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气工程中的自控设备电磁干扰研究势在必行,使解决电气工程设备运行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对于提升电气工程设备的运行效率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因而在电气工程自控设备电磁干扰问题研究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电气设备运行的环境因素,通过合理的设计电气设备线路与电路结构来提升自控设备的抗干扰能够,从而确保电气工程设备的基本运行效率。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电气工程中自控设备电磁干扰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控设备,电磁干扰
1电气工程中自控设备存在的干扰因素
1.1交变磁场
受载体差异的限制,不同的载体所产生的干扰有着一定的差异,可根据载体的不同来划分辐射的干扰。在干扰产生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借助具有一定的传播能力的载体进行辐射干扰。而公共阻抗的传播则并不相同,需以电磁波为主要的载体结构,由于传播形式的不同,在相对稳定环境条件下,可将不同的载体进行转换,而该类型的转换磁场的变化,引起传播形态的变化,这便产生了交变磁场。
1.2内外干扰
内外干扰在电气工程自动设备运行中较为常见,其产生的原因也相对较多,根据干扰形式的差异,主要将电磁干扰分为内部干扰及外部干扰两种。内部干扰顾名思义即在设备运行内部产生干扰,其干扰结构主要由生产工艺及元件的布置组成,通过对系统内部结构的电磁传导来形成干扰。外部干扰主要由辐射及高压电设备组成,由于自控系统设计趋于开放化,所以在运行过程中,易收到周围设备电磁波的干扰,这边降低了自控设备的基本运行效率。
1.3地电位差
地电位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备故障而未能对其进行及时的解决,这便产生了地电位差的问题。该问题的产生主要由电路设备组成。由于部分自控设备的电压并不恒定,使其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较大波动,此时便对电路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如电力故障未能及时有效的排除,则会在系统内部产生一定的妨碍电流,这边对设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此时回路系统电压及电力稳定性将逐步下降,此时设备的自控系统将受到一定的限制,继而使其无法有效的运行。
1.4信号模式
信号模式的组成主要由共模干扰及差模干扰为主。共模干扰的产生主要由网络设备运行的地电位波动而产生,继而造成较为严重的干扰,此时设备便无法按照实际的要求正常运行,因而被称之为地干扰。差模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线路设计过长,导致信号传输过程中在互感耦合阶段产生。在此过程中设备无法接受有效的指令信号,从而干扰了设备的稳定运行。
1.5二次回路
二次回路干扰问题与电感元件有着一定联系,在其经过连接的电感元件时,会产生一定的干扰电压,该电压强度较高,如在此过程中产生电感元件断开的情况,则会在断开的阶段产生极为强烈的干扰电压,此时高强度的干扰电压便对回路系统的整体结构产生影响,继而使自控设备失去实际的重要作用。因而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对电路干扰问题加以解决,以便于避免因电感元件电压强度过高问题而对自动设备的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电气工程中自控设备应采取的抗电磁干扰措施
2.1印刷板及电路布局方面
电压输出过大直接对自控设备的运行产生影响,因而在相关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基本电容量,通过增加印刷电路板厚度的方式,来对印刷电路板进行叠加,以便于为系统控制的干扰问题留下一定的空间结构,这便能够有效的解决电压过大而导致自控设备失效及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在电力设备检查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不仅要对线路的完整性加以检测,同时对结构布局的合理性也应充分的检查,以便于降低其产生各大干扰因素的概率。对于结构设计不合理的线路布局可采取优化调整的办法,如仍无法有效的解决,则需对其进行舍弃,从而避免其对设备的整体运行效益产生影响。在实际工作中,相关技术人员要做好电路设备的定期检查,通过对设备的研究与分析,来制定有效的设备管理与优化方案,继而避免因自控设备与布线的接触,而产生干扰问题。
2.2 电源使用方面
在电源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电力设备的特殊性会产生一定的电磁效应,此时便会对自控设备的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对周边设备的布局应用合理性进行研究,以此降低电磁效应对自控设备的影响。首先要对设备的连接线基本质量进行检验,在确保其质量达标的情况下,方可进行设备的运行。如在实际的检验过程中,开关的连接线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则需对其进行及时的更替,以便于在最基础的环节上避免干扰因素的发生。其次,电路指示灯对设备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在电路设计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到指示灯的相关干扰问题,从而将内部干扰的概率有所降低,进而提升设备的运行的有效性。最后要按照自控设备运行的基本需要,做好屏蔽线路的应用于研究工作,通过选用适宜的屏蔽线路来提高设备的抗干扰性。在此过程中电源开关布局也应及时的纳入设备的电路规范设计中,继而降低电源开关对自控设备产生的磁场效应及其影响。
2.3信号传输方面
自控设备运行的信号传输影响较为严重,因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首先需对线路长短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提高信号传输的绝缘效果,来降低信号干扰产生的概率。其次是选择绝缘性较好及长度适中的线路作为线路布局结构,以便于提高设备抗干扰的整体性。再次,要对易于产生干扰的信号源进行有效的隔离与屏蔽,应充分考虑线路的应用特点,从而使线路设备的合理性有所提升。最后要选用具备一定效果的金属板对自控设备周边信号进行屏蔽,进而建立完善的信号屏蔽系统。在此过程中需注意信号传输屏蔽系统的设计需避免对其余设备的运行产生影响,继而使自控设备稳定运行的同时,能够为其余设备的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
3结束语
电气工程中的自控设备电磁干扰研究势在必行,使解决电气工程设备运行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对于提升电气工程设备的运行效率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因而在电气工程自控设备电磁干扰问题研究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电气设备运行的环境因素,通过合理的设计电气设备线路与电路结构来提升自控设备的抗干扰能够,从而确保电气工程设备的基本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胡宇卿.变电站微机保护及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干扰分析[J].通讯世界,2017(3).
[2]王强.电气工程中自动化设备的抗干扰措施分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5(65):00123.
论文作者:张国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3
标签:设备论文; 干扰论文; 自控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电气工程论文; 线路论文; 信号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