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医医学生开展爱心义诊可行性的研究论文_张慧,张跹,蔡慧玲,郑志鹏

我国中医医学生开展爱心义诊可行性的研究论文_张慧,张跹,蔡慧玲,郑志鹏

长沙医学院 湖南长沙 410219

摘要:近些年来,中医学随着社会的前进而不断进步,大部分人们对中医的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之前的有病才看医生转变到现在以中医养生保健为主。在这种观念转变的机遇下,爱心义诊就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爱心义诊通常以中医方面的诊治为主,而在校学生是在现代科学知识环境下成长的,经过严格的数、理、化等现代科学的熏陶,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不足。本文正是从这种现状出发,对中医医学生爱心义诊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中医医学生;爱心义诊;可行性;文化传承

[Abstract]:military theory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college students military training,the tradi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 has been unable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personalized learning in the information age.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we mus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ilitary theory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We must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times,pertinence and validity of military theory teaching.This article is from this situation,on the basis of the reform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new teaching method in th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Keywords]:Chinese medicine clinic medical students;love;feasibility;cultural heritage

当前在中国,医患矛盾在这种紧张的大背景下占据主要地位,而爱心义诊就成为了缓解这种局面的一个很好的方式。让医生和居民拉近了距离,更好地反映人民医者的性质,也让医生观察到更多的百姓常态,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医学是科学的实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尤其是传统医学,临床技能往往需要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关爱健康,服务大众;以己所学,回报社会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是永无止境的钱财?是豪华宽敞的房子?还是酷派昂贵的跑车?然而,在我看来,人们更需要的,或许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于是,一些内心充满爱的医学生们便组织开展了一个充满爱和正能量的活动,来传递人间的真爱,那就是——爱心义诊。

有这样一种说法:有一种快乐,整个社会都为之所向,那就是因为爱和幸福。什么是大学?当然,不仅是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另一方面,如何融入这个时代的背景。没读过大学的人总是开玩笑说,工作了被称为读“社会大学”,但我认为“社会大学”是我们待在摇篮般大学里的人必须学习的技能。作为医学生,我们能够怎样为社会奉献爱呢?每逢佳节,我常常想起那些空巢老人和敬老院孤寡老人......老人并不在乎多少物质上的拥有,在乎的是心灵的温暖——老了,如果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呢?老了,身体总是出现各种问题是否有人关心甚至帮助他们医治?老了,是否有人会时刻牵挂着他们?是否会有人愿意倾听他们唠家常,回味自己的青春......

义诊能帮助老人享受免费医疗服务,能够让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可以让自己通过中医特有的治疗方式来减轻疾病的痛苦,增强自身免疫力,有效预防疾病,同时做到某些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普及科普生活知识,使老人拥有更好的自身素质和心理健康状态,有意识的加强保健。

同时也整体提高更多居民的卫生保健意识。《黄帝内经》有云“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从中就可以看出中医的“未病先防”的治未病观念[1]。而在义诊期间为居民讲诉各个时节的易患病以及防治方法,就很好的体现了中医的这一观念,并且也更加有益于居民的健康,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以“奉献,友爱,团结,进取”为口号,拓展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

义诊既能给予中医医学生更多的临床机会,又能培养中医业余爱好者。既能实现基础医学技能的全民化,又能更好的发扬中医文化。将艾灸、拔罐、推拿等较为简单且容易上手得中医保健方式带到每一户每一人手中,为促成国医生活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医学生,责任就是使人们健康、快乐地活着,当我们来到敬老院,为长者提供健康知识和建议,看到老人们笑容满面,我们也感到温暖和幸福。虽然我们的专业知识是有限的,但我们总是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有需要的人解决困难。通过开展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以测量血压,脉搏,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具体行动来关爱老人,同时也让我们提高技能,加强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并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体现自我价值。这无形中使我们有自己的立场和想法,并加强我们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的实践技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它可以让你开阔眼界,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回味无穷。这些活动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医学院的学生一个良好的作风,为我国中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践中了解疾病的症状,另一方面,我们发扬尊重和照顾老人的传统美德,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照顾老人,从我做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促进雷锋精神,关爱老人健康,建立一个幸福的社会,履行我们的承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义诊对我们医学生的意义重大,如果学医没有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而义诊可以让我们所学付诸实践,使我们的学习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靠实践使得我们的医学知识更强大。义诊让学生找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在实际工作上都不能得心应手,所以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正式的实习前,义诊已成为医学生的第一个实践平台。通过实践让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原有理论的缺乏,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对基本原理的消化和理解。

今后的工作,都基于过去的社会实践经验基础之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挖掘自身的潜力,坚持把社会实践和国情、服务社会结合起来,对国家和社会全面发展开拓思路。坚持把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结合起来,使地方经济得到发展,促进社会创造新的财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中医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创建不久的西医(西药迄今只有200多年的历史)由传教士到中国。自那时以来,西医在整个医疗行业中占有主导地位,甚至占主导地位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中医中药。解放后,中国政府有关文件,不允许融传统中国医药,中国医药学西医,西医学术转型采用传统中国医学的医院,中国药补灭绝的边缘。这项政策后来被修正到一定程度,并组织在西方培训班,培养了一批专家在医学领域,并在八十年代初期将中国医药加入中国宪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医学的发展远远比西医慢。事实上,解放以来的传统中国医学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人们不乏打着中医的名声发展西医,这是医学界的悲哀,这是中国人的健康悲剧。下面一组数字[2]说明了这一点:1949年,全国中医人员27.6万人,1972年下降到少于21万,1999年33.7万人。50年只增加了6.1万人,增长率22.1%。1949年,西医的工作人员只有8.7万人,后来逐年增加,1999年达169.6万人,50年增长了18倍。1999年全国各地的综合性医院10793所,而只有2449所中国医药医院(不包括一些医学院校的附属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两者差距相差甚远。

