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30例的诊断及治疗论文_闻玉凤

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30例的诊断及治疗论文_闻玉凤

巴彦县结核病防治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1800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对30例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发病隐匿,Child - Pugh 分级 B 级 20 例( 67% ) ,继往有结核病史8例( 27% )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 1 × 109/ L 24例( 80% ) ,腹腔积液细胞分类以淋巴为主,腹腔积液蛋白、腹腔积液腺苷脱氨酶、腹腔积液乳酸脱氢酶均显著升高,其中所有病例腹腔积液蛋白> 2.5g/dl,22 例( 73% ) 腹腔积液 ADA≥30U / L、所有病例腹腔积液 LDH≥90U / L。予 OFHES( 氧氟沙星、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 为主的个体化抗结核治疗后,24例( 80% ) 好转出院。结论:对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予 OFHES 为主的个体化抗痨方案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5.2;R5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68-01

近年来,结核性腹膜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肝硬化患者因抵抗力和肝脏解毒储备功能下降, 易合并结核性腹膜炎应引起重视。肝硬化患者病程长,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结核菌,引起腹腔等部位炎症。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腹腔积液理化性质改变缺乏特异性,结核性腹膜炎目前缺乏有效的诊断方法。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因两者最为常见的症状均为腹水,临床表现重叠,诊断困难,应引起重视[1]。因此肝硬化基础上合并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表现更不典型、诊断比较困难、治疗存在矛盾,为了进一步了解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寻求更恰当的治疗方法,笔者对我院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30例诊断为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均为我院 2014年 1 月~ 2015年 12 月入院患者,男 15 例,女 15例;年龄 30 -66岁,平均(41.53±14.37)岁。肝硬化病程 0-42 个月,平均(27.32±11.27)个月。其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0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合并胸腔积液4例。主要症状有腹胀(92.3%),腹痛(65.3%),发热(63.9%),恶心、呕吐(46.9%),乏力、盗汗(41.6%),体重减轻(34.7%)。主要体征为腹水征(100.0%),腹部压痛(41.2%),腹部包块(20.7%),腹部揉面感(29.7%)。有腹外结核者(33.9%)。所有患者胸腹水检查均为渗出性,经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胸(腹)膜炎,并经1一4周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好转而确诊。

1.2辅助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 4.0 ×109/L 10例,> 10 ×109/L 6 例; 轻度贫血6 例;血小板< 100 ×109/L 8 例。血沉( ESR) 升高 8例, 但均< 60 mm/h。血常规的测定采用西施美康( Sysmex kx - 21N) 血细胞分析,试剂由日本西施美康提供。腹水常规: 细胞计数( 0.1 ~5.0) ×109/L 30 例, > 0.5 ×109/L共 21例, 细胞分类淋巴细胞均> 5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腹腔积液生化采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日立 76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总蛋白试剂盒由上海 Best Bio 贝博生物提供。肝功能: 白蛋白≥ 35 g/L4 例, 28 ~35 g/L 6 例, ≤ 28 g/L 2 例。胆红素≤ 34μmol /L17例, > 34 μmol /L 9例, 转氨酶增高13例, 血清 LDH 升高19例。肝功能的检测采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日立76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试剂由日本和光公司提供。

1.3方法

常规内科保肝、抗病毒、消腹腔积液、退黄补充清蛋白、预防肝性脑病、均衡营养,同时给予抗结核治疗,所有患者予以 OFHES( 氧氟沙星、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 为主的个体化抗痨方案治疗,部分患者在肝功能正常情况下强化期加用利福平治疗, 同时辅助多次治疗性腹穿加经验性腔内注射抗痨药物( 异烟肼加利福平) 和地塞米松。

2.结果

肝硬化病因为乙型肝炎病毒性12例( 40% ) ,酒精性10例( 33% ),原发性胆汁性4例( 13% ) ,血吸虫性2例( 7% ) ,丙型肝炎病毒性 2例 ( 7% )。30例诊断为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病例,其中 8例腹腔积液 PCR 检测结核杆菌 DNA 阳性,4例腹膜组织经病理诊断为干酪样肉芽肿,2例腹腔积液抗酸染色阳性,其余 16例诊断依据是腹腔积液检查提示结核性腹膜炎并抗结核治疗有效。

3.讨论

腹水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体征之一, 其病因众多而复杂, 涉及诸多疾病, 其中大部分与肝硬化有关。结核性腹膜炎,是由于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多继发于回盲部,也可由血行播散引起[2]。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时临床表现不典型,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病初或住院期间出现的临床症状,均无特异性。加之近年来抗生素广泛应用,包括具有抗结核菌作用的喹诺酮类,更使其临床表现复杂化,诊断困难。结核性腹膜炎的确诊依赖于病原学或病理学检查,但腹水集菌找抗酸杆菌阳性率低,而腹水结核杆菌培养接种周期长,阳性率亦很低,诊断价值有限。

以往研究证实腹腔积液 LDH≥90U/L 对诊断结核性腹膜炎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但特异性较差。本研究中,所以病例腹腔积液 LDH≥90U/L,与以往报道一致,因此对肝硬化患者腹腔积液 LDH 显著升高者需警惕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可能。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需要掌握全程保肝、谨慎抗痨、密切监测肝功能的原则,疗程12~18个月[3]。肝硬化患者因肝功能基础差,抗痨治疗全程加用保肝药物,能有效保护残存肝细胞,减轻抗痨药物对肝细胞的损害。本研究对于活动性肝硬化在常规内科保肝、抗病毒、消腹腔积液、退黄补充清蛋白、预防肝性脑病、均衡营养的基础上,予以 OFHES( 氧氟沙星、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 为主的个体化抗痨方案治疗,并根据肝功能情况,调整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及剂量,大部分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尤超.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临床分析[J]. 临床医学,2014,34( 10):56-57.

[2]黄海军,陈美娟,严蓉,等 . 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治分析[J]. 医学研究杂志,2013,42( 1) :152-154.

[3]赵培新.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 22 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3,8( 19) :114-115.

论文作者:闻玉凤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8

标签:;  ;  ;  ;  ;  ;  ;  ;  

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30例的诊断及治疗论文_闻玉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