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_公有制论文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_公有制论文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集体论文,理论论文,经济论文,丰富和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结晶。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邓小平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十多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出发,作出了一系列英明的决策,创造了许多重要的经验,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首要课题,这个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首创的,是由邓小平首先提出来,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正式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的阶段。”党的十三大报告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五大报告又进一步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行深入阐述,有许多新的构思和独创性的提法,集中体现在:(一)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基石,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邓小平理论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二)紧紧抓住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精髓和实质,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个在中国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党的基本路线。(四)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内涵,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基本特征、历史任务和发展过程。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出了九个“是”的高度概括。(五)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创造性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其中每个方面都有新的提法和独创性的构思。所有这些都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

公有制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几十年的艰辛探索。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了邓小平“公有制为主体”的思想,并在许多方面有新的突破,尤其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理论方面富有创新和建树。

(一)在邓小平“公有制”理论方面的突破

1、“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大地上,先后出现了个体经济、私有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经济形式。邓小平多次谈到这个问题,他说“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工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8页。)可见邓小平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方向的前提下,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补充作用。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深化了对公有制理论的认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阐述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这样就把“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列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所谓“共同发展”就是把多种所有制形式放在与公有制平等的地位上共同竞争,以求得均等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环境,对非公有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

2、“公有制经济”的新含义

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指出,公有制包含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以后这几乎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含义的经典表述。邓小平继承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思想并有所发展。改革实践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合资经济、合作经济等双重或多重经济成分的混合,原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已无法容纳。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对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作出科学的论断,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当然,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仍然具有私有性质,只有国有成分、集体成分才能列入公有制经济。

3、“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新思想

其一、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集体经济的性质则取决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成分的性质。因为集体经济活动同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相联系,集体经济才成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国有经济失去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那么集体经济数量再多,公有制经济也将会丧失主体地位,到那时集体经济本身也很难保持社会主义性质,很难成为公有制的组成部分。其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通过“控制力”得到体现,即国有经济可控制除国有经济以外的其它经济成分。这样可以吸收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真正起到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其三、国有经济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一些重要的大型骨干企业由国家控股,使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为“少而精”和“少而强”,使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经济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从而真正有效地控制整个国民经济。

4、“集体经济地位”的新认识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不能忽视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五大报告对集体经济进行重新定位,提出“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引导人们重新认识集体经济的作用。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集体经济重要地位的认识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正是由于集体经济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使它成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为主体应该包括一切公有经济的组成部分,不管哪一部分都是其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对集体经济地位的重新认识,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意义深远。

5、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新论断

传统的理论排斥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非公有制经济。邓小平的“补充论”是对传统理论的最先突破。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发展了的经济生活,进一步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新论断。这个论断极大地提高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同时,它反映了我党对公有制理论认识上的飞跃。建国五十多年来,在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和政策上,从非公有制经济的历史存在到基本消灭;从把它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到“社会主义必要而有益的补充”;从政策上鼓励其发展到把它看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反映了党的三代领导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认识上的飞跃。

(二)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理论的创新

对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最早的理论探索,要追溯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过对未来社会实现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的概念,但他们没有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进行过具体描述。列宁对公有制理论进行了实践,但是他来不及对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进行概括。斯大林提出了全民和集体这两种公有制的具体形式。

我国长期实行全民、集体这两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并在不断地寻找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1984年,邓小平首先突破了国家所有制只能由国家经营、集体所有制只能由集体经营的传统观点,提出“用多种形式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以调动企业积极性,这是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2页。)在邓小平领导下,我们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有权选择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在改革实践中,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从承包制、租赁制发展到股份制。

90年代,在江泽民同志领导下,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和力度,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出台,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4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强调对大中型企业要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在十五大报告中,党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理论更趋成熟。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努力探索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在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上迈出新步伐”。(注:《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沿着邓小平改革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思想不断发展,进行了创造性的思维,并提出一系列全新的理论。

1、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科学概念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公有制实现形式”这个崭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概念。常识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所有制,只有通过一定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才能得以实现。这种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就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就是指公有制为实现自身所采用的具体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这个概念的问世,是我们党第一次将经济改革的方向指向传统的公有制。它不仅是对我国传统公有制理论的重大修正,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更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贡献。

2、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基本理论

江泽民同志集中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思想和智慧,响亮地提出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注: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世界各国有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也有不同的所有制实现形式。一种所有制可采用多种实现形式,不同所有制也可采用某些相同的实现形式。公有企业具有不同情况,不仅数量多,而且结构复杂,这就决定了能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实现形式必然是多样的。

3、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本质内容

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为坚持和壮大公有经济服务的。不管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股份制还是股份合作制,关键是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一种基本实现形式,其本质就是要“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4、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根本目标

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目标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来说。从微观目标来说,是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贫困,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和抗御风险能力增强。从宏观目标来说,目的在于增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从而使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更好的发挥主导作用。

