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村青年创业与创业文化的实证研究——以宁波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宁波论文,为例论文,区域论文,农村论文,青年创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化建设本身就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不仅如此,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又有赖于文化的建设。尤其是创业文化,它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经济建设、对于一国或一个区域在世界经济或区域经济竞争中能否获胜有着直接的影响。所谓创业文化是指敢于开创事业的思想意识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和鼓励创业的社会心理之总和(邓建生,2000)。创业文化与创业活动紧密相关。钱颖一(2000)在系统地研究了美国硅谷后认为:“不少人把硅谷的成功归因于‘硅谷文化’,但‘文化’一词太虚泛了。它可以把我们尚不理解的因素都装在里面。然而,有一点大家都同意,那就是硅谷文化的重要成份是创业文化。”因此,毫无疑问,没有良好的创业文化作为支撑,就不可能有大量的创业行为。
本调研报告以宁波为例,重点调研和分析宁波农村青年的创业文化。对创业文化的调研不同于对创业状况的调研。从现有资料看,我国目前针对特定区域创业状况的调研已经较多,而针对特定区域创业文化的调研几乎还是一个空白。因此,本次调研是一个新的尝试。
一、调研对象与调研方法
地处东南沿海的宁波,紧紧抓住国家改革开放的机遇,努力创新、创业,使社会和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宁波综合实力从1992年的全国第38位,升到2004年的第18位,其中,经济指标综合测评在全国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名列第8位。尽管如此,区域竞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在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激烈竞争中,宁波需要二次创业,也许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持续创业”。2004年,宁波个体私营经济已占到全市经济总量(GDP)的90%,其中,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占到70%以上。而宁波的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创业者主要是农村青年。因此,从宁波区域角度研究农村青年的创业文化,分析农村青年的创业动机,调研他们创业精神的来源,评价宁波的创业文化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这些都成为重要而现实的研究课题。
(一)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的对象是宁波市的农村青年。本文的“农村青年”并不是从严格的人口学意义上划分的,即不是按照城乡户籍来划分,而是把宁波市各县(市、区)的乡镇人口全部作为农村人口处理。为了便于比较分析,笔者把调查对象分为“已创业者”和“未创业者”两类。从问卷回收统计结果看,实际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
1.已创业者的基本情况。在被调查的已创业者中,男性占73.6%,女性占26.4%。已创业者主要出生于1966年至1980年,这部分人占已创业者总人数的81.9%,1965年以前和1981年以后出生的合计只占19.1%。已创业者的文化程度主要以高中(包括中专、技校)为主,占46.4%;具有大学(包括大专)和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分别占31.8%和16.4%;其它合计占5.4%。创业所在领域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分别占12.2%、42.9%和44.9%。
在已创业者中,有50.0%的人在20世纪90年代创业,有43.3%的人在2000年及其以后创业,两者合计达到93.3%。
2.未创业者的基本情况。在被调查的未创业者中,男性占61.1%,女性占38.9%。未创业者主要出生于1971年至1985年,这部分人占未创业者总人数的93.3%,出生于1970年以前的人占6.7%。未创业者的文化程度主要以高中(包括中专、技校)为主,占41.1%;具有大学(包括大专)和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分别占30.9%和23.3%;其它合计占4.7%。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在帮别人打工,占82.1%;没有工作、在承包地干活、做家务劳动者分别占9.2%、5.4%和3.3%。
(二)调研方法
