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创新模式的构建要素与实施路径--以华为公司为例_云计算论文

云创新模式构建要素与实现路径——基于华为公司的案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华为论文,路径论文,要素论文,案例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 引言

       “专利丛林”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限制了创新主体获取创新资源的途径,高昂的专利许可费和专利侵权诉讼风险阻碍了复杂技术行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革新和新技术商业化。与此同时,IT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促进了知识网络化。知识分享与传播速度不断加快,知识扩散已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新资源来源途径也日益丰富。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为创新模式的突破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云创新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云创新具有开放性、民主性、低风险、低成本、多元收益、高效率、边界模糊等优势,强调内外部海量资源的集聚与整合,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的万众参与、群智群策的新型创新模式。云创新模式有效适应了信息时代技术、商业模式、思维方式的变化,弥补了传统封闭式创新与开放式创新模式的限制和不足,在商业模式创新、组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创新模式再创新等方面,开拓了新的途径和思路。

       目前,关于云创新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云创新模式创新要素与实现途径的界定尚不明确,云创新路径所涉及的范围和种类还不够丰富。云创新的灵魂在于实践与应用,如何运用到更多行业、更多领域的具体实践,转化为创新成果和企业成就,是云创新理论发展的不竭动力。针对现有研究不足,本文采用理论演绎和案例研究方法,在推演云创新模式内涵、构建要素、实现路径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华为公司的云创新模式,以此作为云创新实践的生动例证,从而进一步丰富云创新理论体系,为云创新模式的实际运用提供重要借鉴。

       1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云”的概念起源于“云计算”,云计算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喻指网络、互联网中以多种形式存在的虚拟化海量资源。云计算和云创新均强调大规模资源的有效整合,但云计算只体现自主性,云创新则体现了开放、自主、平等、多元收益等多重理念。同时,云计算与云创新整合的资源各不相同,云计算利用信息手段整合计算资源,而云创新基于创新目标整合创新资源[1],创新资源不仅包括计算资源,还包括大众智慧资源。

       1.1 云创新概念

       云创新是一种新型创新模式,目前实务界和理论界尚未对其作出统一定义。任丽梅、黄斌[2]认为,云创新利用网络平台将人才、技术、知识等分散资源聚合在一起,组成规范化和汇集群体智慧的创新共同体,将营养源不断输送给各类创新主体。冯旭、罗霞[3]研究发现,云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海量、分散、自发的创新资源,具有突破组织边界、超越地域限制、大众参与的特征,属于开放式创新范畴。张玉明和梁尔昂[1]提出,云创新采用现代通讯技术,结合激励评价机制和科学组织管理方式,有机整合内外部巨量而潜在的创新要素资源,形成创新资源云,高效产出创新成果,具有开放性、民主性、收益多元性等特征,是一种新型创新模式。以上定义对云创新的内涵作出了初步解释,但未能体现云创新模式的构建要素、运行方式,没有勾勒出云创新模式的实现路径。

       因此,本文认为,云创新是将企业、客户、供应商、渠道商、社会公众等群体参与形成的人才云、知识云、信息云、资金云等要素集在创新资源云进行整合与输出,通过合资联盟、开放产业基地、网络社区平台、人才联盟平台等多种途径,构建云创新要素体系,搭建云平台,形成云生态系统,获得财务、市场、品牌、技术、商业模式、组织管理等多元创新成果,使多方主体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下,借助云平台完成互联互通,利用内在激励评价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实现各方主体互利共赢,具有万众参与、多元收益、低成本、低风险、高收益等特征的有助于实现创新跃升的新型创新模式。

       1.2 云创新模式要素体系

       根据云创新群体的特性,云创新模式的参与主体应当包括:个人,如社会公众、学生、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认证人员等;企业,如合作伙伴、用户、竞争对手、外包业务承包商、供应商等;非正式组织,如兴趣小组、粉丝俱乐部、网络社区等;正式组织,如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构、中介机构、行业标准组织、开源组织等。

       企业创新活动往往需要资金、人才、信息、技术、创新设备等资源支持。与传统创新模式相比,云创新模式拓展了获取资源的途径和方式,既可以通过内部云获取资源,又可以通过外部云获取资源;既可以通过传统的研发投入、融资、人才招聘、经验积累等方式获取技术云、资金云、人才云和信息云,又可以通过搭建云平台、联合创新、合资联盟等途径,利用新的商业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获取各类主体分享的云资源。

