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市财富效应对消费影响的协整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应论文,股市论文,财富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股票市场是否具有财富效应,即股市能否对消费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宏观经济,是国内外理论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外的相关研究表明股市具有显著的正财富效应。本文将就我国股市的财富效应的问题进行研究。
一、对以往研究的反思
股市财富效应对消费产生多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实证经济学问题。我国大部分研究均认为我国股市对消费的作用较小并且不显著,如李振明(2001)[1]、骆祚炎(2004)[2]、汪东芳、徐长生(2004)[3]。综观国内的实证研究,笔者认为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研究时大都采用年度数据,导致样本容量过小,影响估计结果的可靠性。二是没有考虑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直接采用OLS(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而由经济变量所生成的时间序列往往是不平稳的,并不满足OLS回归的条件。如果我们做一个非平稳时间序列对另一个非平稳时间序列的回归,可能会有谬误回归之嫌,这将导致标准的t和F检验无效。[4]处理非平稳时间序列的回归问题时,正确作法是采用协整分析,如Choudry(2003)对美国股市波动与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5]。三是没有研究动态相关系数,未能揭示滞后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求得到科学的结论。
二、实证研究
1.模型设定及数据处理
将考虑股票市场因素的消费函数模型设定为:
C[,1]=β[,0]+β[,1]Y[,1]+β[,2]S[,1]+ε[,1] (1)
其中,C[,t]为消费变量。由于我国股民主要分布在县以及县以上的大中城市,因此将市与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之和TC作为消费变量。Y[,t]为收入变量,本文选择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记为Y),与TC相对应。(注:TC与Y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季报》及《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各期。)S[,t]为股市代表变量,本文采用上证A股指数(记为IA)。由于A股采用人民币交易,与国内的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相对应;同时,上证A股指数与深圳A股指数的相关度一直在90%以上,因此采用上证A股指数作为股市代理变量是合理的。(注:上证A股指数来于《中国证券报》各期。)
我国股市自1997年开始逐步规范,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市价总值占GDP的比重由1995年1996年的5.9%、14.5%上升为1997年的23.4%,再加之我国从1997年1季度起开始公布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季度数据,因此本研究将样本区间定为1997年1季度至2004年3季度,共31个季度数据。将TC与Y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进行调整以剔除物价因素,调整后的数据为季度实际变量(记为TC′、Y′)。CPI的计算以1996年12月为基期(=100),将各月环比CPI连乘得到各月的定基消费价格指数,季度定基消费价格指数由季度内各月定基指数作几何平均。(注:2000年前的CPI环比数据来源于宋海林、刘澄,《中国货币信贷政策理论与实证》,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54-57,2000年后的来源于《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各期。)将经调整后的TC′、Y′以及IA数据取自然对数,以降低异方差的影响。各变量经处理后分别记为tc、y、ia,具体图形如图1所示。
图1 tc、y、ia图形
2.单位根检验、VAR设定及协整分析(注:采用Eviews4完成。)
从图1看出,tc、y及ia明显表现为不平稳,对此类数据应该使用协整分析方法。首先进行单位根检验,由于tc、y有明显的时间趋势,因此应使用带时间趋势的ADF检验,ia表现出随机游走模式,不需使用带时间趋势的ADF检验。先对原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是否平稳,然后对1阶差分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是否为I(1)过程。检验结果见表1,结论为各变量均为I(1)过程。
表1 tc、y、ia的单位根检验
变量原序列1阶差分序列结论
ADF统计量 临界值ADF统计量临界值
tc
ADF(4)=-1.07-3.59ADF(3)=-5.47-2.98
I(1)
yADF(4)=-2.99-3.59ADF(6)=-3.45-2.99
I(1)
ia
ADF(3)=-1.8 -2.98ADF(2)=-2.08-1.95
I(1)
注:ADF(k)中的k为滞后阶,基于AIC、SC和DW值选取,有显著性水平为5%。
对tc、y、ia估计向量自回归模型(VAR),通过选择VAR的不同的滞后阶,根据AIC、SC准则及LR检验准则确定VAR的滞后阶为3。进一步检验VAR(3)所生成的残差序列,Ljung-BoxQ统计量和Jargue-Bera统计量表明残差已呈现独立同分布的结构。基于VAR(3)作Johansen协整检验,检验表明在5%及1%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一个协整方程。标准化后的协整方程度量了我国消费与收入、股市的长期稳定关系。
tc[,t]=1.22y[,t]+0.01ia[,1]-1.45+ε[,t] (2)
(31.95) (0.37)
