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以浙江省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浙江省论文,为例论文,竞争力论文,评价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浙江省是中国经济最活跃、人均GDP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浙江省已从普通的农业省发展成工业为主的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列。浙江省作为我国的旅游重点省份,并且将旅游产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发展多年,已经取得了较为客观的成绩,跻身全国前列。2007年,浙江省旅游综合实力列全国第四(仅次于江苏、广东、北京),浙江省提出了“要到2012年率先在全国建成旅游强省”的宏伟目标。虽然成绩斐然,但是本省内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有待于解决。这对于浙江今后的旅游发展,因地制宜地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浙江省的旅游研究,代表性成果有张海霞[1]《区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孙睦优[2]《浙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马丽卿、毛宗祺[3]《浙江旅游业现状及融入长三角旅游圈的策略》等,这些文献中包括很多政策性的建议,但是并没有从定量的角度,量化省内城市所具有的竞争力。本人在研究前人文献时,发现大多数文献是以长三角为主体来进行旅游分析,并没有过多的涉及浙江省内的一些非长三角城市群的旅游情况。本文从浙江省的整体角度出发,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为分析单元,以2007年的旅游统计资料为依据,就全省的城市旅游竞争力问题试作比较研究。
二、建立指标体系
(一)评价方法
本文采取SPSS11.0社会经济统计软件中的主成分法(Principle Component)来分析浙江省旅游竞争力的市际差异。主成分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线性变换设法将原来的变量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独立的几个综合变量来代替原来的变量,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从中可以取几个较少的综合变量,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变量的信息。通常以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5%或是特征值大于等于1所对应的变量。作为主成分数量的确定标准,以避开变量间共线性问题,提取数据的主要信息[4]。主成分法将众多指标转化为几个互相独立的综合指标,避免了指标间的信息重叠,以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以各主成分得分的加权求和作为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克服了人为确定指标权重的主观性。综合得分越高,说明该市的旅游竞争力越高,反之越低。
(二)指标体系的选取
由于旅游活动的综合性,要衡量一个地区的旅游竞争力,相应的指标体系应当相对完整,应全面揭示城市的旅游发展状况[5]。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指标体系来反映某地区的旅游综合实力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为了使评价结果更具有科学客观性,更符合实际,借鉴前人的研究思路,兼顾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采用多个统计指标,从旅游收入、旅游人数、旅游接待设施、旅游组织能力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建立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6]。采用2007年浙江省旅游局公布的数据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选用4类共10个评价指标(见表1)作为反映浙江旅游经济综合实力的信息与特征:(1)旅游收入。这类指标主要反映区域旅游经济实力的综合水平。
三、综合竞争力的测评
基于数据的可获性,本文对浙江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研究分析的样本数据如表2所示。
把原始数据标准化后,采用SPSS11.0社会经济统计软件进行计算,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提取主成分。结果显示,第一个主成分解释了总变异的94.04%;第二个主成分的特征根为虽然解释了总变异的3.26%,但特征根小于1,其解释力度不如直接引入原变量大。第一主成分提取了原始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对等指标的载荷系数均在0.96以上,表明旅游发展规模与接待能力对浙江省竞争力影响较大。本文选择正交旋转(Varimax),用回归法计算出第一主成分得分,作为各地级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得分(见表3)。
从表4可以看出:(1)杭州、宁波等2个地级市的综合得分在0分以上,杭州的得分远高于宁波,表明这2个地级市在旅游收入、旅游人数、旅游组织能力、旅游接待设施等方面的竞争力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杭州是省会城市,宁波是省内的重要港口,也是浙江省经济的重要引擎,在省内旅游份额中占到了一半之多,可见浙江省内的旅游竞争力具有高度的集聚性。(2)另外9个地级市的综合得分均小于0,其中包括长江三角洲的温州、绍兴、台州、嘉兴、舟山5市。尽管这些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旅游需求较旺,但由于旅游相应的配套还相对缺乏,城市旅游吸引力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其他城市由于地处长江三角洲以外,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区域交通条件较差、旅游组织接待能力有限,旅游发展规模受到制约,旅游竞争力相对较低。
四、旅游竞争力聚类分析评估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依据样品或指标(变量)之间的相似性(或亲疏程度)进行分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有系统聚类法、动态聚类法、模糊聚类法、图论聚类法等,本文采用的是最常用、最基本的系统聚类法分析法(Hierarchical Cluster)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进行聚类分析[7]。其原理是根据变量之间的相似性或差异性,从性质最接近的两个行政单元开始,把浙江省所有地级市进行聚类。选用欧几里得距离(Euclidean distance)将原始数据标准化,用组间连接法(Between-groups linkage)来归并样本,结合标准化的原始数据,把浙江省的地级市根据旅游竞争能力划分为4个类型(见表5)。可以看出聚类分析划分的类型基本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吻合,也与实际情况相符。
