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分析_企业经济论文

经济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分析_企业经济论文

经济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经济学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4页。)法国学者阿兰·杜兰(Allain Touraine)在《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性》中指出:“重读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惊讶它的现实性,从最初的几页开始,只需将资产阶级换成全球化,就是当今的现实。70年代全球化以来,我们正处于资本主义的第二个时期,全球化掩盖资本主义的本质,商品主义的统治,就是资本主义的统治。”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而经济全球化是依靠商品、服务、资本、劳动和技术没有障碍的国际流动而实现的货物和要素市场的逐步一体化,是国际范围内仲裁成本的降低。(注:Ginther G.Schulse and Heinrich W.Ursprang,(1999)Globalization of the Economy and the Nation State,The World Economy,Vol.22,No.3.)从这一定义中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是资源的跨国界配置,而跨国界配置是通过国际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商品和服务),跨国投资(实物资本、劳动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和金融资本的自由流动等三种方式实现的。

一、贸易自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增长”

1997年,世界商品出口额达到53 000亿美元,商业服务出口额达到13 000亿美元。从发展趋势看,这些前所未有的巨额贸易量相对于世界范围内的产出而言,增长速度要快得多,国际贸易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6%,而世界产出的增长速度仅为1.5%。(注:Elhanan Helpman,(1999)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Vol.13,No.2.)

贸易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表现形式。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主要推动力来自于两方面:首先是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其次是世贸组织对贸易的规范。

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居于更加有利的地位,贸易组织的规则主要由发达国家制定,没有考虑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小及其“贫困化增长”。

高新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上。信息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节约了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为资源的全球配置提供了可能;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贸易提供了新的交易手段,电子数据交换方式越来越成为主要的贸易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发达国家占领世界市场提供了“知彼知己”的可能。由于发展中国家信息技术的落后,因此,发达国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剥削发展中国家的新工具。

新经济的核心在于由生产实体产品的经济转移到奠基于知识的生产与应用的经济,商品的价值来源于知识,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它们内含的知识价值。在新经济中,企业只有掌握了大量信息的能力,才能实现更多的交易,信息管理成为企业成功的战略因素。福特汽车公司通过建立立足于全球范围的因特网,将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采购,在未来5年的时间里,将节约成本500亿美元。

电子数据交换贸易方式又称为无证贸易,是一种将贸易、运输、保险、海关和银行等部门电子计算机联网,对商务信息按国际统一标准进行格式化处理,并把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网络,相互交换和自动处理,在不使用纸单证的情况下完成询价、订单、托运、投保、报关、结算等业务手续的一种使用现代化管理方式的新型贸易,它是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延伸。据统计,1999年全球有2.5亿人上网,其中的1/4人数在网上购物,价值达1 100亿美元。如果按照现行速度增长,企业之间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将在未来5年的发展历程中占到企业之间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交易额的5%以上。(注:OECD,Economic Outlook,No.67,June 2000.)

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发达国家(OECD)占据了主导地位,它们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全球交易额的90%以上,其中,美国占交易额的50%。1999年美国有11.1%的工作人口通过电子商务进行购物,而俄罗斯只有3%的人口上网。(注:OECD,Economic Outlook,No.67,June 2000.)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因特网节约交易成本,到2002年,因特网节约的成本将达到1.25万亿美元,美国将获取这些利润的一半;(注:《因特网经济:世界发展的新引擎》,美国《商业周刊》,1999年10月4日。)另一方面,如果电子数据交换方式成为未来的贸易方式,发达国家将是有关电子商务政策的制定者,它们将通过新的贸易方式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

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决定了其对世界市场的了如指掌,这为它们进一步开拓市场打下了重要基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使得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有利地位更加稳固。

以软件为载体的知识产品,其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在国际市场上,发达国家是知识产品的净出口国,发展中国家则是知识产品的净进口国;发展中国家通过出口劳动、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和发达国家的知识密集型产品进行交换,由此而形成发达国家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劳动的全新方式。