1.调查方法: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本次调查中,笔者设计了两套问卷,分别适用于已创业者和未创业者。为了突出最主要的选项,本次调查问卷中的选择题均设计为单项选择题。在实际收回的问卷中,有少部分人做了多项选择回答,从数据准确性的角度出发,对于这部分回答,笔者均把它作为无效回答处理,没有计入相应的统计数据。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120份,收回问卷968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89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0.2%。其中,第一套问卷,即向已创业者发放的调查问卷560份,收回问卷482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45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0.9%;第二套问卷,即向未创业者发放的调查问卷560份,收回问卷486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44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9.5%。问卷调查范围包括宁波市所辖的余姚市、慈溪市、奉化市、宁海县、象山县、北仑区、镇海区等7个县(市、区)。这一范围覆盖了宁波市主要农村区域。
在回收问卷并对问卷做了统计、初步分析后,调研组成员还外出50余人次,到慈溪市、余姚市、奉化市、象山县、镇海区等地,深入工商企业和养殖场、种植场等地,对创业者做了详细访谈,具体了解创业者的创业过程、创业者的思想动态、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和要求,重点是了解他们创业的动因及其对创业文化的相关看法。同时,调研组成员还对部分乡镇主管经济、文化教育工作的领导进行了访谈,在了解当地区域总体经济情况的同时,重点了解当地农村青年创业者的总体思想动态及面临的问题,了解当地政府为培育创业文化和鼓励创业所采取的措施或设想。
2.分析方法:总体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笔者主要是对已创业者与未创业者的文化观念进行比较。这是一种横向的、静态的比较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已创业者与未创业者在创业文化、价值观念上的异同。同时,笔者也通过访谈和典型案例调查对父子两代创业者的不同观念进行比较。这是一种纵向的、动态的比较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创业文化的演变。因此,运用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研究创业文化,既可以说明已创业者和未创业者在创业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和相异之处,亦可理清创业者在代际之间的创业文化之差异及其演变。
此外,本调研报告还采用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所谓实证分析,大都是与事实相关的分析,而规范分析则与价值判断有关。前者试图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后者是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但是,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难以截然分开的:任何人在进行实证分析时,总持有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而规范分析要有说服力,就必须根植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此,本调研报告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本项研究实证了已创业者和未创业者的基本事实;然后,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再做出价值判断。
二、调查统计结果及其分析
(一)创业文化和创业精神总体较好
“创业”一词,根据笔者的调研和理解,泛指一切在经济领域中具有自主性、开拓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既包括创业者“从无到有”的创新性创业行为,也包括创业者“从小到大”的开拓性创业行为,但不包括在国有和集体企业、他人企业内工作或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情形。
宁波地区的创业文化和宁波农村青年的创业精神总体较好。这一判断主要是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调查数据:
