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群与温州民营企业集群创新环境的构建_组织环境论文

企业集群与温州民营企业集群创新环境的营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群论文,温州论文,民营企业论文,环境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关于企业集群

企业集群在英文文献中称为local clusters of enterprises或industrial clusters,在我国学者的表述中因各有侧重,有“企业集群”、“企业群”、“产业集群”、“产业群”、“簇群”、“产业群落”、“块状经济”等称谓。

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教授在1990年提出了著名的钻石理论和集群战略,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引入了生物学的“集群”概念,指出集群是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国内学者仇保兴在《小企业集群研究》一书中认为小企业集群是克服市场失灵和内部组组失灵的一种制度性办法,即一群自主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小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的组织,这种组织的结构介于纯市场和层级两种组织之间,它比市场稳定,比层级组织灵活。综观国内外的有关论述,笔者认为,企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同处在一个特定产业领域或相关产业领域的一组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的公司和关联机构。它具有产业特性和区域特性,在产业特性上,可分为高科技企业集群和传统企业集群;在区域特性上,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层面的区域复合体。如企业集群内的企业由于地理接近性和业务联系(垂真的前向或后向联系、水平联系)而相互合作与竞争;政府部门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而形成制度环境;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创建、生产、销售、研发等进行信贷与风险投资;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促进企业间的网络联系而成为纽带;大学、研究所和职业培训机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知识、技术、人才而形成合作网络。

二、温州民营企业集群概况

温州被誉为民营之都,现民营工业企业数已占全市工业企业数的99%以上,民营工业企业的产值也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8%以上。同时,温州民营企业的集群化现象又非常明显,据温州市统计局的统计,在集群氛围较为浓厚的柳市、瓯北、塘下、龙港等30个经济强镇的集群经济的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2001年,温州市15个入选省百强乡镇的民营企业集群的产值已高达800亿元,平均为53亿元,比其它乡镇高出近11倍。

起步于家庭工业的温州民营企业集群,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一镇一业”的轻加工制造为特征。具体说,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到1986年的十大商品产销基地的出现,温州家庭工业“拾遗补缺”,创造了独具一格的“小商品、大市场”的经济格局,是温州民营经济“以数量求发展、形成规模”的阶段,标志着温州民营企业集群的基本形成。而从1987年至今,则是轻工产业欣欣向荣,是“以质量求生存、赢得品牌”的阶段,昭示着演进中的温州民营企业集群已经跃上一个新的平台。正如上表所示,经过20多年的健康有序发展,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鞋、服装、低压电器等15个轻加工制造企业集群已遍布城乡,2001年的产值高达1268亿元。

三、温州民营企业集群创新环境的营造

2001年温州主要民营企业集群情况汇总

就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而言,温州的民营企业集群是有竞争力的。但如何持续并创新竞争优势,环境的营造是至关重要的。马歇尔曾经说过:“从事同样的需要技能的行业的人,互相从邻近的地方所得到的利益是很大的。行业的秘密不再成为秘密;而似乎是公开了,孩子们不知不觉地也学到许多秘密。优良的工作受到正确的赏识,机械上以及制造方法和企业的一般组织上的发明和改良之成绩,得到迅速的研究;如果一个人有了一种新思想,就为别人所采纳,并与别人的意见结合起来。因此,它就成为更新的思想之源泉。”熊彼特认为创新不是孤立事件,并且不在时间上均匀地分布,而是相反,它们趋于群集,或者说,成簇地发生,这仅仅是因为在成功的创新之后,首先是一些接着是大多数企业会步其后尘。在温州民营企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是符合上述经典论述的。譬如,1980年的苍南金乡发明了挂户经营方式,短短一年内,全镇农民竞相仿效,出现了2500多个家庭工业户,形成了一个以标牌生产为核心的企业集群。在家庭工业和个体工商户迫切需要发展空间时,挂户经营发挥了“制度赎买”的作用,减少了制度转换的摩擦成本,为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缓冲机制。