       云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多方主体和海量资源融入虚拟化网络社区、云平台或云生态系统中时,需要一定规则机制和运作流程使其相互作用、有效整合,形成创新成果。发起方构建的虚拟平台需要具有潜在的吸引力才能使各类主体参与。虚拟平台能够使参与主体获得市场推广效应、直接利润分成、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或者能够使参与方获得兴趣知识的拓展、专业技能的提升,甚至是一条职业生涯通道。这种内在的激励评价和利益分享机制将直接收益与间接收益相结合,货币收益与非货币收益相结合,各方主体可以按需索取、合作共赢。云创新突破了传统创新模式的线性流程结构,采取网状化结构模式,在创意搜集、创意筛选、技术研发、产品服务生成、反馈调整等流程节点,均可进行多方主体的交互合作、资源投入与整合,极大丰富了各环节主体和资源投入。

       综上所述,如图1所示,云创新模式要素体系主要包括:个人、企业、组织等云创新主体;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云资源;促进主体间合作共赢、要素间整合作用的内在机制;网状化创新运作流程;虚拟化网络社区、云平台、联合创新、合资联盟等多样化云创新实现方式,以及体现在财务绩效、市场、品牌影响力、技术、商业模式和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云创新成果。要素体系经过网络化编织,最终形成激发企业持续创新的云创新生态系统,为企业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时代发展提供创新惯性和革命性创新路径。

       1.3 云创新模式实现路径

       冯旭[3]提到,企业可针对个体创造力的不同特点,配合相应的云创新激励评价机制以促进创新,同时利用辅助创新工具(如创新工具箱、顾客需求调查系统)帮助创新者完成创新。张玉明[4]总结了云创新模式的5种实现方式,包括自主开发模式、众包模式、第三方平台模式、托管服务模式和外包模式。张玉明、梁尔昂[1]认为,云创新模式主要有自主型云创新与中介型云创新两种实现途径。卢加元[5]认为,云创新模式主要包括企业主导型模式和自治型云创新模式,企业主导型模式还可再分为创意采集型模式和创新扩散型模式。国外学者Lichtenthaler和Ernst[6]在调查154家欧洲大中型企业的过程中发现,授权许可、联盟、技术转让等外部商业化合作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Boudreau[7]利用掌上电脑开发商的面板数据,证实了授权外部主体使用研发平台和共享研发平台对于提升企业绩效的有效性。

      

       图1 云创新模式要素体系

       可见,云创新模式的实现途径没有统一定论,云资源的来源多种多样,云创新又融会于创新活动的全流程、全环节、全要素,因而云创新模式的实现路径必然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结合图1和图2,本文在已有文献和华为公司具体实践的基础上,认为云创新模式有合资联盟平台、开放产业基地、网络社区平台、人才联盟平台等多种实现方式,云创新模式实现过程中有3个关键步骤,即云创新要素体系构建、云平台搭建和云创新生态系统形成。

       其中,合资联盟是指与客户企业、供应商、渠道商建立合资公司,以分担投入资金,交换客户需求信息,分享专利技术;或与合作伙伴建立联合实验室,分享技术云,降低研发成本,减少同业摩擦和竞争损耗;或与客户建立联合创新中心,对接用户需求,生成个性化解决方案。开放产业基地是产业合作伙伴、用户、第三方企业和其它相关组织协同创新的云平台,各主体要素集聚有助于在最短的研发周期和最合理的成本下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网络社区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兴趣发布、社交网络、利益分享等机制吸引消费者群体、品牌粉丝、普通社会公众、大学生、技术团队等主体参与到问题解答、技术革新、资源拓展等功能环节,有助于快速捕捉用户需求信息、创意、想法、技术发明等资源要素,为企业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人才联盟平台是由企业主导的技术认证、培训、就业平台,能够为人才需求企业和渴求高质量就业的人才群体提供信息交换的媒介,为行业企业拓展人才库和知识库。

       云创新各类途径可同时开展,也可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发展需要有选择、分阶段地开展。不同途径下,参与主体、获取的要素资源、实现的功能、获得的创新成果各不相同,有重叠也有区分,因而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云创新实践的方式进行规划、选择和调整非常关键。