1.社会上已经形成了“创业过程中失败是很正常的”观念。在已创业者中,有94.7%的人完全同意或基本同意“创业过程中失败是很正常的”观点,基本不同意或完全不同意的仅占5.3%。同样,在未创业者中,有92.2%的人完全同意或基本同意“创业过程中失败是很正常的”观点,基本不同意或完全不同意的也仅占7.8%。笔者认为,创业必然有风险,有风险就必然有失败者,社会允许创业失败这种文化观念的普遍存在,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好的创业文化环境。
2.宁波农村青年对现在周围的创业文化环境总体表示肯定。在已创业者中,有69.6%的人完全同意或基本同意“周围充满了很好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文化”的观点,基本不同意或完全不同意的占30.4%;类似地,在未创业者中,有64.2%的人完全同意或基本同意“周围充满了很好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文化”的观点,基本不同意或完全不同意的占35.8%。
3.社会上已基本形成了“人人想当老板”的创业氛围。对427名未创业农村青年的调查表明,有288名即67.4%的人打算创业,而且,其中打算在3年内创业的达到67.7%。另外,在对于子女职业选择的意向方面,在供选择的“在行政、党务机关工作”、“子女自己创业”、“在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工作”、“在别人的企业内工作”、“让子女接替您现在的工作”这5个选项中,已创业者回答希望“子女自己创业”的比重高达49.0%;在未创业者中,相应的数据要低一些,为41.2%,但该选项都居第一位。
4.多数创业者具有强烈的创业精神。在已创业者中,有77.4%的人打算在将来扩大规模,选择“维持现状”、“得过且过”、“停止不干”的分别只有16.0%、5.1%和1.5%。这既表明已创业者对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乐观判断,也表明创业者强烈的创业精神。那种“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观念在宁波的农村青年创业者中极少。
(二)求富是最主要的创业动因
创业动因是引起创业者内心创业冲动的根本因素,它是创业的原动力。创业动因隐藏在创业者内心深处,是创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问卷调查显示,在对已创业者问及其创业动因时,已创业者选择“为了赚钱”的人数比例为44.4%,选择为了“发展自己”的人占32.1%,两者合计达到76.5%(见表1)。表1还反映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村青年,其创业“为了赚钱”的比例越低,而为了“发展自己”的比例则越高,但创业者无论是怎样的受教育程度,这两个选项始终居于第一位、第二位。这两个数据表明,一方面,求富是创业活动的最主要的原始动机,这与市场经济下经济人的目标是一致的;另一方面,较多的人已经把创业作为自身发展的途径,把企业发展与自身发展相联结。“创业成功等于人本身发展的成功”、“自己创办的企业就像是自己的孩子”,这些观点在对已创业者的实际访谈中也体现得非常明显。
表1 已创业者的创业动因 单位:%
为了 出人为社会
发展其它
赚钱 头地做贡献
自己原因
全部创业者
44.4 12.28.7 32.12.6
其中: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者 54.2 10.28.0 22.35.3
文化程度为高中者
46.7 15.58.5 27.12.2
文化程度为大专者
39.4 13.611.0 35.30.7
求富是创业的最主要动因,这一结论也反映在下面这个关于贫困与创业之间关系的问卷调查中。调查表明,无论是已创业者还是未创业者,他们都认为农村青年比城市青年更会创业。在已创业者中,有69.8%的人认为,农村青年比城市青年更会创业;在未创业者中,有高达79.6%的人认为,农村青年比城市青年更会创业。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村人贫困,穷则思变”。在已创业者中,选择这一答案的比例高达82.7%;在未创业者中,选择这一答案的比例也达到63.0%。这反映出农村青年希望通过创业改变自身贫困(在宁波地区,主要存在相对贫困而非绝对贫困)状况、追求富裕的强烈愿望,也证实了求富是最主要创业动因的结论。
求富是宁波农村青年最主要的创业动因,这一点在宁波的创业者中存在共性。但是,笔者在访谈中也发现,年轻一代创业者与其父辈创业者的创业动因也有些微小的差异:其父辈创业往往是为了“摆脱贫穷”,是迫于生活压力;而现在年轻一代创业是为了“追求富裕”,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等。这种微小的差异是与他们所处的时代、与宁波经济发展水平从而与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变化相适应的。
(三)创业文化与创业行为高度相关
1.创业精神是最主要的创业条件。创业行为除了受创业的内在动因的影响外,还受到创业的外在条件的影响。如表2所示,在关于“创业的最主要条件”的问卷调查中,已创业者在6个选项中有44.4%的人选择“具有创业精神”,选择“具备资金实力”的只占14.6%。可见,与资金实力、各种关系网、创业水平①、文化水平、业务渠道等相比,创业精神被普遍认为是最主要的创业条件。相比较而言,对同一问题的回答,未创业者中有31.1%的人选择了“具备资金实力”,选择“具有创业精神”的人只占21.1%。可见,已创业者更注重创业精神对于创业的重要性,而未创业者更强调资金实力对于创业的重要性。
