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发展_宏观经济论文

宏观经济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发展_宏观经济论文

宏观经济有利于证券市场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证券市场论文,宏观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宏观经济继续改善

一、去年实现了经济“软着陆”

经过三年多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已实现了“软着陆”。截至96年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就已经达到或接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去年末的金融经济形势,只有一个指标即M2增长率尚未符合“纲要”的要求,但已符合当年宏观调控目标。三年多的宏观调控已经达到预期目标,我国经济已经实现了“软着陆”。

指标“纲要”要求96年

经济增长率

8%左右 9.7%

通货膨胀率

低于经济增长率 6.1%

M1增长率 18%

18.9%

M2增长率 23%

25.3%

投资增长率10% 12.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没有具体要求 12.5%

进出口基本平衡;年末外汇储备

国际收支 非贸易减少逆差;1050亿美元,

资本项目适当顺差. 增长42%.

二、今年继续改善

今年以来,形势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一是物价总水平继续下降,而经济仍然以比较快的速度发展。今年一季度零售商品价格指数仅比上年同期提高2.6%,其中三月份仅为1.7%。96年通胀率低于经济增长率3.6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将这个差距扩大到6.8个百分点。四、五月份,通胀率进一步下降,分别为1.1%和0.8%,而经济则仍然保持在9 %以上的速度增长,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少有的“高增长与低通胀”的最佳配合。二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幅已经下降到21.1%,比上年末下降了4.2个百分点。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一直偏高,即使在实行宏观调控的三年中,也仍然保持比较高的水平。去年是25.3,虽然符合宏观调控的目的,但尚未达到“纲要”的要求。今年一季度下降的幅度不但超过宏观调控的要求4个百分点,也超过了“纲要”的要求2个百分点。这说明:第一,货币供应大体正常,通货膨胀压力减轻;第二,货币的流动性提高,货币存量中现实货币的比重增加,有利于经济增长和搞活市场。

三、经济为什么还未“起飞”

人们原来预期,经济实现“软着陆”之后,接着就应该起飞。然而经济并未象人们预期的那样“起飞”,而是处于徘徊之中。

其实,人们这种对于“起飞”的预期,是基于过去那种大起后必大落,大落后必大起的“规律”而萌发的。在过去,每一次经济调整,随着通胀率的下降,经济也必然滑坡。因而每一次调整结束之后,都会出现一次以经济高速增长为特征的“起飞”。但是这一次不一样,在通胀率下降的同时,并没有引起经济滑坡,只是把过高的增长速度修正到适度的位置8%至10%之间。因此,在调整到位之后, 也就不会有一个大幅度提高经济增长率的“起飞”跟在后头。即使有所提高,最多也只是1—2个百分点之间,这样的增幅在我国可能就算不上“起飞”了。

但是,我们认为,经济在“软着陆”之后还是应该有一个“起飞”,只不过不是量上的“起飞”,而是在质上的“起飞”,即国民经济的素质应该有一个大的改进。

诚然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我们认为,除了人们经常说的结构调整没有明显改进之外,至少还有以下两方面的问题本来应该在调整中解决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

第一,在整个宏观调控期间,由于企业制度改革滞后,“优胜劣汰”的过程没有完成,因而优化资源配置并未实现。这项工作是今年,才以“兼并、破产和再就业工程”的形式真正开始进行。

第二,工业技术进阶的任务没有完成。由于投资不足以及其他原因,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工业技术没有明显的进步,基本上是在原来的基础上重复建设,因而效率没有明显的提高,经济也就没有质的变化。

综观世界工业发展史,每一次的经济调整(表现为衰退)都必须带来一次大规模产业改组和技术革命,这样才能提高效率,使工业生产在更高一个层次上运行,从而引发下一轮的高涨。

股票市场前景看好

大家都知道,决定股市前景的是基本因素。去年十二月以来,随着多项调控政策的出台,致使股价出现了两次大幅下挫,于是人们开始怀疑这一轮牛市是否已经结束。这确实是个大问题,它关系到对当前股市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而这个判断又关系着管理者的政策取向。因此,不可不耐心细致地加以深入研究。

股市的基本面包括三个层次:宏观层次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中观层次是市场的供求关系,微观层次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