其中ε[,t]代表第t期对协整关系或长期均衡的偏离,它由一个稳定过程所生成。从(2)式可以看出,当期消费对当期可支配收入的弹性为1.22且t检验值(=31.95)非常显著。当期消费对股市的弹性虽为正数,但数值极小(=0.01),且t检验值(=0.37)不显著,表明在当期关系中股市的财富效应对消费只产生微弱的正向影响。
我国股市的投机性很重。由于股市长期不分红或分红极小,股民的收益大部分来源于资本利得,造成了股民“追涨杀跌”的心态。股市上涨后,一些股民并不会因为财富的增加而增加消费,相反可能会投入更多的资金购买股票以博取资本利得。我国股市在上扬阶段成交量会放大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以下计算tc与y及ia之间的动态相关系数,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tc与y(i)、ia(i)之间的动态相关系数
i -6-5-4-3-2-10 1 23 4 5 6
y0.40 0.48 0.62 0.72 0.73 0.80 0.92 0.90 0.68 0.59 0.56 0.54
0.34
ia
0.54 0.52 0.42 0.39 0.49 0.47 0.34 0.29 0.26 0.14 0.00 -0.05 -0.07
注:第一行的自然数为滞后期i的取值,取正数表示超前,取负数表示滞后。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的相关性分析中,当期的可支配收入与当期消费的相关系数最大,随着滞后期的增长,可支配收入与当期消费的相关系数也随之递减,表明当期的可支配收入对当期消费影响最大。在当期股票指数、滞后期股票指数与消费的相关性分析中,当期的股票指数与当期消费的相关系数最小,而滞后3、4、5、6期的股票指数与当期消费的相关系数随滞后期数递增。以上分析说明股市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是不同的,股市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此外,相同滞后期的ia与tc的相关系数明显小于相应的y与tc的相关系数,表明了股市变量对消费的影响要弱于收入变量,与式(2)中收入与股市的弹性系数存在较大差别是一致的。
3.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由于ia系数的t检验值不显著而y系数的t检验值高度显著,以下根据Granger因果检验来判断消费变动的原因。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序号原假设HO 观测值
F值 P值结论
1 y不是tc的因 2867.620.00拒绝
2 tc不是y的因 2889.830.00拒绝
3 ia不是tc的因281.45 0.26接受
4 tc不是ia的因282.07 0.13接受
5 ia不是y的因 283.56 0.03拒绝
6 y不是ia的因 282.65 0.08拒绝
序号1、2表明在极高的置信度下,可支配收入与消费互为因果关系,即收入提高带动消费的增长,而消费的增长通过乘数效应导致收入的提高。序号3、4表明股市与消费之间没有任何方向的因果关系,这与式(2)中ia的系数不显著相一致。序号5表明股市对收入产生显著影响,结合序号1与5,可知股市只能通过对收入的影响来间接地影响消费,这能解释式(2)中ia的系数为较小的正数的原因。序号6表明在显著性水平为10%时收入是股市变动的原因。总之,从Granger因果检验可以看出,影响我国消费的主要的还是居民可支配收入,而股市的波动不会直接(只能间接)影响消费,应该注意到此结论与国外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三、结论与建议
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股市财富效应对消费只产生了微弱的、不显著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现阶段我们尚不能期望通过股市来拉动消费的增长,否则只会凭空制造股市泡沫。但要看到随着市场条件的成熟,股市必将会显著影响消费,进而对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产生影响。要达到这个目的,当前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宏观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形成投资者政策上的稳定预期,给股市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2.我国股市规模小,发展滞后于宏观经济,是制约股市财富效应的重要因素。截止2004年年底,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数目为1377家,市价总值为37055.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7.1%。而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均超过100%。在样本期间(1997年1季度~2004年3季度),我国GDP名义值增加了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56%,但股票指数仅上涨了30%,股市的表现远远落后于宏观经济的增长。当前的任务是要扩大股市规模,注重股市的制度建设,推进股票市场的改革向纵深发展,促进其财富效应尽快发挥。
3.要切实保护好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我国股市不注重分红,长期以来股市是“零和”甚至“负和”博弈市场,股民的收益主要来源于资本利得。根据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股市的资本利得是一种有风险的不确定性收益,这种未预期到的收益只是一种暂时性收入,对即期消费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再者,从我国股市的现实状况来看,中小投资者由于在资金、信息等方面均处于劣势,因而他们是投资损失的主要承担者,而一般认为,低收入者具有较大的边际消费倾向。以上这些因素都制约了股市财富效应的发挥。美国在保护中小投资者方面做得较好,2000年美国个人投资者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市场的交易量比重分别为13.9%和62%,这应该是美国实证研究发现股市有明显的财富效应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