5、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有效途径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有效程度如何,是同国有经济的布局联系在一起的。在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从战略高度来考虑国企改革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及改组国有企业;对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布局作了明确的定位;第一次提出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第一次明确国家应控制的重要行业、领域的范围;第一次提出放开搞活中小型企业的方针。所有这些“第一”,都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有效性铺平了道路,创造了条件,更是对邓小平公有制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6、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外部环境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运筹帷幄,不仅提出公有制形式的多样化,而且充分考虑到与之配套的外部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政府要为企业依法自主经营、企业良性循环扫清各种障碍,政府要营造一个使企业良好运行的客观环境。政府必须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从体制上、机制上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比如稽查特派员制度。政府还必须改善国企负债结构和减轻社会负担,比如实行债权转股权等措施。

7、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判断标准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了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并从具体情况出发,提出了不搞一个模式的新思路,明确指出现阶段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我们都要大胆地利用;并认为在实践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要从实际出发,继续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不搞一个模式。”(注:《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没有市场经济的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完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而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开拓者。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为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邓小平开拓的市场经济道路上,无论在实践还是理论方面都勇于开拓、进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作出了贡献。

(一)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

“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发展所客观需要的”(注:江泽民在199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因为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市场在社会资源配套方面发挥作用。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站在对经济规律深刻认识的层面上,科学地阐明了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

邓小平指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但对这一问题没有充分展开分析,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独创性的发挥,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这个论断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

(三)构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实践中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逐步完善起来。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确定了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5个主要环节: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 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3、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5、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个基本框架,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顺利运行和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四)概括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作了概括:1、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2、 按劳分配为主体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3、 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套起基础性作用;4、对外开放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这一概括, 是迄今为止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最全面的科学总结,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崭新成果。

(五)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理论

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问题。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深刻揭示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发挥两个作用的必要性。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深化改革,一方面要建立一个统一有序的社会主义大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近几年来,我们党对宏观调控取得了丰富经验,根据经济形式变化,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和力度,有效抑制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保持了经济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中找不到,它完全是中国共产党人独创的理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从而把邓小平开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理论

经济发展战略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很少提及战略理论的问题,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此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邓小平“三步走”的战略理论是其集中的体现。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实施邓小平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同时,创造性地发展了这一理论。

(一)经济发展的“新三步目标”

邓小平高瞻远瞩,率先设计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世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现在第一步早就完成,第二步基本完成。

在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理论指导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确立了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五大报告又提出了21世纪的“三步目标”,即“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新世纪的“三步目标”中,第一个十年及第二个十年的目标、任务都十分明确,是对邓小平“三步走”的第三步目标的具体展开,丰富了第三步目标的内容。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新世纪“三步目标”中的第三步,只是提“基本实现现代化”,而不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不仅是对“三步走”战略的部分调整,而且是发展了“三步走”的理论,使之更加符合实际。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如何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邓小平提出要提高经济效益,关键是增加经济增长中的高科技含量。根据邓小平的思想,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提出,要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些为我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奠定了基础。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邓小平重效益、重科技的经济发展思路,在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含量,促使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

在谈到“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时,江泽民同志指出,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坚持速度和效益、数量和质量、规模和结构的统一,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是新世纪之初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就找到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正确途径:第一次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实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步和统一,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方式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从而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作出了贡献。

(三)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

邓小平十分重视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这些构成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概念。江泽民同志在“论十二大关系”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正式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的重要内容载入党的正式文件中。党的十五大报告再次重申了这一点:“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这些都是在对中国国情作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深刻阐明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我国实施这一战略的必要性及如何实施的探讨,都是对邓小平经济发展战略理论的重要贡献,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宝库。

(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命题,并且把科技进步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科学分析和总结近代特别是当代世界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经验,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实现我国技术进步的跨越。

在实施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过程中,江泽民同志等中央领导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提出了一系列有创见的思想。

1、创新是民族的灵魂

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站在以创新为核心的科技革命的源头上,深刻阐述了未来知识经济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对中国来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极为重要。我们必须紧跟世界潮流,抓住那些对我国经济、科技、国防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抓紧攻关,自主创新。同时,我国也要积极加强同国际科技界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学习和运用世界先进科技成果。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立足于创新,并落实到实处。具体表现为:创建国家知识创新工程;召开全国技术、创新大会;提出企业创新的“两条腿”思路:一是要企业跟踪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沿,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二是让企业进行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跨越。

2、创新源于人才

邓小平关于重视知识和人才有一段名言:“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0页。)

科教兴国的关键在于创新,而创新源于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都在人才。要创造人才辈出,人尽其能的环境,特别是要注意教育超前发展。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大学,江泽民同志认为,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为了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型的人才,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抓住了人才培养高地的高等教育,才能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才能真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五)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首位

