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超声科 江苏 江阴 214400)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在高频超声下的图像表现,以提高超声检查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彩超声像图特征。结果:Ⅰ型:导管扩张伴导管内实性肿块型8例;Ⅱ型:囊实肿块型8例;Ⅲ型:导管扩张型7例;Ⅳ型:实性肿块型20例;Ⅴ型:超声检查阴性7例。结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表现多样,不同图像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有相应的价值。
【关键词】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高频超声;超声图像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5-0057-01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BIDP)是一种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是发生于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在乳腺占位性疾病中仅次于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1]。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病因较复杂,目前尚没有明确定论,可能和过高的雌性激素刺激,引起乳腺管扩张,上皮细胞增生有一定关系。多数患者以乳头溢液、乳腺肿块等症状就诊,因其症状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困扰。同时由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较高的恶变率[2],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及治疗,可以避免其发展为恶性病变。
乳腺超声检查是一种适宜的检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重复性好、无创伤性等优点,大大提升了女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检出率,逐渐成为了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筛查的主要方法。本文通过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下的图像表现情况,以提高超声医师诊断的准确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06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病例50例(共44例患者,其中38例为单侧乳腺发病,6例为双侧发病),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7.7±8.9)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IU22、PHILIPS-ELITE、PHILIPS-EPIQ 5超声机,探头频率5~12MHz,选择乳腺条件,令患者平卧于检查床上,显露双侧乳房,探查是以乳头为中心,做轮辐状平行扫查,同时结合纵行、横行及斜切扫查。
1.3 图像分型
Ⅰ型:导管扩张伴导管内实性肿块型,导管内皮增生瘤化阻塞导管,引起导管囊性扩张,这是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特征性表现;Ⅱ型:囊实肿块型,囊性与实性部分混合;Ⅲ型:导管扩张型,仅见导管囊性扩张,或类似囊肿形成,无明显实性肿块;Ⅳ型:实性肿块型,仅见实性肿块,未见囊性导管扩张。Ⅴ型:无影像表现型。超声探查结果为阴性,患者多有乳头溢液的症状。
2.结果
Ⅰ型:8例(16%)其中1例恶变;Ⅱ型:8例(16%);Ⅲ型:7例(14%);Ⅳ型:20例(40%);Ⅴ型:7例(14%),同时所有Ⅴ型患者乳腺钼靶检查皆为阴性。此外,彩色多普勒测及血流信号1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并发纤维腺瘤5例。
3.讨论
①导管扩张伴导管内实性肿块是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特征性表现,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相符率极高,大于90%[1,3,4]。虽然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特征超声表现(Ⅰ型)仅16%,但由于其极高的准确率,超声对Ⅰ型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仍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②临床上由于许多导管内乳头状瘤体积较小,多没有典型的表现,而表现为囊实性结节(Ⅱ型)或仅表现为导管扩张(Ⅲ型);Ⅲ型导管内乳头状瘤须与单纯导管扩张相鉴别,前者或可见局部导管壁增厚或末端粗糙中断。③单纯实性肿块(Ⅳ型)在所有类型中所占比例最多,此型导管内乳头状瘤较难与纤维腺瘤或其他疾病形成的肿块鉴别。④值得注意的是超声检查前,临床医师触诊过程中将积液挤出可能会提高Ⅳ型的表现率而降低Ⅰ型的表现率[5],因此超声检查前不挤出乳腺中的积液可有利于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检查准确性。
本组50例,超声检查阳性(Ⅰ~Ⅵ型)率86%,超声对病灶有较高的检出率,因此超声引导下定位对手术病人有较高的指导作用。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富血供肿瘤,本组病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及血流信号16例,占比32%,低于预期值,可能与多数瘤体过小,彩色多普勒检查时条件设置不当有关。血流信号是Ⅳ型导管内乳头状瘤与纤维腺瘤鉴别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行乳腺高频超声检查时应足够重视,有利于提高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检出率。另有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与纤维腺瘤并存,占比约10%,因此当患者有多发乳腺结节并高度怀疑纤维腺瘤时,应仔细分辨每一个结节,辨别是否有导管内乳头状瘤并存。
综上,高频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有较高的筛查和诊断价值,超声医师提高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认识,可进一步提高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检出率。
【参考文献】
[1]孙鹏涛,雷睿,沈嫱,等.高频彩超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及术前定位的价值[J].广东医学,2012,33(7):945-946.
[2] INGVAR C.PapiIIary secretion:diagnostic assessmentand treatment[J].Scand J Srug 2002,91(3):246 -250.
[3]高军喜,姚兰辉,刘晶,等.乳腺不典型导管乳头状瘤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6(1):25-28.
[4]郭蕾,程建中,刘浏.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8):1348-1350.
[5]奚群,侯新燕,崔丽丽,等.不同乳腺超声分型导管管径及腺体厚径变化趋势及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N].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6(9):1025-1028.
论文作者:刘晁均,邹大中,薛勤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导管论文; 乳腺论文; 超声论文; 乳头状论文; 肿块论文; 多普勒论文; 腺瘤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