世贸组织建立以后,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以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等被纳入世贸组织管理的范畴,国际贸易飞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等三足鼎立的局面。但由于世贸组织的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根本没有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因此,发展中国家占世界贸易的比重越来越小,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等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贫困化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贸易条件恶化与国际不等价交换密切相关。国际贸易中存在着不等价交换,发达国家以高于国际价值的价格出售本国商品,而发展中国家以低于国际价值的价格出售本国商品,通过这种不等价交换,发达国家无偿占有发展中国家更多的物化劳动。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会恶化呢?经济学家普雷毕什和辛格总结了四方面的原因(注:约翰·伊特韦尔、默里·韦尔盖特、彼德·纽曼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

首先,初级产品和制成品的需求弹性不同。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小,价格下降后,需要更多的贸易量才能取得相同的收入。而发展中国家是初级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因此,贸易条件将逐步恶化。

其次,初级产品需求扩大的余地小于制成品需求。出口制成品的发达国家在技术上占有优势,能开发出初级品的合成代用品,能够实现初级品利用上的节约,从而对初级品的需求逐步减少。而出口初级品的发展中国家,初级品的收入弹性低,导致进口额大于出口额,出现贸易赤字;贸易赤字后通过货币贬值,企图实现贸易平衡,而贬值的后果是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再次,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意味着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包含比较复杂的技术,而技术控制在商品出口国手里,制成品中包含了熊彼特创新租金,包含了公司的垄断利益。

最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市场以及劳动市场的结构不同。由于发达国家的工会力量强大,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结果是被生产要素收入增加所吸收,表现为劳动者收入的提高,而不是通过商品的价格降低所表现。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供给丰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过商品的价格下降来表现,有利于国外的消费者,而不利于国内的生产者。因此,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发达国家的生产者,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者。尽管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经济处于“贫困化增长”之中,

但发展中国家只有在国际贸易的进程中,通过国际贸易合理地配置国内资源,提高国内技术,刺激国内消费,才能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二、投资自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1990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7 411亿美元,1998年上升到41 171亿美元,平均年增长11.6%,约为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的4倍、世界贸易量年均增长率的2倍;1998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5 947亿美元,比1997年增长46%;截止到1998年底,全球跨国公司母公司59 902多家,海外分支机构508 239家。其中,发达国家在1998年吸引对外直接投资4 604亿美元,比1997年增长68%,占全球吸引外资的比重从1997年的59%上升到1998年的72%。(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由此可见,近10年来,国际直接投资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发达呈突飞猛进之势。

直接投资的发展导致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国之间的文化、资金、劳动力和资本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得以交流,使得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

对外直接投资结果是:首先是投资自由化的发展。一方面,跨国公司有剩余资本的供给,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有资本流入的愿望和需求,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吸引外资的政策,因此,投资自由化是必然的结果。其次是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得以发展。跨国投资追求利润最大化,投资方向是能赢得最多利润的区域,发展中国家在跨国公司投资的过程中获得了技术和知识,为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再次是对贸易流向和贸易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果对外直接投资是本国的优势产业,其结果是导致贸易额的下降,属于“逆贸易型投资”;如果对外直接投资是本国的劣势产业,则能带动贸易的发展,属于“顺贸易型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利于东道国的资本形成;跨国公司先进技术的运用有技术外溢效应,可以导致东道国的产业升级;能为东道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东道国的制度和管理体制的创新。

然而,资本范畴具有物质内涵和社会内涵。一方面,资本体现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为物质生产目的而结合的特定物质、技术关系;另一方面,它是作为不变资本的生产资料和作为可变资本的劳动力相结合的特殊社会方式。因此,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一方面是物质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由此可见,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是为了自身的利润最大化。

跨国公司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军,而跨国公司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居于绝对优势地位。

跨国公司投资的目标是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是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其中间产品的生产基地,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决定了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受到侵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受到威胁是投资自由化的必然结果。

