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与抉择——构建我国连锁商业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模式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连锁经营现已风靡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在这些国家中,美国和日本的连锁业又颇具代表性。于80年代开始探索发展道路的我国连锁商业,比较和借鉴美日等国的经验,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将有助于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一、美日连锁经营比较
(一)产生背景比较
从19世纪初叶到60年代这一时期,美国已初步形成了国内商品流通系统。商品流通的发展推动了美国地区专业化生产和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地区间产品的交流,市场的扩大反过来对流通业通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制造业的发展使产品数量大增,成本下降,消费量也相应大幅上升,这又要求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介环节——商业的规模亦相应扩大,以更好地适应大规模生产和消费的需要;同时,工厂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的急剧扩大,都提出了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和变革商业组织形式的需要,要求通过专业管理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而且,铁路网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推动了美国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为美国连锁商店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和环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形势下,适应于“大量生产、大量流通、大量消费”的连锁经营方式产生并发展起来。1859年,美国第一家连锁商店“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的创立,标志着连锁经营的诞生。
日本的连锁经营是在本世纪20年代作为地区性零售商的共同进货机关开始引入,并于60年代大规模引入。20年代,集中与垄断已代替了自由竞争,资本实力雄厚的百货店竞相增设店铺,竞相扩张,廉价出售。为了与大资本抗衡,中小零售企业开始以自由连锁方式组织起来,利用共同进货降低进货价格,或利用共用设施合作经营。以1929年成立的第一家自由连锁企业——大东京洋品商联盟为代表的第一批连锁企业在日本出现,但这些组织不久后就被战时的统治经济所吞没。6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大型商业企业纷纷出现,给众多的中小型零售企业带来了很大压力。为了摆脱困境,众多中小企业以自由连锁方式再次联合起来;同时,60年代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上商品的日益丰富,居民消费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为日本连锁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可见,美国连锁商业是商业企业为适应社会再生产中的生产、交换和消费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日本的连锁商业是中小商业企业为抗拒大资本的竞争和挤压而被迫联合起来的。
(二)发展道路比较
与两国连锁商业产生的背景以及两国经济发展模式密切相关,美日两国连锁商业走过了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
美国走的是自然发展、法律规范之路。美国的连锁商业诞生于自由竞争时期,并且美国的市场经济模式中,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和扶持较少,因而美国连锁企业走的是利益趋动之下自然发展之路。但为了规范连锁业的发展,美国政府颁布了专门的连锁商业法规。1971年,加州设立了第一个《连锁加盟投资法》,不久,其他14个州亦紧随其后,立下了类似的法律规范。1979年,美国联邦政府又颁布了《联邦贸易局FTC 法规》。这一系列法规的建立和完善,纠正了连锁商业发展的不健康现象,保障了投资加盟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多数正当经营者的形象和声誉,也促进了连锁业的持续发展和长久魅力。
