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锻炼配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论文_邓春萍,路美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一科 天津 300162

摘要:目的 观察近年来康复锻炼配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患有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探讨,随机分为三组即康复锻炼组A组和生物刺激反馈治疗组B组和康复锻炼配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组C组,每组都要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的恢复状况,与4周前的病情进行比较。结果三组经过治疗后的有效率分别为75%、75、95%。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锻炼配合生物刺激反馈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康复锻炼配合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效果明显,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康复锻炼;生物刺激反馈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

脑卒中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常见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居高不下,虽然治疗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患者仍会遗留以偏瘫为主的不同程度的各种身体功能损害,肢体运动障碍发生率最高,其预后直接影响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是临床最常见的类型,如何减轻脑梗死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治疗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院对本病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其生命体征稳定48-72小时后进行康复锻炼,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4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住院后要进行临床检查,确诊为首次发病,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随机分为三组A组(康复锻炼)B组(生物刺激反馈治疗)C组(康复锻炼配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A组患者16例,男性为11例,女性5例,年龄为55-63岁,平均年龄为59.4岁,病程为55天,B组12例,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为48-68岁,平均年龄为61.5岁,病程为55天,C组患者20例,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为45-67岁,平均年龄为63.2岁,病程为48天。确保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有无过敏史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三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按时作息、注意保暖防寒、做好饮食、用药护理及各项对症护理,待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对其进行治疗,治疗医师制定并实施一对一的早期康复训练计划,同时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为:A组1肌力训练:训练的关键是将有残存肌力的肌群增强肌力,一般采用等张训练、等长训练、抗阻训练及耐力训练。2坐位平衡训练:训练项目包括有常坐位的静态平衡训练、常坐位动态平衡训练、端坐位静态平衡训练。具体训练操作步骤参考魏则成的方法进行。3站立训练:可在电动站立床、站立架或平行杠内进行站立训练,每天2次,每次可做30-60分钟4步行训练方法:分为平行杠内步行训练和拐杖步行训练,前者包括摆至步、摆过步和四点;后者则有平衡训练和拐杖步行训练,具体方法参考邸文禄的操作步骤。

B组生物反馈治疗:首先患者要坐位或卧位,在患者瘫痪肌肉表面的皮肤上放置反馈电极,治疗前先行五分钟的循环模式,以放松需要治疗肌肉,治疗时间:20分钟,每天一次,每周三次逐渐增大到每天两次,每周五天。激发患者治疗积极、主动型,持续4周,每次治疗后要锻炼患者端碗,吃饭,床上坐起,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进食、个人卫生、穿脱衣服训练。恢复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信心.

C组两种方法结合使用,观察临床疗效。

1.3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的肢体运动的恢复情况有何改变,例如患者下肢能独立行走、自己的生活自己自理、衣物等能被上肢举起等为完全痊愈,患者上肢没有力气,手握不住东西,但是下肢肌肉张力达到4级能自己独立的走动为显效: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情况有明显的改善,自己可以行走一定的距离为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前后没有变化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在文中,笔者所采用的相关数据,均是在使用软件来详细分析统计的,同时为加强可信度,本文中每组之间的数据的比较也使用进行检验,文中的实验数据均为平均值,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患者中总有效率为75%、B组75%、C组95%,可见C组的治疗方法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三组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三组患者疗效比较

康复锻炼组与生物刺激反馈治疗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

康复锻炼组与联合治疗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

生物刺激反馈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

3结论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不仅印象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而且给家庭及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提高生命质量,使我们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生物刺激反馈是将生物反馈技术与电击刺激方法相结合,通过对无任何主动运动肌肉的电刺激引起微弱的肌电信号,或将患者的意识的肌肉收缩引发的肌电信号转化为放大了的反馈电流,再刺激肌肉收缩,使瘫痪的肢体运动幅度增大,这种较大幅度的肌肉收缩和关节运动,向中枢神经系统提供了大量的、本体的、运动的、皮质感觉的输入冲动,传入并影响相应的大脑中枢,使大脑中枢逐渐恢复对瘫痪肌肉的控制,促使脑损伤后神经系统形成新的连接和重塑神经通路,研究表明,早期进行康复干预配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对照组,但目前对脑卒中的治疗,存在着重视救生命忽略功能恢复的倾向,国外研究,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已经得到诸多的支持,在患脑血管病时,出现功能障碍大约48小时,这就为早期治疗及功能锻炼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在此时期内进行锻炼,可使功能障碍或向正常转化,因此我们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探讨其对功能的恢复。本研究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未出现功能障碍ahi即开始进行康复锻炼,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与 观察组在入组时,CSS评分及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经过单纯的康复治疗,在4周后评分逐渐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效果有限。观察者患者经过4周的复合康复训练,评分有了明显好转,同对照组及康复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效果明显,说明通过复合康复训练,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恢复的程度显著提高,这与资料证实早期复合康复训练可以减少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缓解心理压力等继发障碍是一致的,患者发病初期进行康复治疗在中枢神经损伤后初期修复过程中发生的早期(病后4周内)就有效创造重建运动反射的条件,促进对大脑半球运动功能支配重组,改善偏瘫肢体功能,缩短康复治疗期,节约经费,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恢复,随着我国医学及康复专业的不断深入,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景象康复训练队急性脑卒中患者意义重大,能够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提高日常活动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表面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系统的、规范的复合康复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7

2魏则成,常华,脊髓损伤患者的坐位平衡训练。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9(2):74-75

3邸文禄,谢季生,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训练,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78-79

4李慧、姜亚芳,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87-189

5方定华,王茂斌,胡大萌等,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5):300-306

6杨碧芳,早期康复训练队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国保健,2009,17(17):696-697

7石宝花,王红梅,早期综合康复对神经内科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探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8(14):16

论文作者:邓春萍,路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  ;  ;  ;  ;  ;  ;  ;  

早期康复锻炼配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论文_邓春萍,路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