“二战”以前,殖民地国家成为“中心国家”的原料基地和制成品的销售市场,“中心国家”通过购买廉价的原材料和销售工业制成品对殖民地国家进行剥削。“二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的觉醒和独立,迫使发达国家改变了传统的剥削方式,后者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垄断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市场,或者将一些造成环境污染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政治上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阻止跨国公司的垄断行为和其他某些非友善行为,特别是难以阻止跨国公司通过转移价格而逃税的行为。由于跨国公司的自由投资,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在生产结构上引进了“不适当”的技术,使得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生存环境恶化;还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在需求结构上引进了“不适当”的消费,使得发展中国家在制定政策和经济法规上出现失误。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有限,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往往通过垄断定价方式,挤垮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占领发展中国家的支柱产业。

跨国公司不仅可能控制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产业(矿藏、石油、电子和其他高技术产业),而且也可能控制只依靠几种产品出口为生的小国国民经济。跨国公司有时会拥有很强的政治经济力量,毫无疑问地对发展中国家造成损害。

尽管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资的过程中存在经济主权的威胁,但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投资,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才能更好地自力更生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64页。)

三、金融自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

金融资本如同实物资本一样,最本质的特征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只要制度条件和技术条件许可,金融资本将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世界上每天的外汇交易额达到20 000亿美元以上,相当于每天贸易量的几百倍。因此,金融自由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支柱之一。

对于金融服务业而言,全球化意味着规则的统一和壁垒的减少,以便资本自由流动,允许所有的企业在所有的市场上竞争。信息处理和电子通信领域的科技进步、资本国际间流动限制的取消或放松、国内资本市场放松监管、不受监管的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促使不同货币流动衍生品的迅猛增长,以及在这些市场中为取得世界性交易的份额而进行的更大的竞争,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全球化。

首先,世界各国放宽金融限制是金融自由化的主要原因。20世纪80年代后期,英国对金融服务业迅速放松监管,放松监管的范围之广和速度之快,最终形成了众所周知的“金融大改革”。1992年,欧盟制定了经济自由化和金融一体化的时间表,并在以后的实践中认真执行。在新的规则下,欧盟签发单一的执照以许可任一欧盟国家的银行在其他任何国家开业运营,同时接受它们本国银行法规的监管。1999年11月1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对美国60多年来最重要的金融服务法案进行了改革,允许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进一步整合,美国从此进入了“金融超市”时代,客户可以在一家公司购足所有金融服务。这是金融自由化的胜利,也是美国从此之后占领世界金融市场的重要手段。

其次,金融技术的发展是金融自由化的重要成因。20世纪60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的成熟应用开发了电子计算机和科技通讯技术,它成倍地提高了信息的处理能力,使得传统的金融业务从手工操作转变为自动化的信息处理机制,从而适应了金融业迅速发展的技术需要。

无障碍金融资本的流动的好处得到了许多经济理论的认同。原则上讲,自由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意味着允许某国在面临经济动荡时,向国外借款以平衡消费,以允许该国在国内储蓄不足时,向国外筹借生产性投资;金融资本的自由流动将国际储蓄导向生产率最高的领域。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与单纯的国内交易相比较,为风险集中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如果这会导致高收益率的增加,全球的经济增长率将会提高。

列宁指出:“对金融资本最‘方便’、最有利的当然是使从属国家和民族丧失政治独立这样的支配”。(注:《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95页。)因此,金融资本的自由流动导致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是资本的本性决定的。发展中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有:

首先,由于发达国家金融资本实力雄厚,金融资本交易经验丰富,金融技术全面领先,在金融资本交易中居于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有限,国际金融资本交易的经验有限,金融技术落后,国内金融发展条件尚不成熟,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金融资本自由流动的实现,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其次,由于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国际债权人往往低估在危机前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的风险。由于国际债权人的疏忽、监管不严,国际融资交易的低费用以及对个人借款者或借款人所在国家的金融信息了解不充分,国际信用评估机构没有对危机国家提出早期的警告信息等方面的原因,导致金融资本的正常流动无从获得利润,而是招致损失。

