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丰县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中心 445600
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构建起知识网络
夯实基础知识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所谓“基础扎实能应万变”。无论考试形式如何变化,学习好基础知识是回答好一切问题的前提。纵观近几年的中考,题非常灵活,但都是万“问”不离其中,最终还得用教材知识来作答。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指导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也就是要知道每一课的中心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建立“由点到面”的发散思维。也就是说由每一课的关键词这个点来整合一系列的知识。
3.教师应让学生清楚教材每课的结构。
4.在对教材形成知识框架后,教师应加强对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逐课逐框对教材基础知识进行排查,准确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清楚哪些知识只需要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哪些知识必须掌握,并能灵活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复习中切实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
近几年中考题主要方向在于考学生的分析整合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学生将基础知识掌握得再牢靠也只能是成绩平平。这是因为教师基本上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上课从头讲到尾”,没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学生没有被调动起来,课堂上看不到学生的主动参与,听不到学生对试题的分析所暴露出来的思维障碍和局限性,了解不到有哪些知识学生存在较大问题,学生是被动的,只是给老师当观众,看老师表演,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因此,不能在课堂上唱“独角戏”,每提及一个新的内容,应让学生来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理解,最后再来纠正、补充、归纳。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思维活跃了,答题的方向也拓宽了。可见,在复习阶段,教师不能一味地图快,而要图实在,即必须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动脑、动口,每一个“问题”,应让学生先思考用什么知识怎样作答,再让学生大胆地说出他们的分析思路,接下来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的点评、引导、提示,让学生逐步做到答案的全面性,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练促学,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尽管中考题题型相对较少(选择题、简答题、分析理解说明题、实践活动题),但综观近几年的考题,基本上是从学生实际生活、国家的大事、社会的发展的角度来提问的,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相对较弱,平时涉及较少加之练得不多,得分情况不是很好。可见复习阶段的练习必不可少,因为练习可以让学生见识多种问法,扩展学生的见识面,也可以训练学生的答题速度,增强考试的适应能力,还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答题的严谨性,尽可能减少学生的过失性丢分,同时,也便于教师发现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就练习而言,我个人认为教师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
2.选薄弱环节训练。就是对学生易出错的知识点或思想认识方面训练,练得多了,就会化难为易了。
3.教师应结合时政热点加以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四、分层次要求学生
在复习中教师不能采用“一刀切”, 这样,不利于“转差”,因为差生觉得要求高了听不懂,自然也就没兴趣了;同时,也不利于“促优”,优生觉得较简单,自己掌握得很好,拼搏的劲头也就降低了。所以,教师在复习时特别要考虑学生的基础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分层次要求学生。复习内容的安排要突出梯度性,尽可能降低起点,有哪些内容是针对基础较差的同学,有哪些内容是针对能力较强的同学,教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教学中能由差生来回答的问题尽可能由他们来回答,并及时给予鼓励,逐步培养差生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对能力要求较高的题,可以叫他们不听、不做。在练习的安排上,也应分层次要求他们。因此,对层次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力求使各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五、重点训练学生得分率较低的题
1.教师要培养学生答这类题做到“书写规范化、内容条理化、要点序号化、表述学科化、格式严谨化”。
2.审材料。认真阅读材料,挖掘材料的中心意思,着力于关键字、词。
3.回归教材。即依据材料联系教材知识,从教材中找出的观点必须紧扣材料中心。
4.组织答案。围绕材料与教材知识结合点,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只照搬照抄教材而不分析,导致答案、材料两张皮。
5.回头检查。检查答案要点是否完整,说法是否合题意,要点是否有依据。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分值判断要点,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两点。当然,教材中有明显答案的则以教材为主。
6.教师在复习中要引导学生把思维放开,学会整合知识。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思想品德教学评价体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所以,教师在复习中不能只是简单地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对学生而言,无论是即将面临的中考还是将来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
论文作者:袁大军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月总第2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教材论文; 能力论文; 基础知识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月总第2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