       云创新模式实现路径包含3个关键步骤,3个步骤之间紧密联系、相辅相成。随着路径延伸,云创新水平层次不断提高,组织实践云创新的规模范围不断扩大。云创新要素体系的构建是基础,可为云平台的搭建与云生态系统的形成提供资源、创造条件。云创新平台在广义上相当于虚拟化的创新活动组织协议,其功能在于作为整合枢纽与多方主体和各类资源建立联系。云平台可由企业自主搭建,也可由第三方搭建。云平台充当了企业发布需求,接收外部创新资源,实现与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互联互通的有效媒介,是内外部资源融会的关键点,也是各类创新主体创意、想法碰撞激荡的所在。此外,云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创新,创新主体、云资源、规则机制、运作流程、实现方式、创新成果等创新活动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组织各个环节协同变革,编织成创新网络,形成云创新生态系统,使整个体系更具组织适应性和创新有效性。

      

       图2 云创新模式实现路径

       2 华为云创新实践

       华为公司在过去20多年间,从一家做交换机销售代理的小企业稳健成长为世界500强公司。2014年,华为年销售规模达到2882亿人民币,IT设备、电信网络设备、解决方案和智能终端推广应用到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为的成功与其独到的创新模式有着密切关系。华为作为ICT行业的领军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互通技术领域具有天然优势,因而能够快速适应创新模式转型。近期,华为公司提出了“整合全球资源,共建全联接新世界”的愿景,制定了“利用全世界的智慧为华为服务”的创新战略,不断加速与各类主体的合作共赢,构建整合高效的平台,营造数字物流生态系统,以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的全面互联和交融,激发各类主体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的巨大潜能与无限机遇。这与云创新的理念及特征高度契合。

       2.1 华为云创新模式实现路径

       本文将从云创新要素体系构建、云平台搭建和云创新生态系统形成3个步骤分别阐述华为云创新模式的实现路径。其中,将重点探究华为公司深度运用云平台理念的4种具体方式,包括合资公司与联合创新、MBB开放产业基地、花粉俱乐部与开发者联盟、华为认证与人才联盟平台。

       2.1.1 华为云创新要素体系构建

       如图3所示,华为公司拥有包括创新主体、要素资源、管理机制、创新流程、创新成果在内丰富、完善的云创新要素体系。华为云创新要素体系的形成为搭建各类云平台和营造云创新生态系统建立了基础。

      

       图3 华为创新资源云

       在创新主体和要素整合机制方面,华为在3大核心业务领域广泛运用云创新万众参与、群智群力的理念主导开放协作。在运营商业务领域,运营商既是华为的客户也是战略合作伙伴。华为与运营商打破组织边界,进行资源整合与联合创新,促成了两者在无线网络、固定网络、服务解决方案、平台能力、电信软件、IT等领域低成本、高效率创新成果的实现。在企业业务领域,华为利用云创新高效整合资源的特性,采取可复制的网状化云创新流程,帮助政府、交通、能源、金融、教育、媒资等多种差异性行业客户完成ICT创新技术背景下的技术、硬件、软件、服务转型。在消费者业务领域,华为运用云创新开放性和民主性的理念,重点挖掘低成本和高收益的组织外部资源,通过搭建花粉俱乐部和开发者联盟平台汇聚消费者、第三方和兴趣团体的智慧、想法与创意,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和创新性。

       在要素资源方面,华为不断丰富内部云与外部云,内部云包括积累的组织文化基因云、资金云、人才云、组织管理云、信息云,以及华为大学、2012实验室等技术拓展云;外部云包括通过与供应商、用户、竞争对手、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以及服务外包、展会论坛、管理咨询、软件竞赛、网络平台、人才联盟等途径获得的信息云、技术云、资金云、人才云、知识云等。内部云和外部云汇聚成华为的创新资源云,在华为各类云平台和云创新生态系统中得到有效整合、开发与创新。

       在创新成果方面,华为获得了财务绩效水平的持续增长、国际影响力和品牌价值的不断提升、对创新参与主体的持续吸引力、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惯性等。同时,运营商、各类行业用户、消费者、渠道伙伴和第三方软件开发商等参与主体均获得了核心利益,体现了云创新多元收益的理念和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

