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时和历时视阈下的山西沁源方言“圪”论文

共时和历时视阈下的山西沁源方言“圪”论文

共时和历时视阈下的山西沁源方言“圪”

○席 钰 高晓梅

(佳木斯大学 人文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摘 要】 山西沁源方言“圪”在当地人的言语交流过程中,经历了共时和历时的发展。文章主要从共时视阈下论述“圪”的构词及语法意义,从历时视阈下探讨“圪”的实词虚化内涵。通过研究方言“圪”,提升地域文化产业的价值,表现当地方言的思想蕴涵。

【关键词】 共时和历时;山西方言;沁源话“圪”;构词方式和语法意义;实词虚化

一、前言

沁源县位于太岳山东麓,地处山西省长治市西北部,是晋中市、临汾市、长治市的交界处,具有十分特殊且重要的地理位置,所以在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中,逐渐形成了本地区特有的方言。“圪”字的词语和句子是典型的交流对象,因此在言语交际中凸显其价值。据我们所知,语言有共时的一面,也有历时的一面。索绪尔认为它们的区分是语言第二个“两条道路的交叉点”,即拒绝在研究语言的共时秩序的任何情况下运用历史的事实来解释。索绪尔曾下过定义:“共时语言学研究同一个集体意识感觉到的各项同时存在并构成系统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历时语言学,相反地,研究各项不是同一个集体意识所感觉到的相连续要素间的关系,这些要素一个代替一个,彼此间不构成系统。”所以共时语言学是静态的,历时语言学是动态的。对说话者来说,唯一存在的讲“圪”字词语和句子的现实,是语言共时的一面;而语言事实的性质在时间演进过程中也越来越趋向于大多数人的心理认同,是语言历时的进步。

二、共时视阈下“圪”的构词及语法意义

(一)“圪”字研究综述

学者对“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分类,二是语法意义。

1.学者对“圪”构词的五种分类。

第一,把“圪”作为虚语素、实语素、非语素以及四字格“圪”词的前缀、中缀和后缀去举例论述各自的观点。如马文忠《晋方言里的“圪”字》(1995)、韩东《山西盂县方言的“圪”字研究》(2011)、王临惠《山西方言“圪”头词的结构类型》(2001)、《山西方言的“圪”字研究》(2002)、陈凯敏《基于语料库的晋语词缀“圪”的构词》(2018)等;

第二,把“圪”作为自由语素和非自由语素,通过分析“圪+自由语素”构成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拟声词,以及“圪+非自由语素”构成的联绵词和四字格说明自己的看法,如朱艳娥《浅议晋语圪头词》(2006)等;

第三,从词类角度出发,将“圪”词的词性划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象声词以及四字格词语,在每类词语上划分“圪”前或者“圪”后所加的成分。如范璐瑶《晋语“圪”词语研究——以长治方言为例》(2016)、岳俊丽《晋语中的“圪”头小“义”》(2011)、贺娟《山西偏关话中的“圪”》(2016)、王鹏《晋语区“圪”头词比较研究》(2009)、杨珍《山西泽州话的“圪”》(2011)、武黄岗《晋语长子方言“圪”研究》(2013)、王嘉玲《太原方言“圪”字的虚化》(2018)、王利《晋东南晋语的“圪”》(2015)、张宁《从“圪蹴”看长治方言表音“圪”的特殊用法》(2010)、张瑞《浅议武乡方言里的“圪”》(2008)、杨俊芳《长治方言的“圪”》(2007)等;

第四,以“圪A”为基本结构,可直接进行拓展,如“圪AA、圪A圪A、圪A圪B、圪ABC、AB圪C”等形式,并举例去说明全文的论点,如白云《晋语“圪”字研究》(2005)、穆芳芳《晋语“圪”头词研究综述》(2012)等;

圪斗子(一种面食,把面放到抿尖机上搓出来的食物)

2.研究者对“圪”词语法意义的分析。

我的哥哥,人很漂亮,很直的鼻子,很黑的眼睛,嘴也好看,头发也梳得好看,人很长,走路很爽快。大概在我们所有的家族中,没有这么漂亮的人物。

圪楞楞(例:不敢去外~边,跌下去就完了——特指高地边)

