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经济效益审计理论研讨会综述_内部审计论文

全国经济效益审计理论研讨会综述_内部审计论文

全国经济效益审计理论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效益论文,研讨会论文,理论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主办、浙江省审计厅和浙江省内部审计协会承办的“全国经济效益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于2006年11月6日至9日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召开。现将本次理论研讨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做一个简要综述。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内涵

什么是经济效益是讨论经济效益审计首当其冲且不可回避的问题。大家普遍认为效益一般指劳动的效果和劳动的效率。效益包括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指经济活动中的产出和投入的比例关系,具体包括了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3E)。也有的代表提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经济效益从3E(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向5E(适当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环境性)方向发展。为了全面认识经济效益和有效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有的代表认为经济效益应当是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的统一;当前经济效益和长远经济效益的统一;企业微观经济效益和国家宏观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

经济效益审计是近几年企业内部审计提出的新领域,代表们认为经济效益审计较之其他类型审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明显特点:一是非常直接地体现了内部审计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的目的;二是将企业的内在需求与内部审计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三是将内部审计的两大功能监督和服务融为一体,将审计与被审计这对矛盾有机的统一起来;四是审计对象广泛、涉及面广;五是审计目的明确,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具有很强的建设性;六是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具有多样性,除常规审计方法外,还包括一些现代经济管理技术;七是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具有独特性,主要表现为审计工作结束后只出具效益评价审计报告及审计建议书,为被审对象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服务,一般不需做出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

三、经济效益审计目标、职能

对于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代表们的看法比较一致,普遍认为:组织内部审计中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是发现和揭示影响组织经济效益的问题,帮助组织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提出管理和改进措施,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如果将经济效益审计目标具体化,现阶段组织内部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是审查、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对于经济效益审计的职能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经济效益审计具有监督、评价和鉴证三种职能。监督职能是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职能。经济效益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均来自于经济活动,因此要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核与检查,在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真实可靠、合理合法,这是评价经济效益的基础。监督还包括了对审计建议执行情况的监督。评价职能是经济效益审计的核心职能。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的评价,评定其经营决策的科学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并提出评价意见。鉴证职能是要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财务报表以及其他经济活动的资料,鉴定其是否合法、真实、公允。

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效益审计的审计依据往往缺乏强制性,审计的作用往往偏重建设性而不是防护性,因此,经济效益审计只有评价职能,不具有监督和鉴证职能。或认为,评价是主要职能,监督、鉴证是次要职能。

四、经济效益审计内容

(一)管理系统的经济效益审计

管理系统的经济效益审计包括:(1)企业经营目标、计划执行情况的效益审计。(2)经营决策的经济效益审计目的在于评价效益优劣,为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3)组织效能的审计是审查企业的组织形式与结构是否满足有效经营的要求。(4)内部控制制度审计。(5)经济合同审计。(6)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审计。(7)资本运营效益审计等等。

(二)主要经营活动经济效益审计

主要经营活动经济效益审计包括:(1)物资采购的经济效益审计。(2)生产过程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审计。如生产物料能源投入产出审计、生产技术审计、资金利用审计、成本费用审计。(3)产品销售的审计。(4)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5)资产运用经济效益审计等等。

此外,有的代表提出了经济效益审计按照经济效益构成要素的内容,可以分为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和效果性审计三部分。

五、经济效益审计程序和方法

有代表提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大体上可以分为准备、实施、报告三个阶段。这与传统财务审计的程序基本相同,但是,在这三个阶段中,经济效益审计所进行的具体活动,与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是有所不同的。首先,经济效益审计在准备阶段要搜集更为全面和内容比其他审计更多、更复杂的资料,深入调查研究做好前期准备,包括编制更具体和细致的审计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因经济效益审计不采取突击审计的方式,在实施审计工作前,要给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第二,审计实施阶段认真做好调查取证,这不仅限于财务资料,更重要的是深入生产经营第一线,客观公正地获得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可靠和足够的数据。第三,审计报告采取详式报告,审计报告所反映的内容与其他审计有较大的区别。审计报告中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制约经济效益提高的因素,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还有的代表提出了将效益审计程序设置为选择效益审计项目、编制项目审计计划、实施现场审计、编制效益审计报告以及后续审计等5个阶段。