       2.1.2 华为云平台搭建

       (1)合资公司、战略联盟与联合创新。华为与IBM、德国仪器、摩托罗拉、惠普等公司建立联合实验室,与美国3COM公司、西门子、英飞凌等组建合资公司,与摩托罗拉合作共建研发中心等[8],有效引进外部云,汇聚了合作双方的高端技术云、资金云与人才云,以及各自积累的信息云,降低了行业内竞争损耗,提高了技术研发效率,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这是华为打破组织边界、主导开放性协作、整合内外部云资源、获取高效率技术研发和产品服务创新的应用最广泛的云创新实现方式。

       华为已与中国、北美、欧洲、东南亚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电信运营商建立了28个联合创新中心,成功合作的顶尖创新课题达100多个[9],诞生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如IP微波、Single RAN、融合计费平台等。联合创新中心作为云平台,使电信运营商的需求、发展规划、资源与华为公司的创意想法、技术、创新理念得以充分融合、碰撞与对接,双方专家资源、资金云、信息云不断聚集和发酵,在高效的网络化创新流程和激励评价机制的配合下,产生了更具前瞻性和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成果。

       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可运用开放、共享的云创新理念,针对个性化的研发创新目标,搭建合资公司、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战略联盟、联合创新中心等形式多样的云平台,使同业合作伙伴、竞争对手、普通公众等多方主体的技术云、信息云、人才云和资金云得到汇聚与共享,以获得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率、高收益的云创新成果。

       (2)MBB开放产业基地。2015年2月成立的MBB开放互联产业基地是华为为快速研发符合用户需求的创新性、个性化解决方案而搭建的云平台。快速响应、高效研发、极具创新性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设计需要云创新模式。为汇聚创新资源云,华为集合分布在全球7个研发中心的超过500名研发人员专职投入Cloud Edge开发,并在中国、美国和德国建立了3个NFV开放实验室,引进业界超过20家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行业组织、开源社区开展合作,而OTT产业伙伴凭借其在大数据、视频、安全、游戏等移动宽带细分领域的专业优势,成为开放产业基地的外部云和受益者。

       MBB产业基地云平台实现方式如图4所示,华为公司提供内部云资源,并引导创新流程,电信运营商、第三方软件开发商、解决方案提供商、OTT产业伙伴等参与者按照各自兴趣点和资源储备分享技术云、信息云、人才云和资金云。多方主体的资源可以优化组合,按需索取,从而实现多元化收益。例如,运营商将自己的资源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使开发者大大简化开发流程,缩短了研发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而运营商得到了创新解决方案,降低了运维成本,提升了资源利用率。产业链上下游参与者因为华为的品牌信用汇聚于产业开放基地云平台,消除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任调查成本,减少了沟通延迟,以公平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实现了技术、设备和其它资源的深度整合,使高效创新成果在网状化云创新流程的各个节点不断涌现。

      

       图4 MBB开放互联产业基地实现方式

       (3)开放式网络社区——花粉俱乐部与开发者联盟。华为的花粉俱乐部是面向消费者业务的开放式网络云平台。花粉俱乐部在2015年5月6日一天的发帖数达到228432个,截至2015年5月6日,帖子总数达到45419533个,注册用户达到13643686位,海量信息和用户资源构成了华为智能消费产品研发创新的外部云。用户在花粉俱乐部不间断地对华为各类智能消费产品进行功能讨论、ROM发布、活动交流、新产品评测、售后申诉等互动,甚至在应用市场、游戏中心和开发者联盟中发布和交换软件资源。华为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获取这些外部云提供的需求信息与技术创新思路。内部云和外部云的持续整合促成了云创新,使华为的产品和服务更加贴合用户需求,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更加高效。

       同时,花粉俱乐部为第三方软件提供商开辟了开发者联盟平台,软件开发者作为华为的外部云可以分享华为的产业链资源、顶尖专家知识资源、渠道资源等,在应用推广、开发支持、应用变现、品牌宣传等环节降低风险与成本,并与华为分享软件开发的利润收益。而华为实现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云创新,以高效和低成本的方式为智能设备消费者提供了更多软件资源和功能拓展,有效利用了巨量外部云优势。云平台高效的运行机制与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华为公司、软件开发者和智能设备消费者分享了云创新带来的红利。

