏,等.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静脉内注射聚桂醇和(或)康派特10例[J].西南国防医药,2011 .21 (4):390-391.

[2]陈震球,徐晓军,孔超美,等.内镜下激光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疗效[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19 (2) :112.

[3]董正芳,孟庆平,程留芳.食管静脉曲张再发出血的防治进展[J].医学综述,2012.13 (12) :924-926.

[4]孙圣斌,黄曼玲,刘爱斯,等.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的探讨[J].中国内镜杂志,2014.20 (3) :277-281.

[5]高雪峰,丁岩冰,邓彬,等.透明质酸钠、甘油果糖混合液粘膜下注射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26例临床分析[J].胃肠病学,2010.15 (5) :299-301.

论文作者:冯骏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  ;  ;  ;  ;  ;  ;  ;  

内镜注射针技术在消化内镜诊疗操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冯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