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人民医院 湖南宁乡 410600)
摘要:目的 对比急性脑梗死超早期行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急性脑梗死100例患者(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尿激酶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阿替普酶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FIB(4.85±1.38)g/L、APTT(32.68±2.53)s、PT(13.86±1.47)s、TT(14.38±1.53)s、溶栓后1天NIHSS评分(9.41±1.35)分、溶栓后7天NIHSS评分(7.15±1.21)分、溶栓后14天NIHSS评分(5.83±1.34)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早期进行阿替普酶药物治疗,能够挽救急性脑梗死患者半暗带细胞,提高整体疗效性。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比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组织缺氧、缺血坏死引起,属于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好发于50~60岁以上人群,具有起病缓慢、合并症多、预后差等特点,主要表现为眩晕、肢体麻木无力、头痛、头晕,若干预不及时,还可引起失语、偏盲、肢体感觉障碍、偏瘫等神经功能缺失,为了降低临床死亡率,还需加强药物治疗,早期通过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挽救患者半暗带,降低死亡率,但整体疗效不佳[1]。而本文旨在探索当前条件下我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式的价值性,尽量能做出最适宜的临床决策,如下文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采用信封随机化分组模式,即两组(各有50例),均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入选标准:(1)患者均无明显意识障碍;(2)患者均自愿加入本次实验;(3)患者将CT、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且均处于超早期时间窗内(阿替普酶4.5h内,尿激酶6h内);(4)患者年龄≥50岁。排除标准:(1)排除存在六周内做过大手术或受过严重创伤患者;(2)排除存在凝血障碍、出血性疾病、活动性出血患者;(3)排除存在动静脉畸形、颅内动脉瘤患者;(4)排除存在药物过敏史。
观察组患者中29例为男性,21例为女性,平均年龄(68.45±2.31)岁,平均病程(13.58±2.46)个月。
对照组患者中30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平均年龄(68.39±2.52)岁,平均病程(13.58±2.46)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心电图检查、血氧饱和度检测、血糖、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检测。
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注册证号:S20110052;德国)治疗,首先将10%的阿替普酶实施静脉注射治疗,若患者无异常现象,便可将剩余的药液实施静脉滴注处理,且控制在60分钟内滴注完。
对照组采用尿激酶(吉林敖东洮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3692)静脉溶栓治疗方式:一次性使用,2.2万单位/每千克,最低每次静脉滴注不低于100万U,最高每次静脉滴注不高于150万U,且控制在30分钟内滴注完。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FIB、APTT、PT、TT、NIHSS评分[2]、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实施统计学SPSS17.0软件处理,当对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表示。
2 结 果
两组患者对比总有效率不存在对比性(P>0.05)。如表1所示: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各时间段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对比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
观察组患者FIB、APTT、PT、TT均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表3:对比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
3 讨论
脑梗死是导致患者病残、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主要是由于血小板不断聚集和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若干预不及时,可导致脑细胞出现可逆性缺血性损伤,影响血流,因此对于脑梗死治疗原则为改善预后和病情,挽救缺血性脑细胞,恢复梗死区域的血流灌注,目前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机械取栓、药物联合超声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动脉溶栓、静脉溶栓等[3~4]。
尿激酶属于溶栓药物,不仅能够溶解血栓内的纤维蛋白,还能够催化裂解纤溶酶原,调节纤维蛋白溶媒系统,但缺乏针对性,不利于推广。而阿替普酶能够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挽救半暗带区域脑组织,发挥较强的血栓溶解功效,属于转基因技术药品,能够选择性与血栓表面的纤维蛋白结合,从而达到溶解血栓功效[5~6]。分析本次实验,可发现两组患者对比总有效率不存在对比性(P>0.05),但观察组FIB、APTT、PT、TT均优于对照组,各时间段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由此说明,阿替普酶能够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提高ADP酶活性,抑制ADP诱导血小板凝聚,防止已通血管再次形成血栓,降低出血风险性。
总而言之,超早期行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均可达到一定治疗效果,但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实施阿替普酶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周琴,魏天星,余飞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17):2438-2441.
[2]范铁平,彭道勇,王晓东等.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缺血性卒中疗效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14(5):3116-3116.
[3]赵继来,胡玲玲,孔亮等.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颅内出血转化及疗效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6,26(3):290-292,299.
[4]苏清梅,苏全喜,陈石伙等.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0):1-3.
[5]鲍旭.尿激酶及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2(18):103-104.
[6]王旭.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1):141.
论文作者:饶新亮,唐交春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2
标签:患者论文; 尿激酶论文; 静脉论文; 溶栓论文; 脑梗死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