与美国连锁商业的发展道路不同,日本连锁商业走的是政府推进型之路。日本连锁业大规模引进之时,集中与垄断已代替了自由竞争,如任其自然发展,不仅发展道路漫长,而且不能适应当时的竞争形势,于是,政府从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对实行连锁的中小企业发放15年偿还的低息贷款,对中小企业在开展市场调查研究、制定长期经营规划、运用公用储运设施、建设信息系统方面给予一定的费用补贴等。日本没有专门的连锁经营法律法规,只是于1962年成立了中小商业振兴委员会,并制定了《流程合理化设想》的流通产业政策纲要,在1963年颁布了《振兴中小企业基本法》和《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以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建立包括自由连锁在内的各种联合形式,以对抗大企业的竞争。
(三)类型比较
按照连锁分店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程度,连锁业有3种类型, 即正规连锁、特许连锁和自由连锁。
美国连锁经营的发展以正规连锁为主。连锁企业通过不断兼并、收购缺乏政府保护的中小企业,形成了许多大型的正规连锁集团,而且这一形式恰恰符合美国消费者大批量、一次性购买的消费习惯。但50年代以来,特许连锁获得了较快发展。
日本的连锁经营以自由连锁为主,并出现与特许连锁相互交融的趋势。日本连锁企业是日本中小企业为对抗大企业的竞争而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形成的,因而一开始就采取了自由连锁形式,这一形式也适应了日本消费者零星购买的特点。同时,日本政府一方面对正规连锁采取不支持、不推广的态度,并列入《大店法》的调整范围加以实际上的限制,另一方面对实行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经营的中小企业进行扶持,所以,日本连锁企业以自由连锁为主。近些年,日本对大店经营上的限制有所放宽,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于是实行自由连锁的中小企业普遍希望总部能加强经营上的统一性,但由于连锁企业的资产分属各个店铺所有,就决定了不可能象正规连锁那样实行高度的统一,便开始吸收特许连锁的某些方式;特许连锁系统中的企业家感到特许连锁限制了自己才智的发挥,要求扩大经营上的自由度,发展个性化经营,于是在自主权方面吸取了自由连锁的特点。所以说,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具有相互交融的趋势。
(四)业态比较
美国连锁业中有四种主要业态形式:一是超级市场。它以经营品种齐全、价格低廉、自我服务为特色,主要经营食品和杂货。它是美国零售商业中的一种主要经营形式。二是折扣商店。它以商品大众化、价格低廉、适合工薪阶层购买为特色,主要经营非食品性商品,也经营少量食品。三是平价俱乐部。它以实行顾客会员制为特色,经营超市中食品类商品和折扣店中非食品类商品。四是超级购物中心。它以规模大、品种全、营业面积大为特色,经营商品与平价俱乐部相类似。它是80年代后期出现的最新连锁类型,发展速度较快。
日本连锁业态大多从欧美引入,既与美国的有相似之处,但又不拘泥于美国的形式。日本连锁经营业态主要有大型百货店、综合超市、方便店和廉价店,其中综合超市和方便店是两种独特的业态。综合超市是60年代初,日本正规连锁店在引入美国连锁经营技术和方法的同时,将美式超级市场和廉价商店的做法加以混合发展而形成的独特业态,其特点是商店规模大、经营商品齐全、自选自售、价格低廉。方便店以经营日用品为主,其主要特点是经营时间长、网点深入居民区或分布于交通干线边。
(五)经营区域比较
美、日连锁企业,尤其是大的连锁企业早期几乎都将经营区域定位于全国各地区,以期在全国各地都占一定的市场份额。市场体系的健全、交通运输的发展、现代科技的运用和计算机的普及,确保了这一目标的实现。7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美、日国内市场趋于饱和,许多经营实力雄厚的连锁企业都将发展目光转向国外,以寻求新的市场空间。
但是,近些年,日本的区域性连锁商店有所发展,一方面是因为日本是个群岛国家,全国性连锁受地理位置影响,集送货、业务指导等受到限制,因而在连锁经营的集中化、标准化优势方面不如区域性连锁;另一方面是因为全国性连锁在各地的店铺一般都规模较大,难以建在居民中心,而区域性连锁店规模较小,且多建在居民中心,适合日本人零星购买的特点。如尤尼公司70%的连锁店都集中在以名古屋市为中心的1000万人口的地域。
(六)地位比较
目前,美国连锁经营在零售业中已居主导地位,连锁店的销售额已占零售总额60%左右,而且连锁的趋势还在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单体店很难存在下去,也纷纷向连锁企业靠拢。日本连锁经营起步晚于美国,在零售业中的地位相对要弱一些,连锁商店的销售额约占零售业总销售额的近30%,但连锁经营已成为流通产业中的一种重要经营形式,且有加快发展之势,其地位将愈显重要。
二、我国连锁商业模式的抉择
同为连锁,美日两国由于产生背景、经济模式、消费特点、文化背景、地理特征等诸多因素的不同,两国的连锁经营模式异处颇多。日本从欧美引入连锁,但又不拘泥于他人的模式,而是结合本国的特点有所创新。同理,我们在引入连锁经营时,既要借鉴他国经验,又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自觉地加以改造,构建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连锁经营模式,开辟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连锁经营发展道路。
(一)发展道路抉择:是自然发展还是政府推进