(一)旅游经济高度发达地区
这类地区仅包括杭州市。在主成分分析中,杭州在10项评价指标体系中,绝大部分指标都居首位。杭州市作为浙江省的省会,是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同时又作为八大著名古都,有着很深的历史积淀;“人间天堂”的美誉也让杭州的旅游名片更加出彩。这里各类旅游资源都较为丰富,旅游经济高度发达也在情理之中。
(二)旅游经济发达地区
这类地区仅包括宁波市。宁波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对外港口,从唐代开始就一直处于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之列。作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在旅游资源上也在省内名列前茅,如河姆渡遗址、三江口、太湖等国家级省级著名风景名胜区。从以上分类可以看出,全省只有杭州和宁波两地的综合评分为正值,暂且可以归为一大类,即旅游经济发达地区。考察两市10项二级指标,两市的比重均占到省内总值的一半左右,其中较为重要指标之一的旅游总收入占到了全省旅游总收入的一半。这两市是浙江旅游经济的重要引擎。但同时这也说明浙江省旅游对外宣传的整体效果不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处在较低水平。
(三)旅游经济发展中地区
这类地区包括嘉兴、金华、台州、绍兴、温州五市。这类城市旅游的发展程度次于旅游经济发达地区,但经济较为发达,五市中有四个均属长三角城市群,对外联系比较强,旅游基础设施与接待能力均有一定的实力。2007年,五市的国内旅游收入占到全省旅游收入的42.2%,接待游客总量也占到了全省总量的44.2%。其中,温州的国内旅游收入指标达189.8亿元,仅次于杭州、宁波,居全省第三位。并且加之温州的地理区位好,交通便利,经济较为发达,特别是制造业发达,外来人口多。金华的旅游外汇收入达0.27亿美元,居全省第三,并且外国游客数量和星级宾馆数也均居全省第三位。
(四)旅游经济欠发达地区
该类地区包括湖州、衢州、舟山、丽水四个城市。此类地区最显著的旅游竞争力体现在旅游资源方面。四个城市中,衢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而舟山和湖州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丽水市拥有的26个国家级A级旅游区,数量仅次于杭州,居全省第二。四城市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具有一批质量上乘、知名度高的旅游产品,因此在游客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但因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的影响,总体的旅游竞争力还有待于加强,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从二级指标的数据来看,该类地区旅游收入仅占全省总收入的12.9%,而从旅游接待能力来看,四城市差距还是相当大的,国内旅行社数量不到全省总数的五分之一,国际社数量仅占4.8%。
五、对策与建议
(一)合理定位,明确规划
对杭州旅游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更应充分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对外开放和人才方面的综合优势,以满足国内外旅游需求为目标,拓宽旅游市场,考虑新型的会展旅游和休闲旅游。尤其是利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杭州西湖博览会及休闲博览会等一系列的会展契机,深度开发杭州的会展旅游,使杭州的旅游内容更加充实。对于宁波这类旅游经济发达的城市,首要任务应该是充分发挥作为省内次级旅游中心的作用,除了完善自身的旅游经济之外,还应该向Ⅲ类、Ⅳ类地区输送客源,使得客流能在本省内部有效流动,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嘉兴、金华、台州、绍兴、温州这类旅游经济发展中地区,应当适当依靠长三角大城市群,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充分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重点扶持一批主题突出、优势独特、能够形成国际影响的旅游项目,开发更多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旅游消费。并且要加强核心景点景区建设和市际旅游合作,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增设旅游消费项目,开拓旅游市场,提高旅游收入。而湖州、衢州、舟山、丽水等旅游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应该既需要有目的地整合旅游资源,特别是在旅游产品的设计、包装、宣传等方面还亟待提高。并且需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区外交通和旅游接待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旅游环境、培育旅游市场,提高旅游业的整体水平。
(二)区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协调发展
一方面从浙江省自身内部调整角度来说,要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市际旅游经济不平衡的现状,要加速形成以杭州为一级中心,以宁波、温州、金华为二级中心,以各级旅游城市为支撑点的全省旅游中心地体系。政府要在引资、贷款、税收、土地使用方面对旅游业提供政策性支持,一方面巩固杭州作为省域旅游组织中心、服务中心、高端旅游产品供给中心和国际游客接待中心的地位;另一方面,大力打造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会展商务为主要功能的环杭州湾旅游区,以生态文化为主要内涵的金衢丽旅游区、以瓯越风情、海韵渔情、现代商情为重要特色的温台舟滨海旅游区,从而充分展现山水浙江、文化浙江、商务浙江、海洋浙江的风采。另一方面,从依托长三角都市圈的关系角度来说,以保持浙江独特的旅游特色源为前提,从大环境、大区域、大旅游的角度出发,进一步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的总体战略规划。使省内七个已在长三角城市群之列的城市依靠这个平台更快的发展,而另外的不在长三角之列的城市,则应该开发自身的特别旅游精品,来吸纳更多的长三角游客流进入自身市场,从而达到互补、互动、互利、互赢的目的,共同打造浙江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