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的母亲用爱创造生命的奇迹_生命的奇迹论文

坚强的母亲用爱创造生命的奇迹_生命的奇迹论文

坚强母亲用爱创造生命的奇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坚强论文,母亲论文,奇迹论文,生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不向厄运低头

她是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下岗女工,她又是一位普通盲人的母亲,在她的儿子肖毅9岁失去了光明时,她承受着内心巨大的痛苦,用坚韧不屈的毅力和信念为儿子撑起了一片光明的天空。她用6年时间,为失明的儿子读了1000多册中外名著,同时培养儿子考上大学,扶持儿子创业,开办盲人推拿室……这位母亲就是荣获首届“中国优秀母亲”称号的周云玲女士。

牵着儿子的手走进盲校

周云玲的家住在南京市来凤街,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夫妻俩在国企上班,儿子肖毅活泼可爱。但1993年一场大病夺去肖毅的光明,那年孩子才9岁。从此,一个幸福的家庭陷进了深深的苦难之中。

那时,肖毅上小学四年级,在一次期末考试中,教语文的杨老师吃惊地发现:肖毅的试卷答案很多都没按格填写,有的甚至与题目重叠了。杨老师以为肖毅是眼睛斜视,因此建议他的父母带孩子到医院看看。尽管不相信肖毅会有毛病,父亲肖德钧和母亲周云玲还是领着他到南京儿童医院作检查,诊断结果是先天性青光眼和视神经萎缩,左眼视力为0.6,右眼已失明。听到这坏消息,周云玲当场失声痛哭,至今她都不敢回想当时的情景。

紧接着夫妻俩又带着儿子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复查,结果与儿童医院诊断吻合,主检医生卞春及教授说肖毅的眼睛要尽快动手术,稍有延误,将来会双眼全部失明。卞教授为肖毅的手术做得很成功,眼前一片黑暗的肖毅躺在病床上总是不停地问:“妈妈,我怎么什么都看不见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

在医院里肖毅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坏,常常哭闹,有一天,周云玲的爱人在医院门口的书滩上无意间买了一本故事书,为了安抚孩子,周云玲便给孩子读了起来,没想到肖毅听着听着,便停止了哭闹,渐渐地平静下来。

出院回家休息了半个月后,肖毅的天空又恢复了明亮,他又回到了想念已久的西城小学,但肖毅万万没想到,9个月后的一天下午,他正在室外上体育课时, 忽然间太阳没了,他的眼前一片黑暗,任凭他怎样揉眼睛,世界还是漆黑一团。

被老师及时送回家的肖毅,沉闷得一句话也不说。爸爸妈妈安慰他在家好好休息几天,他还是不停地哭闹着。孩子的眼睛瞎了,妈妈的世界也一下坍塌了。周云玲痛苦极了,肖毅这么小,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最终在爸爸妈妈的劝慰下,肖毅上了盲校。艰难而又生硬的盲文,让肖毅最初吃了不少苦。妈妈放心不下儿子,便让肖毅走读,从此以后,周云玲每天都牵着儿子的手接送他上学、回家。

6年,为儿子读了1000多本中外名著

在盲校读书期间,周云玲为了安抚肖毅,给他买了很多故事书,那些短小的故事,丰富着小肖毅的内心世界。听妈妈读书已成了他每天的例行功课。但每天一读就是两三个小时,时间长了,妈妈的阅读让肖毅觉得干涩没有感情。于是,他开始要求妈妈先在家温习一遍后再读给他听。为了满足儿子的这份要求,白天,周云玲关上窗帘,开始用充满感情的声音预习晚上给儿子读的文章,有时候,声情并茂的她读到激动之处还不断地挥舞着手臂。《海的女儿》《白雪公主》《一千零一夜》之类的儿童文学作品,肖毅都听过了。肖毅渴望着和外面的世界接触,最好的方式便是通过妈妈的阅读为他在黑暗世界里打开一扇明亮的窗。

就在那时,肖毅遇到了一位对他影响很大的人,他就是教自己语文的胡孔浩老师。此时的肖毅,仍处于自卑与痛苦中不能自拔。就在这个时候,胡老师走进了他的内心。他告诉肖毅,痛苦就像山一样,水一样,是这个世界上客观存在的东西,既然你无法回避,何不把它当作一件艺术品来把玩。虽然肖毅起初有些不懂,但胡老师的这席话就像肖毅心灵世界的一盏明灯,时时照亮他前行的道路,他也开始喜欢接触这个慈祥的长者了。胡孔浩发现肖毅酷爱读书,为了提高他的文学修养,便给他开了书单,如《老人与海》、《铁皮鼓》、《羊脂球》,还有白先勇的《台北人》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于是在昏黄的街灯下,水西门附近的旧书摊就成了周云玲经常光顾的地方。

有时为了替儿子搜集一些文学名著,周云玲便在南京很多大小书店里寻找。儿子开出的读书单越来越多了,周云玲几乎跑遍了整个南京城。每一次购到文学书籍,周云玲便会满怀喜悦地连冲带跑赶回家中。有一次她由于过度兴奋,连人带车撞到了大树上,被摔得鼻青脸肿,可她顾不得疼痛,一刻不停地赶往家中。因为每一本书,都是儿子的精神食粮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肖毅对书的兴趣越来越大,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渐渐地,只有初中水平的周云玲难以应付了。为了读通这些中外名著,每天她都要先预习,遇到不懂之处到处向老师请教,到图书馆去查抄资料。还买来工具书和文学鉴赏之类的书籍,以提高自己。那段日子,周云玲夫妇下班后不顾一天的劳累,一个给孩子读文学作品,一个帮着翻书查找资料。家里充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6年来, 她为儿子读了1000多册中外名著,家里的书摞起来比肖毅还高。