英国PSI公司在紧密耦合雾化技术的基础上对紧耦合环缝式喷嘴结构进行了结构优化和改进,使气流的出口速度超过声速,可在较小的雾化压力下获得高速气流,在2.5 MPa压力下,气体速率可达到540 m/s,此外超声紧密耦合雾化技术可以提高粉末的冷却速度,效率高,成本低,且应用范围广,是气雾化技术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且具有工业实用意义,对于促进3D打印用金属粉末的工业化生产制备有着重要的意义[7,11]。

第二,马启红《太谷方言的“圪”字研究》(2008)指出“圪”在动词、形容词前起修饰限制作用,表“轻微、短暂、随意”等意义;

第三,杨俊芳《长治方言的“圪”》(2007)指出了它在语法功能的构形重叠式,“圪”的形容词词根重叠表“程度加深”,动词词根重叠表“动作反复和短暂”;

第四,马文忠《晋方言里的“圪”字》(1995)指出“圪”作为名词前缀表“小”,作为动词前缀表“短暂、轻微、反复、随意”之意,作为形容词前缀的作用是“稍微”和含贬义成分;

第五,韩东《山西盂县方言的“圪”字研究》(2011)指出“圪”作为形容词词头的语法意义,“圪+叠词”表“喜爱”,“贬义单音节形容词+圪”表“厌恶程度加深”,它作量词词头表“量少”,作拟声词词头“模拟细小的声音”。

(二)沁源方言“圪”的构词

沁源方言中主要以“圪X”为基本构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构成人们日常交流过程中约定俗成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拟声词、量词、兼类词等。

1.以“圪”为主构成的名词。

对于施工企业来讲,市政工程项目按照原来的固定模式完成合同中所要求的业绩,才算是顺利完成工程项目,才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的业绩,才可以获得相应的利润,才可以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在保证项目质量正常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规避所有不必要的风险。另外还会存在很多施工建设企业本身就有一些财务风险,也面临着工程款、进度款、结算款等款项无法收回的风险,进而造成企业资金压力大。因此有些企业已经采用了比较合理有效的工程结算方式,例如分段式结算,这些新的结算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经营风险。

①圪X

圪针(普通话叫荆棘,指植物上的刺)

西藏大学植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获批;钟扬领衔的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答辩通过;带出了西藏第一支生物学教育部创新团队……一个又一个零的突破实现了。2013年,他立下的“誓言”实现了!西藏大学生态学博士点获得批准,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没有博士点的空白,圆了几代藏大人的梦。2017年,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得知消息,电话那头的钟扬激动地连说3个“太好了”。而今,这支“地方队”的研究力量已经开始参与国际竞争,在进化生物学的一些研究方面,形成了日本、欧美和中国鼎立的格局。

圪梁(山脉远处凹凸不平的高地)

圪瘩(皮肤由于过敏或被蚊虫叮咬在表层凸起的肉状体)

圪痂(身体或皮肤表面受伤后渐好时经历的血小板凝结遗留的硬状物)

④圪X子

圪渣(煎中草药以后剩下的成分或剩饭菜的渣滓)

圪蟆(当地人交流观念中习以为常把“蛤蟆”称此)

圪肢窝(普通话中的“胳肢窝”,即腋窝,人体上臂与胸壁连接的凹陷处)

圪桃(即核桃,是一种带硬壳的植物果实,成熟后捣碎即食)

⑥X圪YY

3.4 蓄电池充电时温度高,电压低,比重低.充电末期汽泡较小或发生汽泡较晚,说明蓄电池内部短路如因蓄电池底部沉淀物过多造成短路时,可以将蓄电池放电,倒出电解液,用蒸馏水反复清洗后再充电.如其它原因则应拆开更换隔板或极板,或送有关厂修理。

圪蒂(黄瓜或茄子等植物最上面凸出来的部分)

圪膝(普通话中的“膝盖”,是大小腿连接最重要的部分)

圪窿(普通话中的“窟窿”,指完整东西被破坏的地方)

②圪XX

圪台台(例:你上了外~就看见俺妈了——指那个台阶)