一、宏观层次

股票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通过三年宏观调控,宏观经济形势大为好转,在这种条件下,股市顺势而起,从去年五月前后开始了一轮强劲的牛市行情。在两次减息的刺激下,深市成指由924 点升到了今年5月初的6100点,升幅达到560%。沪市综指也由512点升到了1500点, 升幅也达190%。

当前我国经济表现为:低通胀、低利率、高增长;经过三年的宏观调控,原来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部门有了很大的改善;生产资料价格稳中趋降;资金相对宽松,外汇储备充足。宏观经济环境比较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只要这种情况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整体经济形势没有出现逆转的迹象,股市前景就可以继续看好。今后是否有变,主要看两点:一是通胀率;二是利率。我们认为,未来的物价涨势仍将保持较低的水平,其理由是:(1)农业连年获得好收成,如无意外, 今年夏粮丰收也不成问题。当前农产品供应充足,价格稳中有降,粮食已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2)绝大部分日用工业品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 出现全面的买方市场,并且这种局面在今年之内不会有所改变。(3 )生产资料销售困难,积压增加,价格稳中趋降,上游产品对价格的推动作用大为降低。(4)由于实施“减人增效”,下岗工人增多, 居民收入增幅减缓,抑制了需求的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的一项调查,今年一季度,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482元,比去年同期上升7.7%,增幅回落6.6 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之后,实际增长2.5%。(5)今年以来,货币供应增幅锐减,M2增速由去年的25%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21.1%。

根据这样的情况,只要继续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今年的物价就不会有大的反弹。如此这般,利率即使不会再降低,也肯定不会提高。这就是说,宏观层次的基本面仍然支持股票市场继续看好。

二、中观层次

股市的中观基本面主要是市场的供求关系。供给就是上市的股票数量,增加供给就是新股上市;需求就是货币购买力,增加需求就是新资金入市。这个层次受管理者政策的影响最大,也许所谓“政策面”就应该归入这个层次。

去年上半年开始的这一轮牛市行情,主要是在宏观经济好转的基础上,由两次减息引发的。减息使大量资金进入股市,造成供不应求,股价上涨。今年以来,管理当局为了抑制股市在过份投机下的暴涨,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这些措施主要也是通过改变供求关系来抑制价格。在供给方面,大大加快了新股上市的数量和速度,公布了去年和今年的上市规模,还计划发行40亿元的可转换债券,加上2500亿元的国债,证券市场的供给将大大增加。在需求方面,主要是限制某些资金入市,如不准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炒股,不准银行资金入市等,以减少股市的需求,还有可能修改交易制度,以通过降低货币流通速度来减少需求。经过这些政策整治之后,股票市场原来供不应求的局面,将会逐渐改变,不久就会出现供求基本平衡的局面。

新股上市多少,何时上市,都由政府决定。根据市场情况适时适量发行新股,是主管部门安排新股上市的原则。股市也不会由于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不准炒股而一蹶不振。我国现有储蓄存款多达4万多亿元。 近几年,每年新增储蓄存款数量都在8千亿元以上, 预计今年储蓄存款增长速度将会比上年下降7个百分点,即使这样,也还是会增加8千多亿元。前几年股市低迷,并不是社会上没有钱,只是人们不愿意入市。一句话,支撑这样一个市场规模的货币是有的,问题只是这些货币是否会进入市场。

三、微观层次

股市基本面的微观层次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总的来说,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是好的。595家上市公司1996年平均每股收益0.294元,比1995年度的0.265元增长了10%。 其中在深圳上市的公司表现得更好一点,平均每股收益0.316元,比上年增加0.058元。但是,上市公司经营方面也有一些问题,主要是亏损面扩大,亏损额增加。虽然有六家亏损的公司今年实现扭亏为盈,但96年还有31家公司亏损,占上市公司总数的5.2%,比上年的17家增加了82%,其中有7家公司已连续两年亏损,全年亏损额达到20.74亿元,比95年的6.91亿元,增加了200%。个别公司竟然达到每股亏损2.1元和1.175元之多。有两家公司每股净资产已经跌破面值,面临破产的危险。尽管如此,上市公司仍然是我国“九五”期间经济增长的主力之一,在竞争中具有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资本比较雄厚,资本充足率比较高;经营机制比较活,能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我们相信,只要大的经济环境没有变化,大多数上市公司会创造出比96年更好的业绩。

标签:;  ;  ;  ;  ;  ;  ;  

宏观经济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发展_宏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