肖毅15岁那年,江苏教育电视台有个诗歌讲座的栏目,他清楚地记得主持人是首都师范大学许自强教授。那时,只要节目播出时间一到,他就搬着小凳子安静地坐在电视机前入神地听着,许教授的讲座让肖毅受益匪浅,渐渐地肖毅抑制不住对诗歌的激情,也想试着写写诗,于是他将自己创作的第一首诗《如果》念给母亲听,周云玲听后吃惊地望着儿子说:“儿啊,这是情诗,你早恋了。”“不,妈妈,这不是情诗,这首诗表达了我对生命女神的向往。”

面对儿子每天喷涌的诗句,周云玲自然又多了一项任务,记录和整理儿子的诗作,但她有时候来不及记录,但又不忍心扰乱儿子的灵感。当时,周云玲夫妇已双双下岗,但她还是毫不犹豫用家中所有积蓄买了一台电脑,并安装了盲人计算机系统。肖毅学会使用电脑后,开始写作。有了电脑,肖毅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沉浸在了文学的世界。那段日子,肖毅一发不可收,一年多时间里竟写下了100多首诗。

肖毅决定将自己的第一首处女作《如果》拿到外面去发表,父母都表示赞同。为了不打击儿子写诗的积极性,周云玲告诉肖毅她给安徽《诗家》的编辑写了一封信,介绍了儿子的病。肖毅接过信来将它撕得粉碎,他说他要凭自己的能力,而不想让人用同情来发表自己的诗。最终母子达成协议:写封信给编辑,但只写一句话:“这是一个16岁少年的最初的创作。”

没多久,安徽《诗家》的编辑便回复要肖毅的简介和照片,并在头版刊发肖毅的《如果》等四首诗。自从作品发表后,很多人都写信想和他做朋友,看着那些真诚的来信,肖毅的心灵窗口渐渐打开了。没多久,《读者》编辑呼岩鸾看了肖毅的诗作后认为他的诗颇有气势,抒情味也浓,便来信指点和鼓励,这令肖毅的信心大增。周云玲欣喜地感到,孩子进步了,从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盲人成为一个坚强的男子汉。

就在这一年最后的一个季节,肖毅的创作获得了大丰收:《朋友》在2000年世界汉诗大赛上荣获一等奖:《是》被当代作家、诗人代表作陈列馆永久性收藏:《赫尔库伦之歌》等20首作品被选入《中华诗词家词典》:《无法悲伤》等7 首被昆仑出版社收入选集,个人小传被编入《中国专家》,并成为江苏省作家协会的会员。两年来,肖毅创作了二百多首诗歌,并顺利考取了鲁迅文学院中国少年作家班。

扶持儿子创业回报社会

肖毅踏上文学之路后,毕淑敏、黄蓓佳、冯亦同等著名作家为肖毅的诗集出版作序、写诗评、题字,鼓励肖毅创作。作家毕淑敏在给肖毅的题字中这样写道:“从你的身上,我看到生命的顽强与灿烂。”作家黄蓓佳在为肖毅诗集写的序言中充满期待和鼓励:“他是个少年诗人,属于他的日子那么漫长,亲情、友情和爱情,无数的人间奇境等待他体验,他的生命会因为文学而精彩,文学也会因为他的走进而开颜。”

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知道肖毅的事迹后,于2001年11月2日来宁见面会上亲切地接见了他们母子二人,并合影留念。他称赞周云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鼓励肖毅多出作品,出好作品。并题字相赠,“实境何如意境,心明远胜目明”。余老先生这句充满哲理的赠言,使周云玲受到极大的鼓舞。面对鲜花和掌声,周云玲为儿子肖毅感到自豪,同时也为全家13年来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而感慨万千了。她常对孩子说:“是学习改变了我们的处境,是知识充实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是社会关爱给我们以无穷的信心和力量。”

在周云玲生日的那天,儿子挺神秘地送了她一件礼物。这是他写给母亲的一首诗:“感谢冰雪消融的季节/我依偎在你胸前/虽然看不见你的面容/却能听到你激昂的心弦/妈妈/你就是春天/记得妈妈常说/我是你的眼睛/你是我的生命。”泪水蓄满了周云玲的双眼,谢谢孩子。对她来说,这是天下最珍贵的礼物啊!

周云玲在给肖毅读书时,肖毅了解到妇联组织开展的“1+1的春蕾行动”,于是就在母亲的生日这天,和她商量好省出生活费,资助南京农村的一位困难女孩完成学业,至今已有6年了。去年,肖毅还用残联发给他的奖励费帮助这位女孩, 如今,这个女孩已经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县重点高中。

时光荏苒,肖毅已是个23岁的小伙子了,如今从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炙推拿学专业毕业的他在周云玲的帮助下,开起了一家盲人保健推拿室。他不但以一技之长养活了自己,支撑了家庭,也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的公益活动奉献着。周云玲每天就在儿子的诊所里忙碌着。小小的诊所已小有名气,周围的群众无不称道。2005年,肖毅光荣地当选为南京好市民。更令人欣慰的是一本杂志刊登了肖毅的故事后,肖毅的坚强深深打动了远在湖南瑶族自治县的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让他迎来了一份真挚的爱情。

对于未来的生活肖毅充满了信心,虽然工作很忙,他仍然每天坚持看上三四个小时的书,他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写一部长篇小说,并将自己的推拿事业做得更大。

原载《好家长·青春期教育》(南京),2007.6.6~8

标签:;  

坚强的母亲用爱创造生命的奇迹_生命的奇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