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红 何菁菁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跨文化护理理论在外籍孕产妇分娩期护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合理应用日升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评估,最大程度地提供与患者文化背景一致的护理。结果 患者产后恢复良好,对护士的满意度较高。结论 在外籍孕产妇分娩期护理中跨文化护理理论是指导护理实践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 跨文化护理理论; 外籍孕产妇;分娩期;人文关怀
跨文化护理理论是美国护理学家Madeleine Leininger于20世纪60年代率先提出,又称为多元护理理论,1995年经首届“多元文化护理透视”国际研讨会被正式引入我国[1]。跨文化护理理论的核心部分是“日升护理模式 ”(Sunrise Nursing Mode,SNM), 该理论认为护理不是简单的操作技 能,而是一种跨文化的专业和学科,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核心 内容,强调护士应具备有关的文化知识,理解服务对象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价值观,为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护理[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3]。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深入实施,以及我国医学及护理技术的进步使越来越多的西亚、南亚及非洲等医学落后国家人士来到我国求学就医[5]。我院产房将SNM结合护理程序运用于5例外籍孕产妇,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共收治5例外籍孕产妇,年龄 26~32岁 ,平均年龄30.2岁。职业多为我校外籍教师或学生。国籍:美国2例,英国1例,尼泊尔2例。均为初产妇。
1 .2 方法
1 .2 .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收入产房后均按照《妇产科护理学》(第五版)[4 ] 推 荐 的分娩期护理方案进行护理。
1 .2 .2 产前护理
1 .2 .2 .1 评估 以本科以上学历,在本科室工作至少2年的助产士作为护理小组,对孕产妇进行待产分娩期间的照顾。入室后按SNM四层次对患者进行评估,前3层是对患者的评估:第1层次评估其世界观和文化和社会结构,如信仰、语言文化及教育背景、经济状况等;第2层次评估文化关怀与健康层,包括不同文化背景和环境下的文化关怀形态以及文化关怀表达方式等;第3层次评估其健康状况。第四层次为护理关怀决策和行为层。评估的具体内容,
强调隐私保护
1.2.2.2语言交流障碍护理 平时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外语培训班,加强科室的英语培训,争取成立专门的翻译团队;护理小组的成员均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在护理外籍患者期间,加强英语,尤其是专业词汇的学习,控制语速,便于沟通及治疗、护理等解释;同时加强非语言沟通,如适时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帮助理解;充分评估后有针对性的安排交流;运用视频、图片、教具模拟示范等方法帮助进行产前健康宣教;随身携带电子词典,在沟通时遇到实在不能理解的地方及时进行信息翻译反馈。
1.2.2.3及时做好入科宣教 结合图片、视频等为病人介绍科室的大概环境,如食堂、厕所、医护办公室、待产室、分娩间、手术室等,必要时带他们参观整个产房的环境;为病人介绍住院后常规的时间安排,如吃饭时间、作息时间、查房时间、治疗时间等,使病人逐渐熟悉并适应环境,防止病人在生活环境发生改变之后出现心理上及生理上的不适应;为病人介绍主管大夫,责任护士以及医生(护士)办公室的电话,教会他们经常联系人姓名的英文发音并告知病人有事情及时与医生(护士)联系;讲解特殊医院规章制度,可能和他们本国的情况不一样:如在住院期间要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病房要注意保持安静,医生查房时不可以探视,检查及分娩时不可以留陪护的人,请假后放可离开医院,确保病人在住院期间人身及财产的安全等等;介绍其他待产注意事项:根据孕妇对妊娠分娩的了解程度,运用各种资料和方法为其介绍关于待产分娩的知识,减轻孕妇因缺乏信息而造成的对治疗、分娩、手术等的恐惧感。
1.2.2.4心理护理 第一次分娩的经历是陌生而痛苦的,特别是远离亲朋好友,独自在异国他乡,宫缩的疼痛和文化背景和饮食生活习惯不一样会使孕妇产生恐惧和无助感。助产士耐心地陪伴孕妇,询问她们本国的待产分娩、宗教信仰习惯以及自身的意愿,理解并尊重她们的各种习惯和决定,为他们播放本国歌曲和影视剧。与医院的基督教徒及成都的基督教会和印度教会联系,请他们来看望孕妇以加强其心理支持。