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界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认为地区间的分工应建立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政府应积极支持和促成这种分工的形成。但就集群的发展而言,现行的理论和政策往往强调政府的规划力量,忽略挖掘内在的区域发展潜力,忽略市场力的作用。波特的钻石理论则强调企业和市场的作用,低估了政府的作用。笔者认为,政府、行会、企业三个层面相辅相成,将共同促成集群创新环境的营造。

1、政府层面的有所为有所不为问题

波特的研究证明:政府政策会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竞争优势,它的影响力可正、可负。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政府在集群创新环境的营造上,应当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一个集群竞争力的形成往往需要10年或更长的时间,而地方政府的任期制和官员的政绩考核直接导致政策的短期化,不重视长远规划,不顾及地方特色和集群个性,做强扶优单个企业,选择短期内见效的直接补贴、贸易保护或促成企业合并,等等,都将使集群创新的机能受挫,并腐蚀区域经济的平均生产力。政府应该认识到,一个企业集群的成功,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市场力量而非政府的决策。在民营企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温州地方政府可以说是“无为而治”,这恰恰起到了正向作用。政府该做并真正有助于集群发展的是,创造生产要素,制定鼓励竞争和提升需求质量的政策。

通常,政府被视为创造生产要素的发动机制。在与生产要素有重要关联的领域,如基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险等,它超过单个企业的能力,但能使整个集群受益。当然,集群竞争优势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与集群发生直接关联的高级的和专业性的要素,如专业人才培育和训练、提升地方大学研究能力和投资高级的基础设施等,这是一种间接的补贴行为,有利于改善地方企业集群的竞争地位。现在,温州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阻碍了民营企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但是,人才的培养和运用是决定集群竞争优势高低的最基本要素,而人才的培养又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效应,同时,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又是多层次、多方面、不断变化的,故惟有依靠政府。一是注重发展教育,特别是发展地方高等教育,政府以强有力的资金与政策支持,扩大地方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同时调整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使温州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加符合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为温州区域经济的发展创新提供更多、更对口的人才支持。二是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中对具有各种劳动技能的劳动力需求增加,以及其他经济部门向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使得整体经济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政府在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应大力鼓励、支持面向普通员工的职业培训、进修等形式,提高现有职工的整体素质,来满足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要求。三是培养和引进素质较高的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并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特别要建立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来解决“进不来、用不上、留不住”的问题。近两年,温州地方政府在改善人才环境上做了一些工作,降低了“门槛”,形成了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据市人事部门统计,2001年全市正式引进的人才4658人,但高级职称只有373人,占8%。四是加强对民营企业主的培训,提高民营企业主的整体素质。据一项对温州民营企业主的调查表明,企业主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创办企业时企业主的受教育程度在高中或以上的占55.2%,但他们很注重自身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条件,使他们有机会接受更高更好的教育,在提高文化水平的同时,吸收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经营理念,提高管理水平,使他们成为具备求实、创新、开拓的温州精神的新型温州企业家。

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从主要依靠国家的政策行为转变为主要依靠企业的策略行为。这时,往往会将产业结构的调整仅仅看作是产品结构的调整,从而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产品同构和质量问题上,忽略了深层次的产业组织的优劣;将产业集中度作为衡量结构优化的主要目标,从而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大企业集团的规模扩张上,难以摆脱“大企业集团”的诱惑,导致垄断的发生,忽略了中小企业集群创新氛围的营造。作为地方政府,在实践中尤其要注意避免这两种错误认识。温州政府适应不同时期而提出的“二次创业”、“穿在温州”、“打造国际轻工城”等发展战略,无疑极大地推动了温州轻工产业的发展。

