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徐伟华,彭涛

(湖北省中山医院,湖北 武汉 430033)

【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8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及治疗后第1天、第15天NIHSS评分及ADL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15天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药物治疗,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对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你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炎性因子;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急性脑梗死是指突然中断脑供血而引起的脑组织坏死[1]。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都会引发急性脑梗死。其发病急促经常在患者休息及睡眠状态下发病,且有可能在数小时内达到高峰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采取快速有效的治疗尤为关键,本研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药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8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作为对象,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8例,男38例,女20例,年龄区间为36-85岁,平均年龄为(64.34±2.19)岁,;观察组58例,男34例,女24例,年龄区间为35-84岁,平均年龄为(63.37±3.12)岁。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内科治疗及护理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给与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20153035,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50-100mg,每天一次,同时静脉滴注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2023773,安徽城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400mg+三七总皂苷(国药准字Z53021369, 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50ml,每天一次,维护患者生命体征,避免使用与依达拉奉相似药效的药物。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依达拉奉(国药准字H20080592,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治疗,对患者静脉滴注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ml+20mg依达拉奉,每天两次。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药物的用量,对于合并感染患者可以使用抗生素,严禁使用非本次研究的脑保护剂及降纤药等。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第15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情况。评判标准:NIHSS评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ADL评分越高说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第15天NIH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15天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病情发展迅速,如不能及时治疗,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耳鸣、半身不遂、吞咽困难、呕吐,严重者昏迷不醒。。目前对于急性脑梗死主要的治疗方式有溶栓治疗及一般药物治疗。溶栓治疗往往在发病3-6小时内进行,但大部分患者对疾病缺乏了解,耽误了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期,其治疗效果不明显。临床中主要采用药物治疗。

急性脑梗死与多种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也与体内某些炎症因子有关。IL-6、hs-CRP、 IL-8、TNF-α等炎性因子可加剧脑的损害。TNF-α、IL-6能够反映体内炎症程度,hs-CRP作为一种 超敏C-反应蛋白,受到炎症性刺激时合成急性相蛋白,随着病情严重达到高峰[2]。IL-8能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弹性蛋白酶,引起微循环血瘀,组织坏死,引起器官损伤。依达拉奉作为一种脑保护剂药物,能抑制梗死周围区域脑血流的减少,防止脑水肿和脑梗塞的发生,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3]。本研究度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多发于老年患者,由于脑梗死会造成神经功能受损,导致偏瘫、肢体障碍、失语、偏盲等多种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依达拉奉药物能够有效促进脑血的循环供应,减轻由此引起的神经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的死亡,促使神经细胞的存活,减轻引起的神经症状[4]。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15天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药物治疗,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对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你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武胜涛, 张羽, 李富慧. 脑心通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 中国药房, 2017, 28(9):1184-1187.

[2] 杨慧锋, 朱超云, 陆荣柱. 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 中国药房, 2017, 28(9):1181-1183.

[3] 王富江, 何前松, 王金鑫,等.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糖尿病大鼠脑卒中的基因芯片表达谱分析[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7, 33(08):1103-1109.

[4] 陈聪, 苏庆杰, 吴海荣,等.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8, 34(4):395-398.

论文作者:徐伟华,彭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  ;  ;  ;  ;  ;  ;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徐伟华,彭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