从代码的长度上讲,军民双方都为6位,但是从编码规则上讲,军民双方的每一位数字代表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因此想要从编码规则上达成融合难度较大,但是由于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代码并不影响数据实体,因此只要能够建立要素代码间的转换关系,即可实现数据代码的融合。

第一,岳俊丽《晋语中的“圪”头小“义”》(2011)指出了“圪”作为虚词,用于名词、动词、量词、形容词前表“小”和“稍微”的意思;

圪洞洞(例:你外~又小了哇——指穿的背心)

树圪枝枝(长的或短的树枝条)

圪圈圈(例:不敢走出~安——指划定的圈子)

圪糁糁(例:把玉綯黍~铪到锅里头哇——指玉米糁)

圪壕壕(例:外~是教铺下水道管子的——指挖好的渠或者缝隙)

圪炪炪(例:奶奶明天做~让贴对联用——圪炪炪是一种黏性物质,旧时人们用来粘东西,比如做鞋垫、贴对联)

圪搓搓(例:外莜面~好吃哇——指用莜面做成的长条状食物)

圪廊廊(例:晚期不敢走~里头——特指角落)

③X圪Y

纸圪卷(一卷纸或者卷起来的纸)

人物性格与成长环境是他抓住的第一个联想点,第二个则是疾病与创造。这在王江民的故事上非常显眼。一个小儿麻痹患者创造出了领先世界的杀毒软件,这个人,“一生都在反对,包括反对已形成的自身。”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自己身患残疾和后来发明杀病毒软件或许根本毫无关联,但宁肯认为疾病与人类创造力显然又有着复杂的精神关系,这是一个作家特有的文学敏感告诉他的,当然这也可能是他在访问了无数中关村的创业者之后,得出的一个结论。“非虚构”作者绝不仅仅是一个记录者,在写实、记录的上层依然有很多技巧和方法可以用来装点文本、丰富情节。

土圪垃(一块块儿土)

2月13—15日的这次寒潮大风过程(图7)与之前分析的台风过程情况类似,国家站在小时极大风速这个指标上基本都大于浮标站,尤其是风速较大时段,差距更加明显,量级上也基本存在一个风力等级。

面圪垯(和好的面用手揪下的块状物)

炭圪垃(用于烧火的块炭)

蒜圪都(一整个完好未掰开的蒜)

布圪须(每一块布撕下来的残余部分)

坟圪堆(类似于土堆状的坟头)

山圪梁(山上凹凸不平的高地)

圪蚤(人或动物长期不讲卫生在身体各部位或头发上生成的一种生物)

1923年4月8日,《致闻家驷》:“年近方作《昌黎诗论》,唐代六大诗人之研究之一也。义山研究迄未脱稿,已牵延两年之久矣。今决于暑假中成之。家中《义山诗评》四本请速寄来。勿误勿误!”[2]168

圪肘子(大臂和小臂交接的凸出部位,胳膊肘)

圪须子(玉米收获后看到的尾部毛须或者碎布条)

第五,把“圪”后面加的动词和形容词分为两类,即加单音节和双音节词。当后面是单音节动词时,表示五官动作、日常动作、农业生产、交际生活、心理活动、经济商业活动、自然界和一般事物的运动等类型;当后面是双音节动词时,一般是使感动词。它用于单音节和双音节形容词前表达各自的语法意义,如马启红《太谷方言的“圪”字研究》(2008)。

圪揽子(玉米秋收后在地里剩余的麦秸秆)

⑤圪X圪Y

圪几圪旯(东西所在范围内的各个角落里)

圪叉罢圪节(指婴幼儿刚学走路的状态或专门不好好走路的样子)

圪蚪(即蝌蚪,夏季时节存活在小河边或池塘里的一种生物,是蛤蟆的幼儿状态)

泪圪蛋蛋(指流下的眼泪)

防治方法:可选用抗病品种,并用1.5%植病灵浸种;增施钾肥,合理密植,清除病残体,开沟排水;发病初期在晴天中午用瑞毒霉和天丰素混喷,3~5天后再喷一次。

空气质量和VOCs的任何指导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此外,某些化学组成与特定健康结果之间的联系可能会得到更好的理解。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寿命、暴露、累积反应和与其他化学品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明朗。这是一个复杂的领域,需要更多的工作和关注。

