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庆阳中心学校 130518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实践性着实很强的课程,是创设情境化教学活动的良好因素之一,也是运用其教学理念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的极佳方式,更是教师实现生活化探索性教学活动的有利条件。
关键词:创造情境 合作学习 能动作用 人文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从创造人文情境入手,利用文本因素和教材固有的情境资源,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努力契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水平施加有利的影响,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获得自我价值的展现,达到在快乐学习领悟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发展能力的效果。
一、创设人文的学习情境,营造民主的氛围
人文的教学情境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内在需求,根据教学生态所创设的一种学习环境,是教师开展合作学习时,建构的师与生、生与生之间进行良好互动关系,是课堂教学民主、平等、开放、和谐氛围的集中体现,有利于课堂交流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的内容时,我指导学生用选择具有特征的物件,以及用纸板自由创意符合自己心意的个性化图案,展示、说明其图板的特征;然后,按照图板模画出(从左至右)三至五个图形,让学生再去观察(图板与图的比较性、顺序性关系)交流“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明确图形(发生平移时)位置发生了变化,而形状并没有发生变化的性质问题;利用此纸板图形进行旋转轨迹,进行充分发扬民主推动合作交流,进一步自主互动去探究式继续学习“旋转”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加深对“旋转”意义和性质的理解。这个教学活动重点在于教师“牵引性”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合作探讨,以自己动手操作学习探究的形式掌握知识。在区别“平移”与“旋转”的特征时,提高学生对事物现象特征变化的敏锐性观察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强化实践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立足在实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发挥教师创造性运用教材的潜能,让教学活动步入生活情境,让生活实践助推课堂的教学创新活动;拓展学生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对知识探究的想象空间,会为学生营造出在生活实践中探索问题触手可及的激情。有利于打破那种死磕书本、禁锢灵感的教学模式。在立足于生活实践创新教学模式上,教学活动要变老师的独角戏为群言堂,建构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的交流模式,保障师生有独立、有合作等多元化互动交流平台的畅通,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激发学生在实践创新中寻求解疑释惑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再认识”的“对称性”时,当“轴对称”这种表象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之际,适时展示对称与非对称“等腰三角形”两种位置变化所带来的本质不同,让学生感悟对称的实质,并指导、带领学生进行对折,验证其对称性与对称轴的问题;使学生的认识从观察到操作思维层次逐步升级,让觉察的疑惑上升到问题,完成从直观到表象的困惑甚至是不解,再到理性的知识建构过程。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把生活中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助力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探索知识的意识。
三、创设游戏性体验情境,增强快乐学习情趣
游戏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活动,如果可以让学生在有限度的游戏中感悟到学习知识的快乐,那将是极高的教学活动境界。更是与数学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相契合的。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有效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对“过程性”认知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遨游与探索,实现在探寻数学奥秘的乐趣中获得知识的目标。例如,我在进行“平均数”教学时,从班里41名同学,选择了12名同学,分别代表A、B、C、D四个组别参加每人40秒塑料拼盘盛装气球10米运输游戏比赛,让其他没有参赛的同学与老师一同做裁判。在同学呐喊助威中活动结束了,结果是:A组分别运回11个、9个、14个,B组分别运回13个、8个、12个,C组分别运回12个、14个、15个,D组分别运回14个、11个、13个。然后,让学生进行学习探讨,既然他们分别代表各自的小组参加了比赛,每组的同学按怎样的数量来取得全班每人一份纪念品才是公平、合理呢?此刻,学生的议论沸腾起来了。经过调控式地引导,学生统一了“意见”——按每组的“平均数”领取是公平、合理的认识,顺势引入了“平均数”这个概念与问题;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取得认知,获得了计算方法,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这种兴趣盎然的学习活动所构建的情境,是学生参与互动的极佳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开拓课外活动平台,构建人文数学环境
小学数学是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因此,也让数学的活动有了丰富多彩的个性,所以说,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外活动中可以进一步得到延伸,以构建人文的教学环境为出发点,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强化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这样的人文数学教学活动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小学数学在秉承课内为主,课外为辅,内外结合的教学原则基础上,应该把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拓展到课外生活应用之中去,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的热情,让对数学应用生活的情感温度逐渐提升,把对数学的学习变成内需性的动力与需求。
总之,小学数学的生活化与实践性着实有着很强的魅力,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好这种情境化的因子,相信课堂的精彩会不断呈现。
论文作者:白淑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7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学活动论文; 人文论文; 组分论文; 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