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215200
【摘 要】目的:探讨对晚期肿瘤患者运用系统化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晚期肿瘤患者(2016年5月~2019年5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行系统化疼痛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运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及功能、总体健康、症状、单一症状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系统化疼痛护理可改善疼痛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晚期肿瘤;系统化疼痛护理;疼痛;生活质量
肿瘤是指在致瘤因子影响下导致的局部细胞及组织增生从而形成的赘生物,晚期肿瘤患者病情严重,病灶常出现增生、转移状况,且多呈现不同程度的癌痛症状,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生理痛苦,还会降低生活质量,严重时还将导致患者出现绝望等负面情绪,影响治疗的顺利实施[1,2]。因此,及时控制癌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晚期肿瘤患者治疗及护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实施了系统化疼痛护理,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本科室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12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其中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37~76岁,平均57.2±11.4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3.5±2.1年;肿瘤类型:呼吸系统肿瘤22例,泌尿生殖系统肿瘤19例,消化系统肿瘤19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38~76岁,平均57.3±11.2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3.6±2.1年;肿瘤类型:呼吸系统肿瘤23例,泌尿生殖系统肿瘤18例,消化系统肿瘤1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晚期肿瘤;存在不同程度疼痛;自愿配合研究过程。排除标准:妊娠、哺乳患者;其它因素引起的疼痛;精神、感知、沟通障碍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常规体征监护、用药监护,患者疼痛严重时按医嘱用药镇痛,给予基础生活指导,并预防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则进行系统化疼痛护理:①全面评估。及时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并实施全面的疼痛评估。②建立舒适的环境。根据患者的实际喜好建立温馨病房,为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环境。③癌痛知识宣教。组织患者参加恶性肿瘤疾病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手册,详细介绍癌痛,积极回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④保持舒畅心态。告知患者及家属负面情绪会加重疼痛,治疗期间积极引导患者与家属。⑤非药物及药物干预。采取疼痛数字评级法(NRS)评估患者的实际疼痛状况[3],其可分为0~10级,先采取4次/天的频率评估疼痛强度,持续3天,疼痛7级以上者持续3天降低至4~7级时改为2次/天的评估频率,持续3天疼痛强度维持0~3级时采取1次/天的评估频率,出现爆发性疼痛时在干预30min后再次评价,并指导护理过程;疼痛强度0~3级者进行情绪安抚,告知患者疼痛加重时应及时告知医生;疼痛强度4~10级时按医嘱采取镇痛药物辅助治疗,并进行身体按摩,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并进行深呼吸,保持身体放松[4]。两组均干预2周后评定护理效果。
1.4观察指标
1.4.1疼痛程度
采用上述NRS评级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价,其分为0~10级,等级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
1.4.2生活质量
采取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QLQ-C30)[5]评价生活质量,其包括功能、总体健康、症状、单一症状等4个项目,评分均采取百分制,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3护理满意度
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量表进行评估,包含环境满意、舒适度满意、操作满意等内容,共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5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无序计数资料两组构成比和百分率比较,以频数f、构成比(P)表示,采用Pearson c2检验,均山SPSS 21.0进行统计,α=0.05。
2结果
2.1疼痛程度
护理前,两组患者NRS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NRS评级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NRS评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护理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2.3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95.2±2.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2±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86,P<0.05)。
3讨论
癌痛是晚期肿瘤患者较常见的症状,是病灶修复或调节信息向神经中枢传导时产生的感觉。肿瘤细胞增殖分化、浸润过程将引起正常细胞损伤,引起相关因子产生,且肿瘤细胞也易导致组织压迫、空腔脏器阻塞、脏器过度扩张、溃烂炎症等,刺激神经末梢后感觉将传至大脑神经中枢,引发痛感。
本研究针对晚期肿瘤患者癌痛症状实施了护理干预。系统化疼痛护理是针对疼痛实施的科学性、系统性的护理服务。癌痛症状不仅受肿瘤控制效果的影响,外界环境刺激、精神状态也会影响患者痛感。因此,本研究在系统化疼痛护理中针对癌痛的影响因素实施了干预,通过癌痛知识宣教便于患者认识癌痛,减轻恐慌心理;经建立舒适环境、针对性心理疏导可进一步减少不良因素引起的生理刺激,从而减轻痛感,促进患者配合治疗,保证治疗效果。目前临床治疗癌痛主要采取药物镇痛,本研究在系统化疼痛护理中加强了疼痛评估,从而为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疼痛干预,对0~3级患者实施安抚、4~10级患者在药物镇痛的同时采取多种非药物方式辅助干预,对疼痛的处理方式更加多样化。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系统化疼痛护理可有效降低疼痛程度,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赖湘怡[6]等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本研究亦得出同样结果,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也获得显著提升,考虑原因是干预过程能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状态,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说明该护理方式可有效满足患者需求,可行性高。
综上所述,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系统化疼痛护理可改善疼痛及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雪融,张萍,王艳,等.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临终期医院-家庭-护理三位一体模式的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1):2709-2713.
[2]刘璐,万琼. 规范化疼痛护理在晚期肿瘤患者姑息治疗中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0):3290-3292.
[3]李春蕊,张雯,樊碧发. 数字评分法(NRS)与口述评分法(VRS)在老年慢性疼痛患者中的比较[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9):683-686.
[4]于淑华. 人性化护理在晚期肿瘤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7,(7):278-279.
[5]刘佩华. 癌痛规范化护理流程对晚期肿瘤癌痛治疗的影响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7,(25):122-123.
[6]赖湘怡,宋欢,肖燕华. 系统护理干预对晚期鼻咽癌放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6,(12):39-40.
论文作者:王夏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下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肿瘤论文; 晚期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下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