2.以“圪”为主构成的动词。

①圪X

圪蹴(蹲下)

7.Tony Orlando&Dawn,Tie a Yellow Ribbon'Round the Ole Oak Tree

圪摸(用手摸东西)

圪扯(不经思考乱说话)

圪吵(两者或两者以上吵架)

圪捣(因为不抓紧时间而被旁人所指点)

圪啃(用嘴啃东西)

圪遛(无所事事去溜达)

圪吱(不满别人时所发表的意见)

圪卷(因粗心把片状或纸状物品从角边卷起)

研究中间品多样性和制造业产品创新能力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到企业产品创新对中间品的进口行为具有反向作用,提高创新性产品的生产能力需要进口新颖的中间产品,进而形成进口中间产品的多样性。双向因果关系易引起内生性问题,导致估计结果准确性不高。为了避免和减弱内生性干扰,使用在时间序列模型与面板模型里常用的滞后期工具变量方案。工具变量的选择具有两个要求:

圪缩(东西萎缩)

圪争(不讲理与别人争强好胜)

圪瞅(用眼睛看)

圪藏(把东西藏起来)

圪哼(心情愉悦去哼曲)

圪掸(用床刷掸灰或尘土)

圪顶(顶嘴;顶替某人做某事)

圪挪(移动位置)

圪能(口齿表达不清)

圪塞(由于当时着急把东西随便塞到一个地方)

圪眊(探头探脑地张望)

圪筒着手(指双手交叉伸到袖筒里)

圪挒册泗(故意闹脾气)

东圪游西圪转(因无所事事产生的走步动作)

②圪X圪X

圪摇圪摇(例:~孩儿就睡着了——用手抱着孩子摇一摇他就睡着了)

圪照圪照(例:把采的连翘教太阳~哇——让太阳好好晒晒采的连翘)

圪坐圪坐(例:不要着急做晚饭,在俺hie~再回——别着急回家做晚饭,多在我家坐会)

圪搅圪搅(例:菜快糊了,赶紧~——赶紧搅拌一下快糊了的菜)

圪踩圪踩(例:把土~地就平展了——这块的土地多踩踩就平坦了)

圪眯圪眯(例:早期上自习起得太早了,快~哇——早晨起得太早,趁这会儿闭眼休息休息)

圪蠕圪蠕(例:你一直躺着,不~多难受——你一直躺着,要多走走路才健康)

圪涌圪涌(例:今嘛赶集的外人安,好耶呀,~的——今天赶集的人很多)

圪歇圪歇(例:大老远坐汽车草鸡的,快~哇——从远方坐汽车来这儿太疲惫了,快歇息歇息)

③圪X人

圪挤人(例:过年商场里头真~——商场在人们买年货时很拥挤)

圪哩人(例:你个捣蛋鬼,一直~——你太调皮了,一直挠人痒痒)

圪瘆人(例:村口盘的那条蛇,看见还~了——看到村口的那条蛇就全身哆嗦恐惧)

圪噫人(例:吃饭时候不要说苍蝇,~嘞[指心理作用导致的恶心])

④圪X圪Y

圪几圪绕(例:你天天~干甚了——你每天瞎溜达做啥呢)

圪掏圪瓦(例:他天天做饭~的,外能洗干净?——指洗菜或洗锅用的水少)

圪几圪转(例:你爸今嘛~,农活都干完了?——你爸今天转悠,是干完活了吗?)

3.以“圪”为主构成的形容词。

①圪X

圪出(人由于上年纪个子变矮或者植物水分蒸发以致萎缩)

例:这茄子越来越~了/你可是越长越~了。

圪腻(食物因为油分过量让人产生的腻味感)例:你今天中午炒的菜教我~了一下午。

圪囵(事物完整无缺,和新造出来的相同)例:这颗葡萄是~的,快吃哇。

圪蔫(植物或果实等的水分和养分缺失给人视觉上的感受)