中医药是中国文化中最具实践性和济世精神的。五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人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中医学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崇,在中国取得的成就和思想也为世界瞩目。然而,在西医引进后,中医药便开始萎缩衰落,甚至极端的观点直接谴责中医学是巫术。近年来,随着西方国家工业化的完成,人们开始关注现代社会问题,绿色环保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中国传统的自然文化,甚至中医学也重新受到重视。当然,更主要的是好奇功利的意图,而不是审慎的尊重,但是这些变化复兴和扩大了传统中医学的机会。顺应潮流,中医药也欣慰地恢复。

中医义诊不仅能纠正人们对中医的偏见,还能更加合理的配置和利用社会卫生资源: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10次学术年会上[3],专家提出的对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卫生质量目标包括:政府应加大对卫生领域特别是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实施方案与配套措施;关注弱势人群,重视优先卫生领域;建立又要的危机应急处理和干预机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满足居民卫生服务的需求。因此大力推广社区义诊,将缓解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院的压力。

四、传承弘扬中医文化

中国传统医学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源于几千年前的民族医学,是祖国医学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明,它既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也表示着我国精湛的医学技术,有西医学不可替代的优势,被誉为“中国文明的第五大发明”[4](中国社会科学家田森语)。其疗效已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赞同,也是正在向世界大门走出去的传统医学。要使这一医学科学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中医义诊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将中医文化带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亲身体会到中医的好处,从而建立对中医的信任。还必须培养和造就高科技、高层次、高素质的中国医药人才。要想传承中医文化成为一代名医,经典著作是奠基;拜师学习是捷径;临床实践是增强疗效的最佳方法。

(一)读经典夯实基础

自古以来,就没有成功的医家不熟悉的经典之作。因此,大力发展中医药人员,必须要求他们在阅读经典上努力。一是强化《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中医四大名著。中国典籍浩瀚,广泛的内容,医学理论深,要真正学习好,必须有终生为之奋斗不屈的意志和决心。我们的先贤说:“志不强,智不达,”野心不坚定,智慧就达不到。勤能补拙,业精于勤。“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努力工作,不怕困难,才能取得成功。从名老中医汪从献知名于周边县市,天天找他的不低于80人,他充分利用传统中医药,成效明显。尽管如此,他始终坚持每年潜心研究中国古典医学的两个月,结合临床经验写下学习笔记,现已写了十几万字的读书笔记。因此,他的优秀的医疗技术达到遥不可及的地步,被当地群众称为“活神仙”。

(二)拜名师获得捷径

中医学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有众多学派、因人而异的定性定量、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每一个老中医学通过几十年的实践经验积累,每个人都有一套独特的辩证方法,这些实践得来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古代名医,如张仲景,孙思邈等,他们都是经过师承而有所成就。清代名医叶天士,拜过17个老师,终于能够成为一代大医。成为名中医的快捷方式就是拜师,目前国家大力推进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我想更需要跟师特别要从临床经验中学习,学习如何看病,如何处理一些疾病的方法和技巧,这就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很快就使技术大大提高。任何一个科学发展,都是继承与创新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传承产生创新,我们要创新就要很好的继承。中国传统文化都是师带徒,目前的研究生、博士生,我认为这也是师带徒的体现。当然,拜名医要要有一颗很虔诚的心,尊敬的态度,潜心研究,脚踏实地,谦虚和诚实,从而学好传统中医中药。

(三)多实践提升疗效

技术好、疗效高就被群众十里相传,从而成为名医,因为功效才是体现医学的根本标准,而效果主要来源于临床实践。著名医学教授朱良春说:“中医之生命在于学术,学术之根源本于临床,临床水平之检测在于疗效。”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再经过临床诊断和大量的测试及医疗记录,才能学习经验聚丰,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时都能得心应手。当然,它应该是辩证的,熟悉理论指导实践,临床实践反过来又丰富了理论。名医被称为“名”,主要是能比一般的医生更快、更彻底治愈一个常见病症,还有一般的医生不可治愈的绝症,它与临床实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之,中国的学术溯本求源的时候,历史是继承的基础,创新为目标,认真继承中国古典中医理论,注重旧中国的用药经验,以指导临床治疗实践,有效地培养优秀人才。

“医者艺也,医者仁也”追求医术的最高境界使之成为一门艺术,将医学发挥到极致使之惠及众生,以传承与创新中医文化为切入点,营造科学严谨的校园文化氛围,推进校园中医药文化建设,提高学生中医文化的传承,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祖国医学的魅力,传承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读懂医学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这也许是我们医学生一生去努力追求的最高人生目标。不论今后我们的工作是轻松亦或繁重,作为医者,我们都应秉持一样的心境,为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义诊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事,大圣人孔子曾指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后五字可谓义诊的本质意义所在。做好一次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从事爱心义诊的志愿者有必要以此为己任,将爱心与友善薪火生生不息地传递下去。

参考文献:

[1]杨璞.浅谈社区义诊的重要性[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10:90-92.

[2]贾谦,段黎萍,吴运高,杜艳艳,杨巨平.中国中医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战略与管理.2002(01)

[3]Chen Keji(Xiyuan Hospital,China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CHINA.[J]China National Journal of New Gastroenterology 330-332.

[4]王君,宁润生.中国传统医学与文化[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张慧(1995-),女,湖北襄阳人,长沙医学院在读本科生。

课题基金:2015年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省级项目(15Z102)

论文作者:张慧,张跹,蔡慧玲,郑志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  ;  ;  ;  ;  ;  ;  ;  

我国中医医学生开展爱心义诊可行性的研究论文_张慧,张跹,蔡慧玲,郑志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