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的发展催生了建筑产业的繁荣,在建筑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建筑的质量与规格水平要求也逐渐升高,客观上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建筑施工中,常面临的一个质量问题就是混凝土裂缝问题。混凝土是构成建筑的主要材料,是建筑结构的主体,一旦混凝土出现裂缝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美观,也会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对此,文章重点就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
引言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在施工中切实抓好混凝土的配和比设计、施工工艺、切缝时间和深度、混凝土的养护等各个环节,通过改善混凝土的质量并采取有效的浇筑后的防治措施,混凝土的裂缝现象是可以避免的。
1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1.1水泥水化热产生的裂缝
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水泥水化能够产生较多的热量。一般说来,水泥在浇化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都会集中放出很多热量。而水泥在水化中放出热量的速度直接与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种类有密切的关系,当大量的水化产生的热量集中在混凝土内部的时候,热量会慢慢地释放出来,但是在混凝土中心会温度很高,而外表温度很低,形成了较大的温度落差,使得内部产生了强大的压力,而表面产生了较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混凝土的表面就会出现裂缝,直接造成工程质量的问题。
1.2楼板形变产生裂缝
在建筑施丁过程中,很多建筑人员为了追求工程进度,较早地拆模,或者在混凝土还未达到凝固程度就加载负荷等,使得混凝土的楼板发生弹性形变,最终承受不了压力、弯为或者拉应力,出现了裂缝。楼板发生弹性形变,主要是因为混凝土过早地承受还未能承受的强度,最后在承受低强度或者无强度的时候,直接出现了裂缝。
1.3温度产生的裂缝
混凝土在浇筑中或者浇筑后,很容易因为气温的变化产生裂缝现象。混凝土在浇筑时候本来就有一定的温度,在水泥水化中也会出现放热升温现象和结构散温的现象,在浇筑之后还会受到空气温度的影响,在各种温度变化过程或温度叠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裂缝现象。当空气温度较高的时候,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会随之升高,而当空气温度较低的时候,也会加大混凝土内外温度的差距。此外,当空气温度的下降速度过快,也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这时候很容易出现混凝土的开裂现象。
1.4混凝土配比不当产生的裂缝
在建筑施工程的混凝土材料配比中,应该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定进行配比,否则就会在建筑工程中产生裂缝,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来说,在混凝土的配比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高强砼的水和灰的比值应该严格控制在0.24~0.38之间;第二,普通的砼应该控制在0.6以下。针对同一种类型和强度的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水和灰的比例。当水泥水化的过程中,如果水比较多,会残留在混凝土中,形成水泡或者气孔.这样一来直接减少了混凝土的负载能力。
2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2.1设计措施
第一,精心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在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工作性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采用“三低、二掺、一高“的设计准则,生产出”高强、高韧、中弹、低热和高抗拉值“的抗裂混凝土;第二,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这里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的配筋方式,全截面的配筋率应为0.3%~0.5%;第三,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第四,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第五,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合理设置后浇逢;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后浇缝间距应为20~30m,保留时间一般不少于60d。如不能预测施工时的具体条件,也可临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变更。
2.2原材料控制措施
2.2.1适当掺加粉煤灰
混凝土中掺用粉煤灰后,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减少收缩,降低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抑制碱骨料反应,减少新拌混凝土的泌水等。
2.2.2选择级配良好的骨料
骨料在混凝土中所占比例一般为混凝土绝对体积的80%~83%,因此在选择骨料时,应选择膨胀系数小,岩石弹模较低、表面清洁、级配良好的骨料。一般来说可以选用粒径4~40mm的粗骨料,尽量采用中砂;严格控制砂、石子的含泥量,控制水灰比在0.6以下;还可以在混凝土中掺缓凝剂,减缓浇筑速度,以利于散热。另外还可以考虑在混凝土中掺加坚实无裂缝、冲洗干净、规格为150~300mm的大块石。掺加大块石不仅减少了混凝土总用量,降低了水热化,而且石块本身也吸收了热量,使水化热能进一步降低,对控制裂缝有一定好处。
2.3施工方法控制措施
混凝土施工时内部适当预留一些孔道,在内部通循环冷水或冷气冷却,降温度不应超过0.5℃~1.0℃∕h。对大型设备基础可采用分块分层浇筑,分块厚度为1.0~1.5m,以利于水化热散发和减少约束作用。当混凝土浇筑在岩石地基或厚大的混凝土垫层上时,在岩石地基或混凝土垫层上铺设防滑隔离层,将底板高低起伏和截面突变处做成渐变化形式,以消除或减少约束作用。此外,还应加强混凝土的浇灌振捣,提高密实度。尽可能晚拆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不应下降15℃以上。尽量采用两次振捣技术,以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性。还可根据具体工程特点,采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是最为常见的危害之一,很多原因都有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出现裂缝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会导致钢筋锈蚀及混凝土碳化,对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及使用安全来说是危害极大的。因此,加强对混凝土结裂缝的处理工作很重要,同时在施工中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可有效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也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李朝松.浅析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2):226.
[2]唐景民.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05):753+803.
论文作者:杨智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水化论文; 温度论文; 骨料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也会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