例:豆角快~了,赶紧放到冰箱里冷藏起来。

圪擞(因恐惧全身哆嗦的状态)例:这老天爷冷得教人浑身~。

②圪XX的

圪弯弯的(事物的形状是弯曲的)例:老师要求剪纸的形状必须是~的。

圪锃锃的(穿着或打扮使人精神抖擞的样子)例:那村官每天都穿的~的。

圪尖尖的(事物的顶部或尾部是尖状的)例:那个老婆婆的下巴~的。

圪栾栾的(一般指头发卷曲的形态)例:姑娘的头发天生就是~的。

③X圪YY

长圪珊珊(例:这兔子耳朵~的,真切特——形容兔子耳朵很长,特别可爱。)

白圪彤彤(例:这面~的,应该还可以——形容面粉白彤彤的,质地很好。)

绿圪油油(例:韭菜长得~的,能包饺子吃——形容韭菜绿油油的。)

顺圪溜溜(例:这后生长得~的——形容这男孩子长得又高又瘦。)

亮圪洼洼(例:酿你今嘛穿的~的——形容今天穿的干净大方。)

慢圪悠悠(例:老牛推车了你,~滴的——形容速度像老牛推车一样慢。)

薄圪伶伶(例:春天还没来就穿的~的,感冒老呀——形容穿衣单薄。)

圆圪蛋蛋(例:这孩吃的真好,脸~滴的——形容脸蛋或某事物形状为圆形。)

病圪蔫蔫(例:你同桌看起来~的——形容一个人精神状态很差。)

肉圪敦敦(例:他孙子吃的~的——形容吃得很胖,看起来身体很壮实。)

甜圪生生(例:这油糕吃起来~的——形容味道很甜。)

新圪灿灿(例:你家这车~的,将买哈么几天哇——形容事物看起来很新。)

喜圪咪咪(例:远处那人~,笑甚了——形容面部发笑,很开心的样子。)

黑圪洞洞(例:晚期~滴,就不要来回跑了——形容天色很晚。)

硬圪巴巴(例:这面~的,没法做揪片——形容东西特别硬。)

蓝圪莹莹(例:喂圪垯布~滴,做出来的衣裳肯定艳——形容色彩像天空一样蓝。)

平圪奄奄(例:暴雨把小菜园淹得~滴——形容河流或雨水在平面很丰盈。)

明圪晃晃(例:你这样穿让人看得~滴——形容让人看得很清楚的样子。)

光圪捻捻(例:小孩儿的皮肤~的——形容物体表面很光滑的质地。)

红圪艳艳(例:你这衣裳看起来~滴——形容光鲜亮丽的样子。)

④圪XYZ

圪溜拐弯(例:你~走路,小心撞车!——形容走路不守规则。)

圪出打蛋(例:他女婿~的,让人不舒服——形容驼背,身材不苗条。)

圪渣了襦(例:吃了外~的中药好点没?——形容吃的东西原品碎渣很多。)

⑤XY圪Z

瘦麻圪筋(例:你弟弟~的,都怕风给刮跑唠——形容人或动物很瘦。)

磨里圪杵(例:旁边那婴儿一生下来就~的——形容人或动物不机灵,行动迟缓。)

⑥圪X人

圪凉人(形容长时间集中于某件事感觉很困;由于意想不到的坏事发生所产生的悲凉感。)

圪燥人(指由于身体不舒服或者心情急躁油然而生的不适感。)

4.以“圪”为主构成的拟声词——圪X圪X。

圪嚓圪嚓(例:听插座那里~的,是不是短路了呢?——泛指模拟火花摩擦之类的声音。)

圪嘣圪嘣(例:你这咬甚了,~的——特指用嘴咬硬东西发出的声音。)

圪吱圪吱(例:门是不是坏了,关门时~的——泛指关门窗一类产生的声音。)

圪噌圪噌(例:你家黄瓜吃起来~的,用的哪个种子呢?——特指用嘴咬质地松脆食品或蔬菜发出的声音。)

圪咕圪咕(例:一到五月黄昏,布谷鸟就~的——泛指黄昏时分鸟儿回家发出的叫声。)

圪磴圪磴(例:汽车每次走这条山路都是~的——特指路途坎坷,车和人经过时发出的声音。)

圪咚圪咚(例:夏天~地喝冷水对胃口不好-泛指人和动物发出的喝水声。)

5.以“圪”为主构成的量词(以基数词“一”为主)。

①“基数词+圪+X”

一圪截(例:记得用的时候再把柴砍成~~的。)

一圪达(例:昨天剩的这~蛋糕,快吃了哇。)

一圪揪(例:~头发扎起来利索。)

一圪沓(例:那~信纸你用完了吗?)

