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品牌专业建设问题研究论文_朱苗苗 李景航

民办高校品牌专业建设问题研究论文_朱苗苗 李景航

(郑州财经学院,河南省 郑州市 450000)

摘要:本文以河南省某高校投资学专业为研究对象,从其发展历程为出发点,梳理其在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给出深化投资学品牌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品牌专业;投资学

2018年8月2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10月8日又发布了“新时代高教40条”等文件,这标志着中国教育进入了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

1 ××高校投资学专业发展历程

投资学专业依托于该校投资与理财专科专业而成立的应用型本科专业。该专业自2014年首次招生,招生65人,划归为该高校会计系投资与理财教研室,为了突出办学特色,成立了国内首个互联网金融学院。投资学专业随之从会计系分出,成为互联网金融学院首个本科专业。目前,投资学专业在校生16级、17级、18级、19级共个9班级,自首次招生以来,招生人数始终保持稳定趋势。该校坚持“立足实践抓教学,立足质量促发展”的办学思路,以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心环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和培育投资与理财人才专业的特色和优势,适应河南省经济金融发展对投资学专业的人才要求。

2 ××高校品牌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专业品牌建设定位模糊

品牌专业建设前要对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确定的面向哪个行业领域打造专业品牌;品牌形象定位——确定专业形成品牌的依据;策略定位—如何在目标市场形成品牌。但当前一些民办高等院校在品牌专业打造过程中眼界狭窄,在宏观层面对于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导致的市场发展趋势把握不足,在中观层面又没有进行针对性的紧贴专业领域的行业企业发展现状进行论证,对于企业人才总体缺额把握不足。在微观层面对企业现实生产流程不熟悉,对技术运用以及人才所需规格不清楚,这就直接导致专业建设定位中,品牌的立足市场模糊,以什么去构建品牌不清。

2.2专业品牌建设内容不清

当前民办高等院校在打造品牌专业的内部选择上,存在很大的误差,总结起来说就是重视“看得见的”硬件打造,忽视“看不见”软件打造。要想通过持续性培养“品牌学生”为手段与市场建立稳定教育服务供给关系形成专业品牌。就需要从“品牌学生”培养的角度思考问题,那么以专业管理制度、课程开发、教学模式与方法为核心等“看不见”的软件是“品牌学生”培养不可缺少的内容,并且打造起来更为复杂,因此在品牌专业建设过程中,专业软件的打造也应该处于核心地位。

2.3专业品牌形成渠道不畅

当前民办高等院校在品牌专业打造过程中,过于关注专业内部打造,而割裂了专业打造活动与市场之间信息交流,在专业内部打造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实内部打造成果都已满足甚至是超出了市场的现实需求。但因为品牌形成渠道未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打造,使得“内部”打造成果不能够快速的、有针对性的走出学校去参与目标市场竞争,因此导致专业想要得到目标消费市场和竞争市场的认可难度更大、周期更长和成本更高,最终影响的是专业品牌的形成。

2.4品牌专业特色凸显不足

品牌专业建设过程既要突出重点又要体现特色,重点是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特色是在专业建设理念、思路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所凸显的优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加强民办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关键是利用差异化的比较优势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以独具特色的方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但从目前看,民办高校专业建设同质化现象尚未完全消除,特色突出、优势显著的品牌专业为数不多。这一现状不仅有违建设品牌专业的初衷和预期,同时,也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无谓浪费,使品牌专业建设难以为继。

3 深化民办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的建议

3.1品牌专业建设的精准定位与思考

民办高校品牌专业建设是一个精细化的系统建构过程,应从品牌专业建设的整体出发到部分、再回到整体,按“整、分、合”方法作出系统思考。一是要与高校自身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相一致,突出地方性和应用性双重特征;二是要明确品牌专业建设的定位场域,确定是打造校内、省内的品牌专业,还是区域内甚至是国内品牌专业,一般而言,品牌专业建设应采取从校级到省级逐步递进的建设方式; 三是要区分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办学条件的差异性,在办学层次和投入上明晰品牌专业的选项。

3.2品牌专业建设的基础条件与投入

建设高水平的品牌专业应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和条件。所谓专业基础,是指具有稳定的专业类属和专业成长空间,拥有比较显著的专业建设特色和差异化的专业优势,以及较雄厚的师资支撑和专业投入。民办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应夯实专业基础,通过政策倾斜加大专业投入,为品牌专业建设创造条件,使之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实验实训、实习基地等基本教学条件相对齐全,凭借已有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和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支持尽快形成专业特色和优势。

3.3品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支撑

加强民办高校品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采取引进名师与培养骨干、专职为主与兼职为辅相结合的建设思路,整合校内外师资力量满足教学需求;二是推进教师资格与职业资格互为认证、专业教师与双师教师优势互补的建设举措,加强校企合作、实施产教融合; 三是建立教师晋升与评价考核、多元激励与规范约束相结合的考评制度,强化专业意识、落实岗位责任。根据品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形成名师引领、骨干支撑、资源整合、结构优化、整体推进、制度保障的师资队伍建设新格局。

3.4品牌专业建设的课程改革与推进

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优化的过程,其改革与建构应以专业课程为核心、基础课程为铺垫、精品课程为支撑、实践课程为延伸,在课程调整中按最佳比例实现课程的优化配置。课程体系改革要面向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素质的提升,应把专业知识的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岗位技能的实践教学统一在课程体系之中,在强化专业课程的同时突出应用性,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突出职业和岗位能力的提升。

3.5品牌专业建设的特色优势与培育

品牌专业的品牌价值,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以特色而著称、以优势而推进。因此,民办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应在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是相对于其他高校同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有与众不同的特色或专长,形成“你有我特”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在精心培育品牌专业的特色过程中,形成“你无我有”的核心意识和优势专长。

参考文献

[1]施文妹.地方政府民办高等教育扶持政策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D].上海交通大学,2010.

[2]张淼.民办高校的品牌直销研究[D].云南大学,2012.

[3]欧阳金依.民办高校品牌化发展战略研究—以辽宁省大连财经学院为例[D].沈阳师范大学,2016.

[4]王益玲.我校加强本科专业建设的举措[J].中国大学教学,2007,(6).

[5]陈少斌.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6):144—146.

作者简介:朱苗苗(1989.01-),女,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人,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李景航(1990.02-),女,河南省南阳市人,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互联网金融风险。

论文作者:朱苗苗 李景航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  ;  ;  ;  ;  ;  ;  ;  

民办高校品牌专业建设问题研究论文_朱苗苗 李景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