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逆作法”在旋流池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刘卿

“部分逆作法”在旋流池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刘卿

中机国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0333

摘要:漩流池施工方法有多种,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施工方案是本工程成功的关键。漩流池开工前,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先后对施工方案进行了五次优化,最终确定了“部分逆作法”的施工方案,即先施工护壁桩,将外筒由外向内竖向划为两部分施工,即外层300厚按1.5m一节采用逆作法施工至池底板和外筒相接处,作为钢筋砼护壁。余下800mm厚外筒内侧、底板和内筒从下往上按常规施工至顶部结束。外筒部分利用护壁桩作为竖向支撑,采用逆作法施工,不需要大开挖土方,可以完全确保周边基础正常施工;同时外筒内侧部分和底版、内筒及各层平台及斜柱整体往上施工,减少了施工缝,保证了结构的整体性,能充分保证工程质量。

关键词:旋流池;部分逆作法;措施环梁

1.引言

新钢三期技改300万吨薄板工程是江西省十一五期间重点项目,我公司承建了该项目的转炉部分,即包括从炼钢所需要的各种原料的供应至铸坯输送到热轧为止的主体设施及其配套公辅设施。该工程建筑面积近110000m2,砼量22万m3,钢结构制作和安装量7.2万吨。其中漩流沉淀池是本项目建施工的主要难点之一。本项目采用了“部分逆作法”的施工方案。漩流池从正式破土动工到浇注最后一方砼浇筑完成,仅用2个半月的时间,比业主计划工期提前了近7个月,得到了广泛的好评,用业主的话说“这是创造了新钢建厂以来的一个奇迹……”。

2、工程概况

漩流池内径16m,外径18m,板底标高-22.50m。主要由内、外筒、顶层平台、泵站平台、斜撑、池内铁皮沟等组成。漩流池设计外筒壁厚1000mm,内筒壁厚400mm,底板厚1500mm,内筒通过八根斜柱支撑在外筒底板上。砼强度等级C40,抗渗等级S10。

3、施工工艺流程

“部分逆作法”的总体施工程序为:8根护壁桩施工→施工现场准备→放线定位→第一节土方开挖至-1.5m、吊运→绑扎外筒300mm厚护壁层钢筋→装内模、浇筑混凝土→第二节土方开挖到-3m、吊运→绑扎护壁层钢筋→装内模、浇筑混凝土→同样方法施工至-19.15m→施工池底→从下到上按常规施工外筒800厚池壁、内筒、斜柱及各层平台→顶板及环梁施工→现场清理验收→交付安装。

顶部护壁施工时,由于考虑施工工艺要求,桩顶环梁暂不施工,待池体结构施工至该部位时,将已施工的护壁凿除,再与外筒池壁一道施工。

4、施工要点

4.1.护壁桩施工:护壁桩设计为8根人工挖孔灌注桩,成环行均匀布置在旋流池外侧,与池壁外侧相切。桩基要求严格按设计图纸优先施工,确保桩身强度和入岩深度。

4.2 300mm厚外筒护壁层逆作法施工。

4.2.1 300mm厚外筒护壁层结构计算

由于护壁的厚度t远小于护壁的半径R,护壁可以看成一圆柱型薄壳,在计算内力时,忽略砼材料的非均匀性、塑性和裂缝的影响,假设壳体材料是各向同性的匀质连续弹性体,直接作用在护壁上的荷载,主要是轴对称的径向水压力和土压力,在这种轴对称的荷载下,护壁只会产生轴对称的变形和内力。筒壁中除了环向力以外,不会产生任何其它内力。离壁顶H高度处的环向力Nσ为:

Nσ=π2PKR/8t(1)

Pk -任意高度处侧向荷载(kpa)

R¬—护壁的计算半径(m)本工程 R=8.85m

t—护壁的厚度(mm)本工程 t=300mm

(1)根据地质报告现场地质情况如下:±0.00m~-12.0为回填土,-12.0~-15.0为粉质粘土,-15.0以下为粉砂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各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下:

回填土 重力密度γ1:20.3KN/m3 内摩擦角Ø1:23.20 土的内聚力C1:38kpa

粉质粘土 重力密度γ2:19.69KN/m3 内摩擦角Ø2:21.90 土的内聚力C2:35kpa

(2)侧压力及配筋计算

侧压力计算公式:Pk=γHtg2(450- Øk /2)-2Cktg(450- Øk /2) (2)

式中

Pk -任意高度处侧向荷载(kpa)

r-土的重力密度(KN/m3)

H—深度(m)

Øk—土的内摩擦角(0)

Ck —土的内聚力(KPa)

R¬—护壁的计算半径(m) 本工程 R=8.85m

第一层:±0.00m~-6.0m层

γ1=20.3KN/m3 H=6.0m C1=38kpa Ø 1=23.2

P1=1.38 KPa 代入公式(1)Nσ1=12.2KN

土的侧压力很小,故此段配筋按常规配筋即可,配筋设置为:Ф12@200双层钢筋,竖向钢筋为φ8@200构造筋

第二层:-6.0m~-9.0m(土质同第一层,除H=9m外其它所有参数不变)

计算得 P2=27 KPa 代入公式(1)Nσ2=239.84KN

按公式:AS2=φN0/fy φ为安全系数,取φ=1.4;fy=310×103

AS2=1.4×239.84/(310×103)×106=1083m㎡

配筋设置:设Ф12@200双排受力筋,竖向设φ8@200构造筋

第三层:-9.0~-12.0m(土质同第二层,除H=12.0m外,其它所有参数不变)