一圪点(例:饿了吧,快吃~饭哇。)

②“基数词+圪+2X”

一圪丢丢(例:~酱油没法炒菜了。)

一圪把把(例:外~豆角让明天吃焖面用吧。)

一圪丝丝(例:这还有~肉,给你做羊肉饺子吃。)

一圪牛牛(例:这酸枣~大肯定没熟。)

6.以“圪”为主构成的兼类词。

(1)表示两重含义的兼类“圪”词

①圪撂(作动词;形容词)

动词,由于气候潮湿物品皱起。(例:由于下雨,院子里的木料都开始~了。)

形容词,物品皱起的状态。(例:书角都被你用的成~的了。)

②圪枝(作名词;量词)

名词,植物树木的枝叶。(例:把桃花~枝撇一圪节,插的瓶瓶里头哇-指桃花的树枝)

量词,指代类似树枝形状的事物。(例:这一~花儿长得真艳。)

(2)表示三重含义的兼类“圪”词

①圪都(作名词;量词;副词)

名词,把手握成拳头形状。(例:人不大,你的~倒不小。)

量词,一圪都,指称拳头大小的事物。(例:一~蒜能炒几次菜。)

副词,用于修饰后面的形容词,作状态副词。(例:这人的心一~大。)

②圪陬(作形容词;动词;名词)

形容词,东西表面皱巴的样子。(例:你书皮~的厉害了。)

动词,不明事理乱说自己的看法。(例:没搞清楚情况,别瞎~。)

名词,脸上的皱纹。(例:你才三十岁,眼角怎么那么多~呢。)

③圪堆(作名词;量词;动词)

名词,土堆或类似的事物。(例:那个垃圾~应该是被保洁员铲掉了吧。)

量词,一圪堆类似土堆状的东西。(例:你弟弟的一~玩具收拾到哪里去了?)

动词,用工具把零散的东西拾掇到一起。(例:院子里的土都被孩子玩成什么样子了,快拿扫把~起来吧。)

(三)沁源方言“圪”词的语法意义

以“圪”为主,在方言中构成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拟声词、量词和兼类词都通过语言系统中组合和聚合的二维关系,表达特殊的语法意义。

1.以“圪”为主,在方言中构成的名词表示特定语境中的名词“微小”的特点(圪圈圈),大体与身体出现状况(圪瘩)或表一般性的日常生活用品(纸圪卷)、食物(面圪垯)、地点(圪梁)有关,重叠式的构词(圪搓搓)还表达出事物形象的特点或主人公喜爱的色彩。

2.以“圪”为主,在方言中构成的动词意义表示动作舒缓或迅速(圪瞅、圪缩),加上口语色彩的强化有时带调侃意味(圪吱),有时还表示人所支配的动作节奏放慢或者反复进行(圪摇圪摇、圪搅圪搅),能表达说话人特殊的心理状态(圪噫人)。且一般都与人们日常活动的手部(圪掸)、眼部(圪眊)、口部(圪哼)、腿部(圪挪)等动作有关。

3.以“圪”为主,在方言中构成的形容词有“程度加深”的韵味(圪出),与人的精神面貌相关的形容词(圪凉人)多与疲劳恐惧等不佳状态有关,作形容词短语时后面用重叠式表示形状(长圪珊珊)、颜色(白圪彤彤)、性质(新圪灿灿)、状态(喜圪咪咪)、心理活动(慢圪悠悠)等,表示肉眼能观察到的事物(圪出打蛋)或人表面内在(圪弯弯的)的真实写照。

4.以“圪”为主,在方言中构成的拟声词模拟事物微妙极小的声音(圪嚓圪嚓),有时表示人们进行某个动作从身体自然本能发出的音(圪咚圪咚),都是由客体(圪吱圪吱)或主体自然作用(圪噌圪噌)发出。

