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多媒体技术;生活化教学;合作学习
新时期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与传统教学时期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仅仅局限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关于教学策略的设计要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着想,如此才能为课堂教学环境注入生机,帮助学生告别沉闷死寂的课堂氛围,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一番探究: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如今科技在新时代的发展当中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现获得了师生的认可,成为了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媒介。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有必要将之应用于课堂实践当中,从而使课堂充满生机,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圆锥的认识》这一节时,首先,我引导学生复习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为学生学习圆锥知识做了铺垫,进而在课件上展示了圆锥的图片,使学生直观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面。然后,我通过flash软件将圆锥进行拆分和重组,引导学生认识了圆锥的特征,重点为学生强调了地面和高的特点。之后,我让学生做了课堂练习,检验了学生对圆锥的认识程度,同时培养了学生拆分组合图形的能力。最后,我为学生布置了补充练习的作业,让学生交流了这节课的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认识了圆锥,学会了如何看圆锥的平面图,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切实达到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二、进行生活化教学,助力学生理解知识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句话被无数人称赞,可在有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却并未将生活元素融入其中,导致学生学到的仅仅是一些较为空洞的理论知识,久而久之也使得学生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进行生活化教学,从生活的角度助力学生理解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实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认识元角分》这一节时,首先,我拿着一张一元的纸币,对学生说道:“大家认识这张人民币吗?是从哪里见过的呢?”由此引入了课题,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的意识。然后,我在课件上为学生展示了一角钱的硬币,进而带领学生探究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之后,我在课件展示了我们如今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纸币和硬币,通过让学生做模拟商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了人民币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简单购物的能力。最后,我引导学生做了课堂小结,让学生交流这节课的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进行生活化教学,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了本节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用钱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充分实现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三、注重开展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合作是新时期优秀人才的必备技能,若在小学阶段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对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发展必然大有裨益。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合作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合作学习的方式之下实现,这既是符合教学理念的做法,也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可行性策略。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因数和倍数》这一节时,首先,我对学生说道:“4 x 3 = 12,在这里,4和3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由此开门见山地为学生引入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然后,我将学生分成了学习小组,让学生思考两个数字什么情况下才能说是因数和倍数关系。之后,我为学生布置了具体的习题,通过检验学生的解题能力,了解了学生的合作成果,从而指导了学生交流后仍旧不理解的地方,重点为学生强调了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后,我让学生交流了这节课得到的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注重开展合作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感受到了课堂中和谐欢快的氛围,知道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而大大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总而言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要使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提升技能。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对待教学,我们要不忘初心,定能最大化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韩小云.谈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7(28):170.
[2]李朝辉,曹飞飞.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有效性的研究[J].现代交际,2017(03):125.
论文作者:刘念念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有效性论文; 圆锥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因数论文; 课堂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