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论文_刘曼青

(曲靖市罗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曲靖655800)

【摘要】 目的 探究对艾滋病患者应用个体化延续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间在我县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68例,按随机投掷法给予分组,对照组34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34例在一般护理中增加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比两组生存质量。结果 个体化延续护理后研究组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服药后不良反应的耐受性、生活质量、人际关系、精神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得到提高,P<0.05。结论 通过个体化延续护理的应用提高了患者后期生存质量。

【关键词】个体化延续护理;艾滋病;生存质量;影响

艾滋病是全球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及社会问题之一,由于传统思想,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备受排斥、歧视,该病是一种慢性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只有终生服用抗病毒治疗。此病是一种慢性病,周期长,除生理上的折磨,家庭上负担外,对医护人员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为改善该病患者后期生存质量,提升护理服务,本次研究将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艾滋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半数在一般护理中增加个体化延续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68例均为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患者按随机投掷法给予分组,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23-43岁,平均年龄为(33.2±5.3)岁。研究组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为(33.2±5.4)岁。上述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观察期间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用抗病毒药物,并告知具体禁忌,并告知复查时间。研究组:除一般护理,增加(1)小组成立:首先遵循自愿的原则邀请成员参与小组,要求成员必须有中级职称,临床经验及沟通技巧足,工作积极主动且认真负责,包括主管医生2名、随访管理咨询2名,1名营养咨询师,所有小组人员均进行前期的培训,熟悉感染者家庭情况、电话随访、健康宣教的流程。(2)档案建立:将两组患者的体重、健康情况、文化、饮食习惯、身高、工作、爱好等信息存档,便于后期的管理与个性化干预。(2)流程职责:由主管医生在患者离院时进行综合评估后为其开具医嘱,随访管理咨询者发放手册并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加深对疾病的了解,后期对患者进行家庭、电话随访,建立感染者QQ群(让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办公室感染者专用电话发短信等方式进行跟踪指导信息整合后进行小组的讨论,并给予针对性的意见与干预措施。(3)实施步骤:a: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安慰,询问患者的心理感受,加强沟通并注意倾听,使患者能够感到关心、包容,并应用手势、眼神、鼓励的言语等向患者表示同情与安慰,树立良好的社交态度与心态。b:疾病解惑:根据患者的情况,叮嘱其定期复查肝功和肾功,酌情调整用药,并向患者解释原因,回答患者对疾病存在的疑惑,讲解治疗的必要性。讲解服用抗病毒药物前三个月的副反应,不必惊慌,更不能自行停药(否则会产生耐药性)。每天大量喝水,改在晚间睡前服药,可以减轻副作用。三个月以后身体基本就适应了。c:营养及锻炼: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由营养师制定出一套合适的饮食方案,并增加相应的运动方案,有氧运动,太极、散步等均是很好的选择,不应感到累为原则。(4)时间:护理干预的实施时间从HIV确证后、服用抗病毒药物开始,,首月每周一次,次月至6月为两周一次,半年后每三个月随访一次,随访至生命终结,每次随访时间不少于半小时。日常以QQ群(我们为患者建立了个QQ群—心灵驿站)、手机短信等平台进行沟通,传递最新的信息,每隔三个月举办病友会—艾滋病感染者小组活动一次,并请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介绍自身情况,产生榜样效应。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生存质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1]:评估包括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对药物副作用的耐受性、精神、生理功能、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周围环境等方面,满分为100分,均为正向得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生存质量 护理后研究组躯体健康、人际、生理功能、精神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得到提高,P<0.05。

两组生存质量对比(n=34,分)

3 讨论

艾滋病并发症发生率、患病率、病死率较高,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由于艾滋病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CD4T细胞)的破坏引起。艾滋病主要由性、血液和母婴传播三种传播方式。[2]艾滋病患者心理负担较重,一旦得知自己感染上此病,极易产生抑郁、焦虑、绝望、恐惧等负性情绪,严重患者可出现自杀、报复社会等极端行为,对社会公众及患者本身安全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现有的临床护理模式仅限于患者住院期间,而且对患者的心理状况无暇顾及,对患者出院后的情况了解较少,无法及时正确的给予指导与干预措施。延续性个体化护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需要及医疗转型出现的整体护理模式,将院内的治疗护理延续到社区及家庭,注重住院、出院后护理的协调、连续及整体性,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心态及生活习惯[3]。本次研究中,建立了专门的应对小组及资料库,由专业的主管医师、随访咨询者、营养师组成,为后期的治疗保驾护航,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心理上的护理为患者提供了情感宣泄的平台,舒缓心理压力,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应用言语引导激励,同时知识宣教增加了患者获取疾病知识的途径,增加疾病的认知;由营养师给予专业的饮食建议,积极锻炼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病友会—艾滋病感染者小组活动的举行为患者带来了娱乐活动,使患者敢于交流,并分享自身的治疗控制经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有相关研究显示[4],个体化延续护理的应用降低了患者负性情绪,提升了满意度及后期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资料进行评估,结合小组讨论的方式为患者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供了高质量、针对性的延续护理,患者治疗态度从被动转为主动,心态积极,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后期生存质量优势明显,本次研究结果与文献一致。

总结上述可知,延续性个体化护理的应用增加了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坚持耐受服药后的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对生活的信心。值得大家在HIV感染者随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马雪莲(综述).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1):1441-1444.

[2]石柳春,陆雪萍,陈登翠等.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454-1456.

[3]朱凌云,汤丽萍,束玲玲等.一例艾滋病并发颅脑损伤致运动性失语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8):2146-2147.

[4]陈春红,许日波.个体化延续护理改善AIDS/TB双重感染患者生存质量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6):62-63.

论文作者:刘曼青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9月下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0

标签:;  ;  ;  ;  ;  ;  ;  ;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论文_刘曼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