2、行会及其他中介组织层面的一体化服务问题

行业协会作为网络环境(指公平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环境)和企业协作的标志,可以提供研发、市场营销、游说、劳资谈判、论坛等服务,它可以大大降低集群内成员企业之间的交易费用。在国际贸易中,行业协会还可以担负起维护集群内企业合法利益的责任,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与对手交涉;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组织和协调集群内大企业进行研究,争取突破技术障碍;随时关注目标市场所在国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变化,以此为导向引导集群企业科学组织生产。目前,我国的行业协会建设还很滞后,温州虽然是我国行业协会建设的试点城市,在很多方面走在了全国前面。如温州市烟具协会在应对欧盟CR法规问题上,自发赴欧游说、交涉、抵制,成为我国以民间组织为主参与国际贸易争端磋商的第一例。但是,我国的行业协会往往是政府机构的延伸或附属部门,人称“二政府”,习惯了组织和管理其会员企业,而忽视了它应该首先代表企业的利益。即使像温州市服装商会这样一个典型的纯民间性质的行业组织,其经济活动也并不能完全民间化、自主化。生产服装的企业在工业用地、产品价格、对外贸易等许多问题上依然受到政府的各种限制。市政府经常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服装商会参加各类经贸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政府还通过工商、税务、物价等行政部门制约商会的活动,商会常常处于不想干的事必须干、想自主干的事却干不了的两难境地。因此,行业协会独立运行机制的真正建立、设立标准的统一、权利的明确、制度的健全,还有自身建设等若干问题的解决,已是温州民营企业集群发展的急需。

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中介机构不足,或者各中介机构彼此独立,金融、法律、咨询等各有各的套路,不能形成整体的服务体系,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这使得中小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不高,这也会导致集群的衰落和退化。因此,如何发挥包括行业协会在内的所有中介机构的整体功能已是一件急迫的工作。笔者认为,对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来说,信息的获取是非常重要的,中介机构可以通过全面了解产业发展的技术信息、市场信息,采用先进的存储、检索手段,迅速地提供给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也可以实行个性化服务。这样既可以促成新技术成果的快速商品化,也可以避免产品的重复开发,从而使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得到研发、咨询、管理、后勤等全方位一体化服务,确保集群的欣欣向荣。

3、民营企业层面的社会责任问题

集群内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良好的社会网络环境,回应集群与社会的要求则是民营企业的责任所在,它将反过来促进集群创新环境的营造。

集群内的企业应把如何做强做大看作是第一责任。一方面要自加压力,永远保持危机意识;另一方面要通过与其它机构紧密联络、集体学习,形成良性互动,营造创新环境。首先,企业要把产品卖到要求最多、也最挑剔的客户与营销网络中。如现在温州的一些服装企业为日本进行定牌加工,虽然赚钱少了,但从中体会到了对产品的精致需求,有利于企业长期获利能力的培养;康奈集团把皮鞋专卖店开到纽约、米兰、巴黎等地,也是一种高超的战略。企业要建立标杆以自我激励。如温州鞋机业起步时先把中档的台湾鞋机作为标杆来超越,再瞄准高档的意大利鞋机,实践已证明了它的效果。其次,企业要主动与研发机构、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以及其它机构(如大学、行业协会、金融机构、法律机构、咨询机构)等紧密联系,沟通信息,增强互动,在从集群中获取竞争优势的同时,承担起营造集群创新环境的责任。如可以在地方高校设立专项奖学金资助杰出师生、合作组建相关系部及开办实验室和研究所,以推动集群重大技术的创新;可以主动协助供应商和客户提高竞争力,以避免企业集群的产业覆盖面过于狭窄的危险。

集群内的民营企业除了关心利润和发展外,也应增强法律意识、道德意识、责任意识,自觉担负起必要的社会责任。这既有利于集群和社会的进步,也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如降低业务开支、扩大品牌影响、增加销售额、提高用户忠诚度等。因此,企业首先要合法经营、照章纳税。民营企业与所有经营者一样,都必须合法经营,但假冒伪劣、违约毁约、欺诈客户、偷税漏税等现象屡禁不止,说明少数民营企业并没有尽到这个最基本的社会责任。解决这个问题,更需要企业端正经营理念,建立自律机制。其次要创造条件、扩大就业。我国的就业压力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大,民营企业要在化解就业压力上发挥主渠道作用。在加快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不应忽视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减少失业,确保社会稳定。再次要融入当地、服务社区。企业享受的水、电、路、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都是当地社会提供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也离不开当地政府和居民群众的支持,所以企业有责任、有义务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人力,协助改善社区的教育、卫生、交通等基础设施状况,提高居民的工作、生活环境。另外,企业还要重视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珍惜职工生命,要注意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收稿日期:2003-05-16

标签:;  ;  ;  ;  

企业集群与温州民营企业集群创新环境的构建_组织环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