与美国连锁业诞生的时代不同,但与日本引进连锁经营的时代相似的是,我国发展连锁业之时正处在垄断与集中的时代。如任其自然发展,不仅道路漫长,易走弯路,而且有因国外大型连锁商业集团进军我国市场而使其在冲击中夭折的可能。因而,我国宜仿效日本选择政府推进型之路。政府的扶持方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宜有所侧重,在发展初期,由于连锁店资金投入大,回收期长,应以政府引导、资金扶持为主,同时各地政府也应在税收、网点用房、经营商品、登记手续上提供必要的支持;待连锁店发展上规模、上水平后,政府扶持的方式及着力点应侧重于加强立法,破除体制障碍,培育中介机构,为连锁企业提供一个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必须注意的是,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不能变成行政干预,是否实行连锁,应由企业基于内在动力自主选择。
(二)类型抉择:是以正规连锁为主还是以自由连锁为主
就类型进行抉择时,必须考虑中国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最好采取正规连锁形式,因为正规连锁的分店所有权属于总部,那么分店的负责人不得不在经营管理上听命于总部。因而,我国连锁业应以正规连锁为主。
实践中,也恰恰是以正规连锁为主。据1997年9月8日《中国商报》报道:在连锁超市和便民店中,正规连锁约占90%。某些企业以自由连锁方式联合起来后,一度又回头搞单干。
也许要问,日本和我国在文化背景上有相似之处,都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同属于东方文化,为什么日本自由连锁发展较好?原因是,日本文化具有两重性。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儒家风范,但在经济活动中受英美文化影响较深,表现为在经济组织中其行为习惯于服从某种制度安排,习惯于在系统、组织内做事;当中小企业以自由连锁方式联合起来后,店长们就会服从自由连锁制度,听命于总部的统一管理。
以正规连锁为主,并不是排斥特许和自由连锁。实行特许连锁,对总部来说,减少了店铺投资额,可以在较大地域和较短时间内形成销售网络,提高其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可以将加盟费作为发展资金注入企业;对于加盟店来说,还可以利用他人的商权迅速打开产品销路,减少失败的风险。它比较适合于在餐饮业和时装专业店等领域发展。自由连锁以自愿为前提,操作简便,适合于对现有店铺的改造,理论上讲有较大发展潜力。
(三)业态抉择:是有所选择还是全盘引进
自从连锁经营作为一种重要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引入我国以来,一时间,大型百货店、超级市场、仓储商店、专卖店、方便店等纷纷举办连锁。但结合我国实践来看,应以连锁超市和连锁方便店为主,其一,我国从总体上看仍处于温饱向小康过渡阶段,大众化消费仍是主流,因而,我国连锁业应以“为民、便民、利民”为宗旨,以中等收入的消费者为目标市场,以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菜篮子”、“米袋子”食品和中低档商品为主体,重点发展便民店和超级市场;其二,我国居民的消费习惯与日本的多次少量购买相似,而与美国的少次大量购买习惯不同,连锁超市和便民店恰恰符合我国居民这种消费习惯。对于以个性化、高档化的消费者为服务主体,由大型百货公司发展而成的连锁百货商场,以及以经营名牌和精品为主的精品连锁店,应按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逐步发展。仓储式连锁因价格低廉也有较大发展潜力,可在生活节奏较快的地区适量发展。
(四)经营区域抉择:是重在区域性连锁还是重在全国性连锁
诚然,发展跨国性连锁企业应是我国连锁业的宏伟目标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除了我国一些老字号的饮食企业有此可能外,对我国绝大多数商业企业来说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面对我国的实际情况,甚至发展全国连锁都存在很大困难,首先,我国幅员广阔,地形复杂,交通通讯条件较差,发展全国性连锁组织难度较大;其次,我国市场体系尚不成熟,还存在地区、部门、行业分割等非经济壁垒,商品、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尚不能自由流动,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宁愿以引进外资方式引入外国连锁商业,也不愿本国连锁企业去那里设一网点,与当地企业合作经营;再次,现代科技和计算机尚未象美国那样普及于商业管理之中;最后,受资金限制,许多企业尚不具备这一能力。因此,发展连锁经营应在一定区域内先发展,这也比较容易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待积聚实力和经验以及其他条件具备后,再逐步向全国推进。建立全国性连锁组织时,要注意合理进行经济区划,合理设置配送中心。至于较多采用特许连锁形式的饮食业,由于物流比重不大,主要是看配方和经营诀窍,可以在相当大的范围内甚至在全国设立网点,并鼓励其走向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