表2已创业者、未创业者对创业最主要条件的看法 单位:%
资金实力
关系网
创业精神
创业水平
文化水平
业务渠道
已创业者
14.6
14.6 44.4
11.6
3.311.5
未创业者
31.1
18.6 21.1
18.6
3.37.3
表2还表明,宁波农村青年认为,“关系网”对于创业已不十分重要,这可能与宁波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有关。令人意外的是,无论是已创业者还是未创业者,都认为“文化水平”并不是创业的最主要条件。
与上述数据相应的是,从实际情况看,已创业者最初创业时的自有资金并不多。调查表明,他们创业时,有24.7%的人自有资金仅仅为1万元以下,有55.5%的人自有资金为1万~10万元。这也反映出,他们创业主要依靠创业精神而不是资金实力等其他条件,因为这一资金条件相对于他们创业时(20世纪90年代及其以后)宁波地区的许多家庭来说,是一个绝大多数家庭都能具备的条件。
2.创业文化与创业行为的相关性。创业文化与创业行为的相关性如何?对于“创业与创业文化、创业精神的关联性很强”这一命题,已创业者回答“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的高达92.9%,回答“基本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的仅占7.1%。未创业者回答“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的也高达91.2%,回答“基本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的仅占8.8%。这充分反映出创业文化、创业精神对于创业的重要性。笔者在访谈中发现,宁波市象山港水产引种育种有限公司、宁波市镇海宏德水产育苗养殖场的创业者都认为,在自己“创业—失败—再创业”过程的背后,有强烈的创业精神在支撑着自己。
(四)吃苦精神、创新和冒险精神是创业文化的核心
什么是创业文化的核心?调查表明,在已创业者回答的6个选项中,选择创业过程中最需要的创业精神是“吃苦精神”的人占34.8%,接着是选择“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的,分别占22.3%和18.9%,三项合计占76%(见表3)。而在未创业者中,选择创业过程中最需要的创业精神是“吃苦精神”的人占33.8%,接着是选择“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的,分别占25.7%和16.0%,三项合计占75.5%(见表3)。可见,宁波农村青年,无论在已创业者看来,还是在未创业者看来,吃苦耐劳、创新和冒险可以被认为是创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表3已创业者未创业者对创业文化核心的看法 单位:%
冒险精神 吃苦精神 创新意识 竞争意识 求实精神 合作精神
已创业者 18.9 34.8 22.3 11.7 7.2
5.1
未创业者 16.0 33.8 25.7 13.1 7.9
3.5
“能吃苦”是宁波农村青年最大的特点。在笔者访谈中,许多创业者也都强调或认可这一观点。例如,宁波佳树达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谈到,某年春节时加班,当时公司给员工的工资待遇是平时的5倍,而且公司总经理与员工一起加班。对此,宁波本地员工都十分愿意,但外地员工却不愿意加班而愿意休息,这就反映出宁波农村青年吃苦耐劳的精神及强烈的致富欲望。又如,宁波市镇海宏德水产育苗养殖场场长,在创业初期饲养的虾苗2次死亡,亏损严重,资金缺乏,为了筹集资金归还借款,他白天在自己的养殖场内劳动,晚上还到别人的企业内打工挣钱。
当然,对于创业文化核心的看法,宁波农村创业者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代际差异。在调查访谈中,笔者发现,宁波的青年人更强调创新和冒险精神,而他们的上一代更强调吃苦耐劳精神。这种观念差异导致在创业过程中,青年人更注重业务的开拓和技术管理的创新,而他们的父辈则更注重企业的稳定。
(五)示范是最主要的创业精神来源
调查表明,宁波农村青年的创业精神主要来自周围人(包括亲戚、朋友、邻居、同学等)的影响,特别是周围的已创业者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已创业者中,回答这种示范作用很大的人占21.1%,回答这种示范作用较大的人占47.8%,两者相加达到68.9%;即使在未创业者中,回答这种示范作用很大的人占11.7%,回答这种示范作用较大的人占35.0%,两者相加也达到46.7%。在随后的访谈中,笔者也发现,在宁波,一个家族中几个兄弟、姐妹、姑姨、叔伯、翁婿都分别创业的现象十分常见。
与这一数据相对应的是,已创业者在创业以前曾有过打工经历的人的比例高达76.2%;而且,认为这种打工经历对自己创业有帮助的占94.0%,其中,认为有“较大帮助”和“很大帮助”的比例达到51.0%。未创业者认为自己的打工经历对自己以后创业有帮助的占92.8%,其中,认为有“较大帮助”和“很大帮助”的比例达到37.9%。笔者在随后的访谈中也发现,打工经历对于打工者培养创新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对于提高打工者的知识水平、管理水平、决策和判断能力等,都起到了很大作用。宁波农村绝大多数创业者都谈到,在创业初期,正是那种“别人能创业,我也能创业”、“别人创业,如果我不创业就会没面子”的观念,促使他们独立创业,由打工者转化成为“老板”。