计算得:P3=52.84KPa 代入公式(1) Nσ3=467.6KN

配筋计算得:AS3=1.4×467.6/(310×103)×106=2111.8m㎡

配筋设置:设Ф14@150双层钢筋(竖向钢筋为φ10@200构造筋)AˊS3=2154m㎡

验算得:AˊS3>AS3 满足要求

选Φ14@200双排受力筋,竖向设置φ10@200构造筋

第四层:-12.0~-15.0m(土质变为粉质粘土)

γ2=19.69/cm3 内摩擦角Ø2=21.9 内聚力C2=35 KPa

P4=(γ1h1+γ2h2)tg2(45°-Ø2/2)-2×35tg(45°-21.9/2)

=302.4×0.6762-70×0.676

=138.2-47.32

=90.88KPa

将P4代入公式1 Nσ4= 804.3KN

配筋计算得:AS4=1.4×804.3/(310×103)×106=3632mm2

选Φ20@170 双排钢筋 AˊS4 =3768mm2

AˊS4>AS4 满足要求

选配Φ20@170双排主筋,竖向设置φ10@200构造筋

-15m以下土质为粉砂岩,土层比较稳定,可不作配筋验算,护壁配筋按第一层-6.0m以上作法即可。

4.2.2 垂直运输设施的布置

在漩流池中轴线上采用贝雷梁、轨道梁、电动葫芦和钢门架拼装一台22m跨5T龙门吊,满足现场土方开挖,钢筋、模板等材料垂直运输的需要。龙门吊固定漩流池中轴线上,通过电动葫芦在轨道梁下的移动来转运材料。龙门吊在使用前要经过严格的计算,确保施工安全,具体情况见附图。

4.2.3 漩流池土石方工程施工

漩流池第一节土方采用反铲开挖至-1.2m,破护壁桩头,施工桩顶“措施环梁”和第一节护壁。桩顶“措施环梁”配筋可参考漩流池顶部环梁做法,主要是承担外筒护壁层重量,施工前要经过严格的计算,确保施工安全。同时为方便施工,“措施环梁”设置为1.2m宽。桩顶“措施环梁”砼浇筑前要预埋好龙门吊钢门架柱和砼浇筑移动斗车轨道埋件,保证下节土方和护壁砼的正常施工。

桩顶桩顶“措施环梁”和第一节护壁砼浇筑后,在环梁顶安装龙门吊和移动斗车轨道。同时在“措施环梁”外侧周圈设置好排水沟和集水井,保证现场排水通畅。

龙门吊安装完毕,经检验合格后,将一台PS60小型反铲吊入坑内分节开挖土方,采用用龙门吊和钢料斗进行垂直运输转土,自卸汽车运输至业主指定地点卸土,依次往复直至漩流池池底。

土方开挖到中风化粉砂岩时采用静态爆破法分层松动,然后再用反铲开挖,逐层清理出工作面。为确保施工安全,土方爆破由专业的爆破施工队进行施工。基坑内壁的土石方要采取人工挖掏,不扰动原土,以形成自然土模。

4.2.4 外筒护壁模板工程

外筒护壁模板采用1.5m *1.2m*3mm厚定制钢模,钢模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钢模顶部应留300mm高砼浇筑口,用钢模设置斜形接料口,接料口高于上节护壁砼200mm,保证上下节砼能有效连接。护壁底模在挖土时用人工修整夯实,然厚铺150mm厚砂层,侧模立在砂层上,侧模底部外侧用1:2水泥砂浆封堵,防止漏浆。铺设砂层为了保证护壁撤模后,砼底部容易清洗干净,在浇筑下节护壁砼时能良好连接。

4.2.4 外筒护壁钢筋、砼工程施工

外筒护壁钢筋严格按要求配置,钢筋竖向连接方式采用搭接。进行下接护壁钢筋绑扎之前,应将上节护壁的预留钢筋和护壁底部砼清洗干净,同时确保上下节护壁钢筋搭接规范。护壁底部砼在下接砼浇灌要将松散的砼凿除并清洗干净。护壁砼采用搅拌车运输至现场,然后用手推车卸至活动料斗内,用串桶下料,料斗沿轨道由远至近连续浇灌。砼拆模后,应及时将该节护壁上端接料口处凸出的砼凿平。

4.3 底板、内筒、斜柱、各层平台及外筒内侧结构施工

外筒内侧和内筒外侧模板采用定型钢模,其他采用18mm厚双面覆膜竹夹模板,砼采用汽车泵浇筑,按常规从下往上施工。

4.4 施工注意事项

4.4.1 根据逆作法的工艺特点,下节混凝土由于收缩、下沉等原因,两者之间的水平施工缝易于产生微裂缝而难以密实,上下节相交处设置特制的斜向模板,以保证“假牛腿”顶面高出施工缝20cm,拆模后及时凿除。;

4.4.2 底板、内筒、斜柱、各层平台及外筒内侧结构施工时,应量少留施工缝,内外筒水平施工缝处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防止发生渗漏。

结束语

本工程充分利用旋流池圆形结构特点,将外筒池壁分为两部分,外侧通过挖护壁桩承受竖向荷载采用逆作法施工,作为外筒内侧、内筒及各层平台施工的内撑支护体系。由于圆形筒体受力以受压为主,更符合混凝土抗压强度高的特性,从而省掉了内支撑或锚杆支护,也保证了周边基础的正常施工。因而无论从安全可靠性方面还是缩短工期、节省费用上都是本工程最为理想的方案。

论文作者:刘卿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5

标签:;  ;  ;  ;  ;  ;  ;  ;  

“部分逆作法”在旋流池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刘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