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青光眼手术治疗远期疗效观察论文_梁陆敏

梁陆敏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甘肃兰州 730050

【摘 要】目的 分析研究手术治疗对于恶性青光眼的在远期内的实际效果。方法 抽取40例恶性青光眼患者(共42眼)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于对照组的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而观察组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前部玻璃体的切除手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远期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并最终得出结论。结果 在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在术后的1个月内,对照组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的机率要远远高于观察组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过后的患者中均出现了眼压的显著下降,尤其是观察组的观察指标下降远大于对照组的患者,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借助手术来治疗恶性青光眼,其在远期范围内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而且很少出现并发症,能够很好的解决患者的视力问题。

【关键词】恶性青光眼;远期疗效;手术治疗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恶性青光眼一般是指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这种疾病一般发病率较低,但是一旦得病其病情表现的十分严重。如果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与手段的话,那么其很难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患者很容易会出现病情加重的问题,甚至导致患者失明的危险。在传统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恶性青光眼的治疗主要是依靠全身药物与局部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伴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与相关设备的成熟与完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被逐渐运用到恶性青光眼的治疗中去,进而发展成为有效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方法与手段。鉴于此,本文随机抽取了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诊的40例恶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深入探讨手术治疗在恶性青光眼治愈恢复的远期效果,现将其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2017年1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40例恶性青光眼患者(共44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例(24只眼),女18例(20只眼),患者的年龄在40~80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59.2±7.9)岁。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在手术治疗前都实施了相应的配套检查。所有的患者都随机分为了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20例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知识单独的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则是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前部玻璃体切除的手术。在手术实施之前对其进行静脉滴注20%的甘露醇以及1%阿托品散瞳,服用一些抗炎的药物。在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过程中,必须实施2%的利多卡因麻醉,在靠近颞侧的位置进行透明角膜的切口,并在患者的前房内注入一定量的粘弹剂,从而以此来形成前房。借助超声乳化仪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的吸除,清除其内部产生的杂质与分泌物,借助消毒空气来确保前房的清洁与卫生,在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在采用超声乳化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截囊针环形对其截开,并在后囊中央设置3~4mm直径裂孔。最后,在切除过程中必须注意玻璃体界面和玻璃体基底附近的皮质。在结束完手术的当天,向静脉里滴注20%的甘露醇,从而进一步强化抗炎的实际效果。并结合患者的特殊情况,采取相应的缓解应对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手术之后的定期随访中,发现对照组的患者在手术之后的一个月内出现的并发症的机率为30%(6/20),其明显要高于观察组5%(1/20)(P<0.05)的水平,也就是在对照组的患者中出现3只眼睛的眼压升高、4只眼前房变浅,但是观察组的患者却并乜有出现相应的变化,只有一例患者的眼睛在手术后出现了少量的玻璃体的出血情况,在经过相应的手术治疗后,其症状很快缓解。同时,经过手术后,所有的患者眼压出现下降,但是观察组的患者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一般而言,恶性青光眼的患者表现为眼部前房的深度相对较浅,其眼轴趋于短,小角膜和晶状体比较大。据报道现实,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球小不会对角膜的直径产生直接的必然影响,其角膜的直径很可能也会表现为正常。然而,患有恶性青光眼的病人则极有可能比正常更小,而且在手术之后的晶体明显前移,所以可以看出恶性青光眼患者出现病情的机制与其体内的晶体大小没有直接关系。此外,研究发现恶性青光眼患者的发病也与房水的循环有直接联系,其患者一般表现为睫状体的肥大或者是肿胀,在晶状体的悬韧带容易出现松弛,从而引发晶体虹膜的前移,造成前房的消失,房角的关闭以及睫状环的阻滞,使得返流之后的间隙、玻璃体腔作用于玻璃体,形成压力上升的状况,甚至导致晶体虹膜隔的前移,形成不可挽回的恶性循环。

总之,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在明确该种疾病产生机制的基础上,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恶性青光眼作为一种难以彻底治愈的病症,对患者视觉功能的损害非常明显,且是眼科难以治疗的疾病之一。恶性青光眼的药物治疗主要是局部睫状麻痹剂、降眼压药物以及全身性渗剂等药物的联合使用,达到浓缩玻璃体,减少房水的形成作用。但临床治疗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在白内障手术逐步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该病的治疗有新的方向,即利用手术治疗可解除晶状体阻滞因素,对改善患者视力具有明显的效果。临床实践表明,恶性青光眼采用手术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疾病,从根本上解决恶性青光眼阻滞性因素的存在。综上所述,采用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远期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小,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

参考文献:

[1]蔡克波,郑岩.25G微创玻切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医学临床研究,2014,31(8):1513-1515.

[2]杨瑶华,俞颂平,施天严,等.恶性青光眼手术治疗远期疗效探讨.临床眼科杂志,2013,20(17):59-61

论文作者:梁陆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9

标签:;  ;  ;  ;  ;  ;  ;  ;  

恶性青光眼手术治疗远期疗效观察论文_梁陆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