创业精神的来源,除了其他创业者的榜样和自己的打工经历外,从宁波区域总体上和更深层次上分析,还有宁波的历史和传统地域文化。在宁波,浙东学派“经世致用”的思想经过几百年的浸染已经渗入人们的血液骨髓,是浙东地方人文精神的实质(史小华,2004)。再加上宁波地处东南沿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最著名的港口之一,是中国古代通过海洋对外交流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在1842年《南京条约》中,宁波就被辟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宁波人有长久的经商的传统、开放的传统,而且有广泛的海外关系,“宁波帮”驰誉海内外。“宁波帮”在浑然不自觉中也被深深刻上了“经世致用”思想的烙印,强调创新、个性、个体、能力、功利并注重实际,已经成为他们的主导思想。因此,宁波人的商业文化、市场经济意识浓厚。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不满足于清贫生活的传统思想观念为宁波当代农村青年的创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六)创业价值观喜中有忧
创业者的价值观支配创业行为。创业者的价值观既直接影响到创业的成功与否,也直接影响到社会,因为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是社会的经济细胞。
本次调查问卷中,笔者把创业价值观分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德四个方面,实际调查结果见表4。
表4已创业者与未创业者的创业价值观之比较单位:%
创业必须创业必须 创业必须兼
创业可以不
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顾社会公德
惜一切手段
已创业者 未创业者 已创业者 未创业者
已创业者 未创业者
已创业者 未创业者
完全同意58.0 67.1 64.0 68.5
60.0 62.8
9.4
9.0
基本同意34.4 27.8 29.2 28.5
32.8 31.9
16.9 17.2
基本不同意 3.7
3.0
2.9
2.13.6
3.035.9 29.0
完全不同意 1.9
2.1
1.9
0.91.6
2.337.8 44.8
在表4中,已创业者在创业必须遵纪守法方面,回答“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的比例达到了92.4%;在创业必须诚实守信方面,回答“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的比例达到93.2%;在创业必须兼顾社会公德方面,回答“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的比例达到92.8%。类似地,在未创业者中,相对应的数据则分别为94.9%、97.0%和94.7%。上述数据表明,无论是已创业者还是未创业者,宁波农村青年目前总体的创业价值观较好。
但是,也应该看到,有5.6%的已创业者“基本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创业必须遵纪守法,有4.8%的已创业者“基本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创业必须诚实守信,有5.2%的已创业者“基本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创业必须兼顾社会公德。未创业者的相应数据为5.1%、3.0%和5.3%。这一组数据的比例虽然不高,但相应的行为如果真的发生,则对社会危害很大,因此,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高度注意。
另外,表4也表明,对于“创业可以不惜一切手段”观点,尽管有73.7%的已创业者表示“基本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有73.8%的未创业者表示“基本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但是,也还有26.3%的已创业者和26.2%的未创业者表示“完全同意”或“基本同意”。显然,这一数据更应该引起高度注意,要防患于未然。
三、简要结论与建议
(一)宁波农村青年创业文化的基本特点
1.宁波农村青年创业的原动力是求富。宁波农村青年有强烈的致富欲望,这是他们创业的内在的原始动因。市场经济鼻祖亚当·斯密曾说过,经济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经济发展正当的原动力。因此,我们要尊重、鼓励、保护创业者的强烈的致富欲望。
2.宁波农村青年创业文化的核心是吃苦精神、冒险和创新精神。在这三种精神中,目前最缺少的是冒险精神,因为在对未创业者问及“阻碍您创业的最主要的文化因素是什么”的问题时,回答选择“不敢冒险”的人最多,选择该项的人在“不敢冒险”、“不会吃苦”、“懒惰”、“缺乏自信”、“怕失败”、“其它因素”这6个选项中占45.5%。