      

       图5 花粉俱乐部实现方式

       (4)华为人才联盟平台。华为人才联盟是由华为主导设立的聚合优秀ICT人才的云平台,以期有效解决优秀ICT人才培养、ICT人才高质量就业和ICT行业人才匮乏问题。华为人才联盟能够为华为网络学院培训的学员和华为认证工程师提供求职平台,为华为认证人才提供实训服务,同时根据企业需求提供人才委培与推介就业。

       华为人才联盟不仅聚合了国内外众多ICT企业,形成了海量企业库,而且培养和认证了众多优秀的通信工程师,形成日益壮大的ICT人才库,两者形成华为的外部云,为其云创新储备了海量企业合作资源和高精尖人才云。截至2014年底,华为拥有超过1200多家认证和授权服务合作伙伴,全球约20000人持有华为认证证书,华为认证互联网专家(HCIE)近500人。华为认证体系源源不断地将外部人才云汇集到华为的云平台和云生态系统,华为认证增强了华为的品牌影响力,拓展了人才引进渠道,提高了合作伙伴的多样性。

      

       图6 华为人才联盟实现方式

       2.1.3 华为云创新生态系统形成

       互联网催生的新型商业格局是以小前端、大平台、富生态为特征的[10]。云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依赖于云创新要素体系的构建和各类云平台的搭建。生态系统是拥有精密规范和机制的系统,能够有效激励多方主体良性互动,达成各自创新目标和绩效愿景。云创新生态系统打破了既有的线性产业链结构和线性创新流程,实现了跨界产业的深度重组整合,形成了网状化创新过程。

       华为致力于构建开放、创新的ICT产业生态圈,建立聚集多方群体的场所,建构多元、便捷的交流系统,从而让各方群体成为绑定彼此的力量,分享ICT产业的成功。华为通过激励机制吸引各类研究机构、合资公司、商业联盟、展会论坛,构建起种类繁多的云创新平台,整合潜在的海量内外部云资源,形成了全方位、全要素、全环节的云创新模式。单一的云平台或偶然性的云创新实践,难以形成系统性、持续性的创新模式,只有将众多具有特定创新目标的个性化云平台汇聚成云创新生态系统,配合开放、自由、平等的组织管理环境,才能促进云创新的常态化和产出的高效化。

       3 案例启示与总结

       华为跨越式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的秘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华为的云创新来解释。结合云创新理论与华为公司的云创新实践,本文得出以下3点启示:

       (1)应重视云创新资源积累和云创新要素体系构建,营造适应云创新的组织管理结构,形成创新资源云。华为各类主体资源和平台资源汇聚成巨大无边的创新资源云,为华为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华为云创新模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2)应将云创新理念与实践相结合,在业务和组织的全环节、全要素、全过程实施云创新模式。华为公司的创新战略与云创新理念高度契合,在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等各个环节,人才、信息、知识、资本、组织文化等各类要素,以及咨询、规划、设计、建设、运维、优化到提升的全过程中,充分实施了云创新模式。

      

       图7 华为云创新生态系统

       (3)云创新模式的实现路径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但其关键在于云创新要素体系的构建、云平台的搭建和云创新生态系统的营造。华为通过组织或借助合资联盟、MBB开放产业基地、花粉俱乐部、华为人才联盟平台等多样性的云创新平台,得以整合潜在的海量内外部资源;将众多有特定创新目标的云平台汇聚成云创新生态系统,得以促成云创新模式的常态化并实现高效产出。

       本文结合云创新理论,对华为的创新模式进行了深入剖析,利用华为公司在创新理念、创新要素整合、创新路径等方面的云创新实践,为云创新模式的实际运用和其它企业开展云创新活动提供了有益借鉴,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华为创新实践与云创新模式的契合度较高,具有较高推广性。当然,创新要素积累和云创新体系的构建并非一蹴而就,在云要素、云平台搭建方式和流程机制的选择上应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创新目标。本文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未来应开展更为细致的研究。

标签:;  ;  ;  ;  ;  ;  ;  ;  ;  ;  

云创新模式的构建要素与实施路径--以华为公司为例_云计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