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营山县骆市镇初级中学,637700)
摘要:新课程下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活动倡导教学有效性,要求语文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程下的教学规律,看教师所组织的语文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果,是否有效益,是否有效率的“三有”教学活动,体现出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取语文知识,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通过质量
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结合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领悟到语文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点与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通过阅读教学活动的组织,让学生的引导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同行探讨。
一、语文教师落实好引导教学的目标,是阅读教学的先决条件。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可见,语文阅读教学在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方面占据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个阅读教学的目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与做法:
1.语文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知识的学习活动之前,要精心准备好教案,才能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阅读基本知识的情况,以及学生对阅读能力的情况等都得了如指掌,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存在,许多学生有不同的情况,教师把握住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有些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定位,学生阅读知识哪些应该作为重点来学习,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做到了有的放矢。
2.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及课本,整合教学资源。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标准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行动准则,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达到的目标。教师要对课标去研究,把握阅读教学的目标;同时,教师吃透语文课本,对课本中安排的知识并非要求教师都必须组织学生去学习,而是要求语文教师对每一章节的安排,要领会编者的意图,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去筛选,去整合学习内容,对学生已经握了的阅读知识,教师就没有必要去组织学生学习,浪费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其次,教师要对每一篇阅读课文作者所表露的情感,真正隐含的部分,这就需要教师深挖课本内在价值,包括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写作特色,教师的教学设计,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获取语文阅读知识,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3.语文教师要设计好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目标是方向,只有正确的方向,通过奋斗努力才能实现目标。首先,阅读教学目标需要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课本,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落实,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全班学生进行一些分层,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量体载衣”落实具体的学习目标,以体现“分层目标,分层教学”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原则。其次,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时,要关注目标的纵向层次和横向范围。目标的落实要达到“以点带面,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可操作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的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才能引导学生从语文阅读文本走向生活,提高学生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语文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中,所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认真去思考,去斟酌。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起:
1.教师有效创设阅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是阅读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可见,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获取阅读信息,去探究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创设阅读教学情境,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有声语言,让学生融于情境之中,去聆听,去感知,去体验,让学生感受阅读教学活动是充满生机与活力、富有激情与想象。
2.语文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产生疑问,这是提高诱导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处。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可见,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活动,就应该引导学生去找到疑点,只有让学生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有效获得知识。要作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开拓创新的精神。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质疑时,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情况,要立足学生全体,立足学生的个体特征,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高校课堂,去有效引导学生质疑,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发展的平台,体验到主动学习后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强化求知欲,增强学生阅读的积极主动性,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通过学生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并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实践,拓宽学生运用阅读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创设情景,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去阅读,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获取语文知识,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并由此而焕发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付瑶;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01期
[2]郭根福;语文课程的新理念与阅读教学的新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07期
[3]谢浈;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年S1期
[4]叶婷婷;基于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编排特点的阅读教学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18年08期
[5]冯志坤;语言的味道——阅读教学中语言的品味[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年03期
[6]刘保林;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体会[J];学苑教育;2011年02期
论文作者:胡海林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目标论文; 语文教师论文; 教学活动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