5.以“圪”为主,在方言中构成的量词表示数量极少(一圪丝丝),“圪”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在固态(一圪垯)、液态(一圪丢丢)、条状物品(一圪把把)前稍微有丝毫差别,总体上大同小异,根据人们的使用习惯,建立比预料中的量还低的心理构架。

6.以“圪”为主,在方言中构成的兼类词(圪都的意义都与拳头大小有关)的意义都通过引申词义存在于日常交际中。

三、历时视阈下“圪”的实词虚化内涵

(一)学者对山西方言“圪”性质的界定

邢向东《论内蒙古晋语的语法特点》(1995)认为“圪”是一个表音字词头。白平《圪非词头辩》(1988)、朱艳娥《浅议晋语圪头词》(2006)认为“圪”只起补充音节的作用。刘育林《晋语词汇双音化的一种方式》(2001)认为“圪”词变化使晋语词汇双音化。王临惠《山西方言“圪”头词的结构类型》(2001)认为“圪”只是一个前缀,只有附加性的词汇意义而无语法意义。王丽娟《山西大同方言的“圪”头词分析》(2005)认为“圪”是一个合成词的前缀。马启红《太谷方言的“圪”字研究》(2008)认为“圪”可能不是一个字,而是一群音近的字,在动词和形容词前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圪”是一个副词。刘育林、刘肖杉《现代晋语“圪”字新探》(2012)认为汉语“圪”字是一个明显的黏着性词,虚化于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拟声词中。

从各个学者对“圪”性质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他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应当进一步去探究“圪”性质变化的原因。笔者认为它由实词义逐步虚化为音节助词。

(二)“圪”的实词虚化含义

我国传统语言学所说的“实词虚化”概念大致相当于西方的“语法化”理论,语法化是语法演变一种反复出现的常见途径,它是指语言系统中一些原来有实在意义的实词在语法的演变中,变为只表示语法意义的成分。“圪”的虚化对词法句法方面都产生了影响,它们由自由渐至黏着,由可用可不用到必须使用。方言“圪”的实词虚化主要经历了三个过程:实义词(主要是形容词和名词)→表“微小”的构词语素→完全成为不表义的纯音节助词。

(三)沁源方言“圪”意义虚化的文献例证

1.“圪”作为实义词。

①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圪,墙高也。”《诗》曰:“崇墉圪圪。”(圪:墙高貌,形容词)

②清代陈廷敬.《康熙字典》:“从音疙,高土也。”(圪:高土,名词)

2.“圪”逐渐虚化为表“微小”义的构词语素。

①《西游记》第六十回:“湾环岭上湾环树,圪叉石外圪叉松。”(圪叉连用表空间小,圪作为构词语素表“微小”义)

②谚语:喝了白露水,蚊虫圪蚤肿了嘴。(圪与名词连用表形体小,圪作为构词语素表“小”)

③宋代毛滂《青玉案.戏赠醉妓》:“绿树荫下东行水,渐渐近凄凉地。明月侵床愁不睡。眉儿扢皱,为谁无语,阁往阳关泪。”(扢皱连用表稍微皱眉头,“扢”是“圪”的异体字,作为构词语素表“小小地,稍微地”)

3.“圪”完全虚化为不表义的纯音节助词。

①汉代刘安《淮南子.齐俗训》:“亲母为其子治扢秃,而血流至耳,见者以为其爱之至也。”(扢秃用在一起表突起的头疮,“扢”是“圪”的异体字,单独不表义)

②元曲小说:关汉卿《状元堂陈母教子》:“圪噔噔的马儿骑,急飐飐的三檐平低。”(圪和噔噔连用,是拟声词,模拟骑马的声音,圪是音节助词)

③明清白话小说:《禅真逸史》第二十五回:“杜伏威伸着两足,任凭公人收紧绳索,圪铮铮地夹拢来,恰似夹木头石块一般,动也不动。”(圪和铮铮连用形容特别有力,圪单独无意义)

④沁源秧歌:《知足老年乐无边》:“高圪梁鼻则尖圪胰,可是我娶了个好婆姨。”(前一个圪可用可不用,是音节助词;后一个圪必须使用,单独不表义);《串门门》:“金秋十月飞彩虹,风调雨顺好年成,圪梁上撂了一嗓子——哎……”(圪作为音节助词,与名词“梁”连用,指凹凸不平的高地)