重视农业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一贯传统。毛泽东“农业为基础”的思想,邓小平“农业是根本”的理论家喻户晓,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继承老一辈领导人思想精华的同时,提出了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政策。

1、农业的基础地位没有变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是从安邦治国的宏观视野来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如果说毛泽东是在我国处在农业国的情况下提出“农业为基础”,邓小平是在中国几亿农民处于贫困之中强调“农业是根本”,那么江泽民同志是在全国人民基本解决温饱、农业连年丰收、农业形势大好的情况下,从战略高度重视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出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首位是一条长期、全局性的方针。江泽民同志再三强调,农业的比重相对小一些,但农业的基础地位没有变,也不能变。越是二、三产业发展得快,越需要牢固的农业基础提供有力的支持。

2、发展农业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后劲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还善于从农业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的深层关系上来认识农业发展问题。江泽民同志告诫全党,农业面临自然和市场两大风险,农业生产上去很难,掉下来容易,必须始终高度重视,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后劲,增强我们抵御各种经济风险的能力,贯彻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首先要把农业搞好,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市场。

3、用改革的思路发展农业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成功之路在于“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说就是搞责任制,抛弃吃大锅饭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7页。)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承上启下,保持了政策上的连续性,始终把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作为农业发展过程中密切注意的大问题,而且运用改革的思路来推动农业发展。第一,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不但把联产责任承包制的政策继续下去,而且进一步落实土地承包关系、减轻农业负担、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余粮的政策。第二,加强农业和农村结构改革,加快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第三,推出“农村——城市化道路,”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一个长期的根本方针之外,还创造性地提出建设小城镇的重大战略,其目的是为走一条农村——城市化的道路。第四,推进农业现代化。邓小平认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页。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了邓小平的“两靠”理论,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丰富。

在运用科学发展农业方面,党的第三代党领导集体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做到两个“必须”,必须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把农业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必须瞄准世界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的前沿,在一些重大领域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

五、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

共同富裕理论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在谈到社会主义本质时,明确提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江泽民同志强调要以这一“共富”理论来统一全党认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共同富裕目标不动摇。在实践中,认真贯彻,并且在理论上不断进行拓展。

(一)“两步走”的新涵义

邓小平的共富构想是分步骤实现的,第一步是沿海地区先发展,第二步是沿海带动内地发展,直到共同富裕。江泽民同志也提出“两步走”方针,第一步,上世纪末, 缓解东西部地区差距拉大速度; 第二步,2000年后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前进,逐步缩小差距。

两代中央领导尽管都提出两步走来实现共同富裕,然而由于提出“两步走”在时间上的差异,使得两种“两步走”的实际内涵发生了变化。邓小平侧重于让已经发展起来的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共同发展,通过缩小地区差距而达到共同富裕。江泽民同志的“两步走”是建立在邓小平“两步走”的理论基础上的,同时又是对邓小平“两步走”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二)开发西部的新思路

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实际上是邓小平在90年代初明确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大局,就是东部沿海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就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全面贯彻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并且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东西部共同发展的新思路。

1、缓解差距、缩小差距的思路

十四大以后,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鼓励先富、带动后富、东西联动、共同富裕和坚持协调、调控差距、非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把缩小差距作为一条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和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在总体发展上,党中央的政策是把缩小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与缩小国内东、西部地区间差距加以协调,在优先考虑缩小我国同发达国家差距的前提下,努力缩小国内东、西部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只有西部地区的大开发、大发展,甚至比东部沿海地区有更好的发展速度,才谈得上缩小东、西部差距,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2、西部地区大开发的思路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认为,中西部地区要立足于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开发和发展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和优势产业,采取新方法、新机制、新措施,加快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的步伐。要集中力量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西部开发要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等主要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带动周围地区发展。

3、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思路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扶贫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开发西部地区,要有新的思路,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新的对外开放环境,充分考虑国内市场需求的新变化,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开发要讲究投入和产出,要从市场需求出发,符合市场规律;开发要讲究成本、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开发与发展中求得脱贫致富,这就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开发中西部地区的崭新思路。

(三)西部发展对东部的作用

邓小平的“共富”理论,着重强调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起来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共富”思想中,认为不仅仅是东部带动西部发展,而且西部对东部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反作用。这是由于:1、西部地域广大, 自然资源丰富,为东西部地区共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2、 西部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扩大内需,拉动市场, 很重要的方面是开发中西部地区的广阔市场;3、 发展西部地区可以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西部的开发对东部发展也具有连动效应。因而,东、西部地区发展应该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在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统筹规划,拓展东西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广阔空间。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迈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部署。我们看到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不仅能够深刻理解和熟练驾驭邓小平“共富”理论,而且在走向21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善于“审时度势”,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各种变化了的情况,不断提出新思路、制定新政策、概括新理论,从而对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作出巨大贡献”。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_公有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