1.2.2.5待产护理 按照待产常规进行护理,征得孕妇和家属同意后安排专门的导乐师导乐陪产;用数字评分法及时评估疼痛级别并尽量根据孕妇的决定选择减轻疼痛的方法:两例美国孕妇均要求行分娩镇痛,英国和印度孕妇均要求物理导乐镇痛;每一次检查时尽可能清楚的讲解检查目的和结果,取得孕妇的理解和配合,并充分尊重其隐私;尽量提供符合其口味的饮食,如美国孕妇偏爱加冰的可乐,和中国传统的待产饮食不同,医院食堂也没有,所以在院期间都由助产士帮助他们打电话到附近餐厅订购。
1.2.2.6产时护理 指导产时正确使用产力,不断给予正性鼓励;及时评估孕妇需求并尽量给予满足;除实用分娩镇痛下肢感觉较弱的美国孕妇只能使用常规使用截石位以外,其他孕妇均采用她们认为舒适的自由体位进行分娩;宫缩间歇及时为孕妇补充水分和营养;分娩过程中积极和孕妇沟通,确保力量使用及信息传递正确;胎儿娩出后第一时间行母婴皮肤接触,时间不少于半小时,根据本国习俗适当延迟或缩短:如美国产妇分娩后提出要一直和新生儿在一起,助产士在充分评估新生儿的情况后满足了她的要求;并给及时给予产妇鼓励和赞扬,分享其初为人母的喜悦。
J
1.2.3 产后护理
1.2.3.1饮食护理 及时补充待产分娩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尽量提供符合口味的饮食,如牛排、沙拉、水果、芝士蛋糕等,食堂不能预定的通过外卖或教会朋友赠送的方式予以满足。并随餐赠送一支康乃馨,感谢伟大的母爱將一个新生命带到这个世界。
1.2.3.2 卫生护理 外籍产妇大多没有坐月子的传统,卫生、活动习惯和日常生活习惯没有太大差别。和英美国家不一样的是我们的病房需要经常开窗通风,以保证空气的清洁新鲜;同时重点指导会阴部的卫生护理,随时保持清洁干燥;
1.2.3.3 休息活动 提供安静、温度适宜的环境,在保证充足睡眠休息及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早期下床活动,并告之适当运动可以减少产后并发症,帮助身体尽快恢复。
1.2.3.4新生儿护理 通过示范教会正确拥抱新生儿、给新生儿更换尿不湿,新生儿沐浴及新生儿抚触等,其次是母乳喂养的方法、时间、量及乳房的清洁护理。耐心回答产妇及家属的问题,确保他们掌握护理要点。
1.2.3.5隐私及心理护理 外籍产妇通常非常强调隐私保护,因此助产士尽量为其提供足够的隐私空间,住多人间时,在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拉好围帘。多倾听她们的想法,鼓励她们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告诉她们中国的产后习俗,消除她们的陌生感,加强彼此对不同国家风俗习惯的理解。
1.2.3.6出院后指导 做好出院宣教,将宣教资料译成英文后发给每个家庭。并给每个产妇赠送一张小卡片,代表科室全体工作人员写上对他们出院以后的祝福。
1.3结果
所有产妇分娩过程均顺利,无产后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产后恢复良好,未发生产褥期并发症,无产后抑郁。新生儿状况均良好。产后42天回访均无异常。
1.4讨论
1.4.1尊重产妇的饮食生活习惯
即使是来自同一个文化背景的人都有不同的饮食生活习惯,更何况是来自完全不同国家、种族的孕产妇。不同的饮食习惯、不同的生活方式会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不能因为工作方便而在统一的时间强迫为所有的孕产妇提供服务。也不能按中国的孕产期饮食习惯强迫他们进食。应根据不同的饮食生活习惯为孕产妇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才能使护患关系和谐融洽。
1.4.2尊重孕产妇的宗教信仰
外籍孕产妇,尤其是来自西方的孕产妇大多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作为助产士和护士,不但要了解她们的生理状况,也要了解、尊重她们的宗教背景,为她们的祷告、墨经诵佛提供环境。允许她们在病房放置一些关于个人宗教信仰或喜好的物品,如:十字架、耶稣像或家人的照片等。
1.4.3解除语言障碍,加强沟通交流
语言是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而语言交流和情感沟通是重要的护理内容[]。语言障碍往往会影响医疗服务和护理质量[].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外籍孕产妇将越来越多。为了解决因为语言不通而造成的文化障碍,一方面要加强医护人员自身语言能力的培训,另一方面可以考虑由医院设立专门的翻译部门,或联系专门的翻译机构,请翻译人员解决语言障碍问题[]。
综上所述,运用SNM结合护理程序弘扬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精神。作为助产人员,理解不同社会文化背景患者的服务需求,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文化强迫、文化休克。提供高质量、多方位、全层级的护理服务,是助产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论文作者:王永红 何菁菁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下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孕妇论文; 孕产妇论文; 外籍论文; 助产士论文; 产妇论文; 新生儿论文; 产后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下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