对于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的讨论,代表们普遍认为,除了沿用传统财务审计的审计查证法等各种方法外,经济效益审计还要大量使用:(1)审计分析法。包括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平衡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多因素联动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等。(2)审计评价法。包括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定性的方法通常采用的是成功度评价法,定量的方法主要有差额评价法、对比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盈利能力法、营运能力法、动态经济效益法、经济增加值法和平衡记分卡等。

六、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对于评价指标,财政部等四部委于1999年6月颁发实施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中设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包括了财务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运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四类),以及属非财务基础的、定性的评议指标(领导班子基本素质、产品市场占有能力、基础管理比较水平、在岗员工素质状况、技术装备更新水平、行业或区域影响力、企业经营发展策略、长期发展能力预测八类)。这套指标体系初步形成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效益评价体系,可用于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但它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该体系以事后评价为主,数据来源主要是财务报表;二是体系中缺少现金流指标;三是非财务指标数量太少,只是象征性地列出个别情况。为此,有的代表提出了以下一套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1、宏观的绝对值指标:如总产值、总产量、利税总额、税息前利润等指标。

2、衡量投资效益的指标:如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投资创汇率等指标。

3、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标:如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利润增长率、利息倍数等指标。

4、衡量工作效率的指标:如人均产值、人均创利税、产品合格率等指标。

5、衡量资产使用效率的指标:如总资产周转率、资产利用率等指标。

6、衡量资产使用效果的指标:如资金利税率、资产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固定资金利润率等指标。

关于评价标准可以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分别确定如下:

1、经济性审计主要评价标准。包括政策、计划、定额、预算、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等。指标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可以是企业内部的,也可以是国际国内同行业的;可以是本年度的,也可以是历史最高水平;或者可以是以前在类似的审计状况下曾经用过的指标,也可以是新的指标。

2、效率性审计主要评价标准。包括各该项效率指标的设计(或计划)水平;被审计单位各该项效率指标的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各该项效率指标的国际标准水平;各该项效率指标的国家标准水平;某国家(或地区)各该项效率指标的先进标准水平;国内同行业同类单位各该项效率指标的先进标准水平。(比较时可以采取绝对值比较法或比率比较法)

3、效果性审计主要评价标准。包括组织对相关经营活动的设计要求或计划应达到的状态(水平);组织相关经营活动或类似项目同行在历史上已达到的最佳状态(或最高水平);组织相关经营活动或类似项目国家已制定的最高标准或已达到的最佳状态(或最高水平);组织相关经营活动或类似项目国际上已达到的最佳状态(或最高水平);组织相关经营活动对完工时间(或工程进度)的要求;组织相关经营活动对经费使用情况的控制或要求;社会有关各方对组织相关经营活动的满意程度或意见等等。

七、当前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代表们认为,目前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有:(1)现代企业的多数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将效益审计作为一个独立的审计类型来安排,在实际内部审计工作中,将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混合一体。(2)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开展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范围窄,层次低,方法落后,事前审计少。(3)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针对经济效益审计操作不够规范,系统性差。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标准、程序、方法及报告等随意性大,内部审计人员在专业判断上难以达到一致性和客观性要求,不能体现经济效益审计的独特价值。(4)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低,不能适应经济效益审计的需要,从而影响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加之项目选择不到位,我国又缺乏明确的、系统的、有说服力的审计标准,因而达不到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

八、ERP环境下的经济效益审计

在本次研讨会上一些代表还就ERP环境下的经济效益审计发表了见解。审计工作如何与ERP结合,特别是效益审计如何与ERP有机结合已成为内部审计人员面临的一个课题。内部审计面临着企业纷纷使用ERP系统,这就需要内部审计部门认真思考如何协调在ERP环境下进行效益审计。效益审计与ERP系统之间应该有密切关系。ERP系统建设本身就是要使企业达到提高效率、加强管理的目的,如何帮助审计部门自动提供有效、可靠的审计数据,减少传统审计的手工提取数据、计算数据,需要开发在ERP环境下的审计软件系统。另一方面,效益审计工作本身就是审计的增值,效益审计的基础也是要根据本企业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阶段制定效益审计的计划,这与ERP的规划和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在ERP的规划和建设中应统一企业ERP审计程序,以使审计人员可以根据ERP流程审计和评价企业各业务流程管理的规范性和效益性。

标签:;  ;  ;  ;  ;  ;  ;  ;  ;  

全国经济效益审计理论研讨会综述_内部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