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心理疏导能力及其培养途径探析论文_李亚

高校辅导员心理疏导能力及其培养途径探析论文_李亚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濮阳 457000

摘要:目前,高校教育改革发展下,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出更高要求,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价值观念的主要引导者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能够有助于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鉴于此,文章对高校辅导员心理疏导能力与培养途径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疏导;疏导能力;能力培养

引言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当前在社会上备受关注,然而现阶段高校心理疏导的效果尤为令人担忧,而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之一则是高效辅导员的疏导能力低。故而为了能够提高他们心理疏导能力,以此提高高校心理疏导的效果,重视对此方面的培养途径进行研究就有很大的作用意义。

1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特点

首先,工作对象的复杂化,95后、00后的大学生思维敏锐,个性张扬,致使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接受新鲜事物,但由于身心、思想不够成熟,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更容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想的蛊惑。此外,这部分大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所占比重较大,自我意识较强,有主见,但抗挫折能力较弱,合作意识较差等。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为辅导员工作增加了难度和复杂程度,辅导员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才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同时,辅导员只有自身掌握了专业化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才能帮助学生在各种思潮中明辨是非、站稳立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工作方式的多样化。随着新媒体时代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QQ等已经成为大学生交流互动和信息传播共享的主要渠道和媒介,高校辅导员仅仅采用面对面说教的传统工作方式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而是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心理疏导教育的新阵地,以微博、微信、博客等为载体,通过键对键的方式,加强学生的教育引导。同时,随着辅导员队伍发展道路多元化的现状,从工作内容上看,高校辅导员不再是单一的心理疏导教育、学生日常事物的管理,还增加了心理疏导、职业规划与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等新内容,这就需要辅导员不断学习与创新,练就“十八般武艺”。另外,工作制度的规范化。近年来,教育部陆续颁布出台《高等学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标准》《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职务晋升方式,使得辅导员发展道路逐渐清晰化。同时,高校辅导员队伍职务晋升路径比较清晰,教授型辅导员的陆续出现等激发了高校辅导员自身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对岗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相应提高,辅导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发展道路更加畅通和明晰。

2高校辅导员心理疏导能力及其培养途径

2.1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新时代背景下,辅导员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并且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提升专业水平与道德修养,进而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与人文修养,才能不断满足时代需求。国家富强导致我国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00后的大学生普遍个性都很强,独立性较差,所以,辅导员不仅要学习与辅导员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补充学习心理学,掌握最新教育理念,以及了解当前形式下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等多方面多维度多角度的知识,进而真正地成为学生的“引路人”,进而提升自身的指导能力。

2.2明确角色定位,提高职业认同

人们在评价辅导员的角色职能时,往往将其定义管理员、法官、裁判、联络员、消防员、讨债人等十几种说法[8]。角色定位的不准导致工作职责的不明确化,无法真正聚焦辅导员的主责主业。除了需要做好学生日常思政教育等职责内工作之外,还要包揽党政、教务等因为角色定位不清楚,权责不明确增添的事务性工作,大大降低了辅导员工作的效率。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的举办,使得辅导员更加明确自身职责,实现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有机统一,摆脱工作错位的现象,不断提高职业的认同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

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讲,由于工作范畴较广,传统的评价体系未能涵盖辅导员的所有工作行为,如在部分评价环节存在缺失性,将严重影响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此,在对评价体系进行优化调整时,应依据辅导员的工作形式来对整体细分评价基准,对于部分无法预见性的工作模式,应设定相应的弹性基准,并将传统的量化考核模式转变为学生反馈评价模式,以辅导员管辖内学生的评价信息作为工作能力的评判基准,以此来增强管理服务工作的监管性。与此同时,高校应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当辅导员出色地完成某一项任务时,校方应对其进行嘉奖,当辅导员工作任务实施不到位时,校方应作出相应的惩罚,令辅导员认识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逐步完善管理服务体系。高校通过科学化的评价体系,从主观、客观两方面来对辅导员的工作能力进行评价,可有效提升监管质量,并对辅导员的工作行为进行约束,以此来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

2.4辅导员要坚持“平等、信任、鼓励、引导”的心理疏导原则

在心理疏导过程中,辅导员要注意自己的师德师风,以平等的姿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平等是尊重的前提,只有获得尊重,学生才会真诚的敞开心扉,愿意讲真话。鼓励是谈话的主基调,这是保证学生愿意与辅导员心理疏导的重要因素,但鼓励并不是无原则,当学生触犯底线、原则,违反法律法规、校纪校规,违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时,要敢于亮身份,对其进行严肃批评。引导是心理疏导的主要方式也是主要目的,辅导员可以通过换位思考、案例类比、引经据典、巧用道具等多种形式,从理论高度、具体帮扶以及长效机制方面,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

2.5聚焦学生所需,提升自身素质

高校辅导员身处互联网信息虚拟世界与“互联网+”衍生产品之中,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和专业素质情况、所带班级学生情况,以生为本,转变教育方式,深化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之中所思、所需和所求,善于运用相关网络媒介推送相关青春阳光的图片、文字、动画、音频和视频信息,引导学生形成较好的价值取向与较高的道德水准,鼓励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求知习惯。同时,高校辅导员应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和领会国家政策方针内涵要义,切实关注自身工作需求,保持应对突发事件的敏感性。通过了解“互联网+”衍生产品日常功能,学习和掌握当今实用的网络技术与网络知识,善于将国家党政机关以及重要领导人关于高校心理疏导教育重要论述融入自身学生心理疏导教育日常工作之中。

2.6规范管理心理疏导工作

对于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心理疏导工作已经成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因此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效果与心理疏导的效果密切相关,并且这一方面的考核也在绩效考核的范围内。而为了能够更好的落实心理疏导工作并提高该项工作的规范性,首先在考核该项工作前要对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和内容进行制定,然后以此作为依据对辅导员进行考核。同时,为了保证心理疏导工作能够有序和高效的开展,还应做好相应的监察工作,以此确保辅导员在执行心理疏导工作时每个环节都能符合考核的标准,这样就能充分的为心理疏导对象提供服务和帮助。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辅导员处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要想做好大学生的心理疏导教育和管理工作,就要重视谈心谈话实效性的提升,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关注并关心学生的各类问题,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全方方位提高开展心理疏导教育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艳,周霞.高校辅导员心理疏导能力及其培养途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6):15-17.

[2]黄雪松.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探讨[J].智库时代,2019(35).

[3]苗静宇.高校辅导员心理疏导能力及其培养途径探究[J].学园,2018(12):165-166.

论文作者:李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4

标签:;  ;  ;  ;  ;  ;  ;  ;  

高校辅导员心理疏导能力及其培养途径探析论文_李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