3.创业文化与创业行为高度相关,是创业的基本条件之一。综合计算已创业者和未创业者的回答,有33.3%的人认为创业精神是创业的最主要条件,远高于认为资金实力是创业的最主要条件的人数比例(22.5%)。
4.宁波地区的创业文化和农村青年的创业精神总体较好。在宁波的青年中间,已形成允许创业失败的宽松氛围和“人人想当老板”的氛围。但是,也有略多于1/3的农村青年认为,宁波的创业文化和创业精神不够好。因此,培育创业文化、培养创业精神对于宁波来说,任务还很艰巨。
(二)创业文化的培育应该以青年为基本对象
从实证的角度看,调查表明,宁波农村青年实际创业时的年龄,在20~29岁的占76.8%,在30~39岁的占16.7%,两者合计达到93.5%。可见,青年始终是创业的主体。农村青年人的创业意识的强弱、创业行为的多寡对于整个社会的创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从规范的角度看,调查表明,已创业者认为,创业时的最佳年龄在20~29岁的占68.0%,在30~39岁的占28.1%,两者合计高达96.1%。未创业者认为,创业时的最佳年龄在20~29岁的占61.1%,在30~39岁的占34.2%,两者合计也高达95.3%。由此可见,创业文化培育的重点毫无疑问应该是青年人。
鉴于无论是从实证的角度看还是从规范的角度看,20~29岁年龄段的人是创业的最主要群体,而且30~39岁创业的人其创业精神可能是在此前即20~29岁的时期萌芽的,因此,应当通过各种途径重点对20~29岁的青年人进行创业教育。由于这一年龄段的青年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高校学习或刚刚毕业于高校,因此,高校应该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三)宁波农村青年的创业价值观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提升
前面的调查数据已经表明,宁波农村青年无论是已创业者还是未创业者,尽管他们的主流创业价值观是好的,但也有3%~5%的人认为,创业不必遵纪守法、不必诚实守信、不必遵守保护环境等社会公德。更重要的是,还有高达26.3%的已创业者和26.2%的未创业者表示完全同意或基本同意“创业可以不惜一切手段”的观点。因此,全社会必须对农村青年创业价值观进行进一步的引导、提升,对青年中某些不良的创业价值观进行“纠偏”。对此,慈溪市和慈溪市杨浦镇的做法值得借鉴。慈溪市开展了“经济规范在慈溪”活动来规范创业活动;杨浦镇通过建立“慈善基金”和“慈善企业冠名”、“助学结对”等活动,提倡青年创业成功后回报社会,提升青年创业者的社会公德意识。
笔者认为,对宁波农村青年创业价值观的引导、提升和“纠偏”,可以而且也应当借鉴“宁波帮”优秀的创业文化传统。“宁波帮”是1840年近代中国开埠后形成的著名商帮。宁波商人在其百余年辉煌历史中形成的“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诚心经营、团结互助、爱国爱乡”的商帮文化精神,是宁波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应当成为当代宁波青年创业的精神楷模。
(四)努力为农村青年的创业冲动转化为现实创造外部条件
宁波农村青年无论是已创业者还是未创业者,都具有强烈的内在的创业冲动。但是,要把这种创业冲动转化为现实,还需要其他外部条件。调研中笔者发现,其中有些外部条件特别是资金方面的条件仅靠农村青年自己的努力是无法解决的,需要政府及相关机构给予适当的支持。
相对于以往而言,目前创业所需要的资金门槛已经较高。这一资金如果全部依赖农村青年创业者自己积累,将是十分困难的,而且时间漫长。因此,政府和银行应给予适当扶持。下面四个方面的问卷统计数据都揭示出同一结论:资金缺乏始终是阻碍未创业者创业的最重要原因。具体情况是:①在“创业精神不足”、“创业水平不够”、“创业资金缺乏”、“创业环境不好”、“文化水平不高”、“其它原因”6个选项中,有53.6%的未创业者自己认为没有创业的最主要原因是创业资金缺乏;②在与①相同的6个选项中,有46.1%的未创业者认为,周围许多农村青年还没有创业的最主要原因是创业资金缺乏;③在“具备资金实力”、“具有各种关系网”、“具有创业精神”、“具有创业水平”、“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具有较多的业务渠道”6个选项中,有31.1%的未创业者认为,周围已创业成功的人,他们最主要的条件是具备资金实力;④在“培训”、“资金支持”、“创业环境优化”、“提供有关技术和信息”、“其它”5个选项中,有64.0%的未创业者认为,如果创业,他们最希望得到的帮助是资金支持。在对上述四个问卷题目的回答中,资金选项始终居于第一位。因此,笔者建议尽可能对创业者在资金上给予适当扶持,例如,提供小额低息贷款等;当然,政府扶持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公司,也是一条解决创业者资金短缺问题的重要路径选择。资金问题本身虽然并非属于文化范畴,但它是创业文化、创业冲动转化为实际创业行为的外在的、必要的条件。
注释:
①“创业水平”一般表示创业能力的强弱和是否善于创业,往往反映在创业成功率的高低上(当然,创业成功决不是由创业水平这一个因素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