再次,在金融资本的自由流动中,投机资本为危机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投机资本在危机爆发之前、之中进行投机,大肆攻击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导致发展中国家货币贬值,而投机资本则从中获得利润。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贬值导致发展中国家的资产大幅度缩水,截止到1998年11月,亚洲危机国家和地区的资产缩水高达50%以上,其中7 000亿美元流入美国。(注:《全球化对第三世界的影响》,《国外理论动态》1999年第6期。)

最后,由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尚不完善,金融法规尚不健全,开放金融资本市场的条件尚不成熟,发展中国家如果急切地要融入国际资本市场体系,贸然开放金融资本市场,结果可能是金融危机的爆发。

金融危机的爆发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997年和1998年,一些东南亚国家遭受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其中5个受影响最深的国家(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的国际资本由1996年的730亿美元的流入量迅速转变为1997年的300亿美元的流出量。

所以,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金融安全提出了重大挑战。发展中国家在开放金融资本市场的过程中,要逐步完善国内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建立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的金融法规;在资本市场尚不成熟的时候,适度控制外国短期金融资本的流入和流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有好处的。

四、中国的抉择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只有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之中,继续开放,才能赢得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历史给予中国的抉择。

(一)贸易的指导思想

国内市场的完善和统一是保证市场良好运转的重要条件,也是一国形成竞争优势、出口优势的重要保障,因此,完善和统一国内市场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进行贸易的重要指导思想。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当前,国内市场非常不完善,表现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全国市场分割严重,相互没有联系。

根据林德的代表性需求理论(注:唐海燕:《现代国际贸易的理论与政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73-174页。),一种工业品要成为潜在的出口产品,必须是一种在国内消费或投资生产的产品,也就是说,国内需求是产品出口的可能性条件。这是因为:第一,出口不过是国内市场扩大的结果。企业生产以追求利润为动机。在企业对国际市场不可能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它的生产实际上是以国内需求为基础的。第二,国内市场需求是新产品发明和生产的最初推动力。创新一般是为了适应国内需求,新产品的改进和定型差不多也是国内市场的信息反馈,出口不过是上述过程的延伸。第三,国内市场需求是形成比较优势的重要前提。比较优势集中表现在产品的国际竞争中,而要形成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就必须使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使产品的外在和内在的质量符合消费需求。所有这一切,都有赖于国内市场的信息传递。国际市场虽然有这样的功能,但相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它的成本耗费是高昂的。所以,如果一个企业要成为世界性的出口大型企业,必须在其产品占领了国内市场的前提下才有可能。

企业占领国内市场的前提是必须有统一的国内市场环境和制度。只有创造统一的国内市场环境和制度,才能为国内企业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创造了条件,才能为国内企业的产品出口创造条件。

针对中国当前的市场分割状态,我国政府已经下了很大的决心要改善这一情况,目前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是促使国内市场统一的重要基础,也是空前艰巨的历史任务。通过西部大开发,可以增加东部沿海地区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增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的凝聚力,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最终的成果必然是全国统一市场的兴旺发达。

(二)吸引外资的指导思想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跨国公司投资的主要方向是企业投资。因此,可以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作为中国吸引外资、维护经济主权的指导思想。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步伐加快,商品进口的关税逐步下降,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数量将逐步增加。商品的进入和外资企业的进入,对中国普通的老百姓而言,可以从由此而来的更为广泛的选择中受益。然而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由于习惯了在受保护的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突然之间面对拥有令人胆怯的大量竞争优势的外来对手: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优质的产品、响亮的品牌,其生存岌岌可危。