⑤歇后语:茭子圪懒撵狼—两害怕。黄瓜打锣—折圪节。(圪词作名词和量词,必须与其他实词连用才有意义)

⑥谜语:圪缩箱子,圪缩柜,圪缩老婆在里头睡。(谜底:核桃)(圪与动词连用,本身是音节助词)

⑦半头砖的故事:老汉头一天在大孩子家里吃,大媳妇子制哩是玉茭面圪垯,老汉儿咬不动……(圪词作名词,与其他字结合才有意义)

⑧儿歌:圪动噹,载梅香。梅香姐姐你来啦,茶也香,饭也香,十八个骡子驮饭箱……姐夫姐夫你在哪儿来?我在茅脚圪落……蹬哩甚?蹬哩老黄狗,圪涌圪涌咬一口。(圪作为音节助词,与动词黏着使用)

⑨现代小说:他还有个特别本领是编歌子,不论村里发生件什么事,有个什么特别人,他都能编一大套,念起来特别顺口。这种歌,在阎家山一带叫“圪溜嘴”,官话叫“快板”。(圪词作形容词,且必须与圪连用);两块牌都看了,麦地边那块写的是:“自此至沟掌,大小十五块,共七亩二分二厘。”东圪嘴上那块写的是:“圪嘴上至崖根,共三亩二分八厘。”他看完了牌,觉得好笑。(圪词作名词,圪单独不表义)

从前人对“圪”性质的界定和作品的历代呈现可以看出“圪”字词和句子在语言的虚化成分中越来越多。不论是字典注释、元明清戏曲、儿歌、谚语、歇后语、谜语、故事还是现代小说,它逐渐只有和实词融合在一起才能表达正确的意思。从自由的实义词,到表“微小”义的构词语素,最后到不表义的纯音节助词经历了历时的演变,为今后学者更了解它的语法范畴奠定了基础。

四、结 论

“圪”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拟声词、量词、兼类词的结构中出现,满足当地人的交际需求;在语法意义方面由于心理因素和使用范围的影响,逐渐符合当地人的思想架构。通过历史的演变,“圪”逐渐趋向于音节助词的作用。但是“圪”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比如从古到今为何使用“圪”字,“圪”词由于现代普通话的影响拓展规律有哪几方面等。

【参考文献】

[1]侯精一、温端政.长治方言志[M].语文出版社,1985.

[2]李荣,沈明.太原方言词典[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3]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商务印书馆,1985.

[4]胡明扬.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马文忠.晋方言里的“圪”字[J].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8).

[6]韩东.山西盂县方言的“圪”字研究[J].语文知识,2011(5).

[7]王临惠.山西方言“圪”头词的结构类型[J].中国语文,2001(1).

[8]王临惠.山西方言的“圪”字研究[J].语文研究,2002(7).

[9]朱艳娥.浅议晋语圪头词[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6).

[10]杨俊芳.长治方言的“圪”[J].社会科学家,2007(6).

[11]刘育林.晋语词汇双音化的一种方式[J].中国语文,2001(1).

[12]刘育林,刘肖杉.现代晋语“圪”字新探[J].语文研究,2012(11).

[13]杨珍.山西泽州话的“圪”[J].语文学刊,2011(1).

[14]武黄岗.晋语长子方言“圪”研究[J].语文学刊,2013(6).

[15]王嘉玲.太原方言“圪”字的虚化[J].现代语文,2018(8).

[16]王利.晋东南晋语的“圪”[J].汉字文化,2015(8).

[17]张宁.从“圪蹴”看长治方言表音“圪”的特殊用法[J].语文学刊,2010(4).

[18]张瑞.浅议武乡方言里的“圪”[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2).

[19]岳俊丽.晋语中的“圪”头小“义”[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2).

[20]马启红.太谷方言的“圪”字研究[J].语文研究,2008(11).

[21]白云.晋语“圪”字研究[J].语文研究,2005(1).

[22]穆芳芳.晋语“圪”头词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12(9).

【作者简介】 席钰,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方言学。

【通讯作者】 高晓梅,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主任,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

标签:;  ;  ;  ;  ;  ;  

共时和历时视阈下的山西沁源方言“圪”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