中国企业的情况相对欧美国家有其特殊性,主要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的特殊情况决定的。其中,主要问题是产权不清晰,政企不分,软预算约束等。因此,我国要为吸引外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首先必须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其次是完善企业的内部外部竞争机制,使国内企业能够和国外企业竞争。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首先必须做到政企分开、企业自主发展。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必须依法办事,从应该由市场主导的企业中分离出来。企业自主发展,要求建立相应的法规规范企业,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其次,必须建立合理的法人治理机制,对企业的管理人员实施激励约束机制。

完善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竞争机制,首先,必须做到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保护主义是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的主要障碍,只有禁止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保护主义,才能为企业构筑起良好的外部竞争机制。其次,中国企业良好的内部竞争机制的形成,必须立足于适应世贸组织的需要。第一,企业要做到根据产业特征调整资产。中国企业拥有的资产主要是在国内市场上为其客户提供服务的竞争优势,任何这类的资产都可能成为成功地保护国内市场的基础。第二,用国内优势防御国外企业的冲击。中国企业在外来冲击下成功的关键是全神贯注于国内市场享有的优势,因此,必须经常微调其产品和服务,以适应特定消费者特定的且经常是独有的需求。第三,适时地将优势延伸到国外。企业凭借其适用的可转移的资产,可以利用国内的成功作为根基向其他国家扩张,以实现额外的收益、规模经济和宝贵的学习经历。

(三)金融决策的指导思想

过去10年的实践已经证明,金融条件已成为影响消费和产出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它们作为稳定因素,极大地降低了货币当局政策调整的需要;另一方面,它们强化了经济的根本趋势,增加了货币当局应付经济变化的压力。(注:OECD,Economic Outlook,No.67,June 2000.)

对中国人民银行而言,要应付金融全球化的挑战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可以将完善货币供给机制和货币传导机制作为指导思想。

从货币供给机制看,货币供给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外净资产,二是国内信贷。完善货币供给机制是指强调货币供给的内外均衡。国外净资产与国内信贷一样具有内生性,必然对经济增长中的货币控制产生负面影响,必须对其进行控制。

由于中国货币政策本身就带有内生性,由此产生的内外均衡的予盾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内均衡和对外均衡是分裂的,二是对内均衡和对外均衡的次序是颠倒的,三是内外均衡在货币政策及其工具运用方面是相矛盾的。这种不完善的货币供给机制导致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货币政策处于混乱状态。

货币供给机制的改善要求中央银行做到:(1)货币控制从直接向间接过渡。间接控制要求尽快完善汇率生成机制,健全外汇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培育市场主体,增加交易品种,理顺外汇供求关系,改革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方式,变被动为主动,适时进行调节。(2)货币政策工具应以间接调控工具为主。应逐步取消贷款规模管理并代之以间接管理政策工具,对内均衡控制的中介目标应确定为利率和货币供给量,对外均衡的控制目标应当为汇率和货币供给量。

从货币传导机制看,这一机制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作用过程。其构成要素包括两类:一是经济变量,如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等;二是机构,如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其他非银行中介机构、企业和居民等。

中国目前货币传导机制中主要存在货币政策工具单一,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尚不明确,商业银行运行机制尚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为此,要求中央银行做到:(1)强化公开市场操作的手段。当前我国公开市场操作业务存在以下制约因素:中央银行缺乏独立性而国有商业银行缺乏利益激励机制,财政政策不健全以及支付系统存在着低效率等。为此,中央银行必须协调好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减少财政非生产性支出,在完善国债一级市场的同时,发展和活跃二级市场,尽快健全我国的支付系统。(2)控制好货币供给量。建立货币供给型和货币需求型相结合的调控模型,控制好固定资产投资,规范非银行金融机构,减少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干预。

只有增强了国内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完善了货币供给机制和货币传导机制,才能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才能避免金融动荡,才能保证中国更好地应付金融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政府作为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力量,应该做到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机结合,促使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收稿日期:2000年11月1日

标签:;  ;  ;  ;  ;  ;  ;  ;  ;  ;  ;  ;  ;  

经济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分析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