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中,对沥青混凝土必须进行压实,其目的是提高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强度、稳定性以及疲劳特性。所以压实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密实度。良好的路面质量最终要通过碾压来实现,因此必须重视压实工作,深入研究压实质量的控制技术。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质量;控制措施
1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质量影响因素
1.1沥青混合料温度因素
为了保证沥青混凝土公路的压实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把握好沥青混凝土公路的压实温度。就其原因来说,沥青混凝土材料具有热塑性特点,这就导致沥青混凝土材料会跟随着温度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如果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过程之中的沥青混合料温度达到了一定的温度范围,沥青混凝土材料就不会粘接在一起(沥青混凝土材料的粘结性能和压实温度呈反比,这就导致在较高的压实温度下,沥青混凝土材料处于低粘度状态),降低了沥青混凝土黏成一团的可能性,为后续的压实操作提供方便。与此同时,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过程之中的沥青混合料温度达到一定的温度范围之后,沥青混凝土材料的裹复性能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针对这样的情况,就很有必要在施工过程之中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提升压实温度。高温的沥青混凝土原材料冷却下来之后,压实之后的沥青混凝土公路相比较于传统的沥青混凝土公路的结构性能更加优越,稳定性也更高。
1.2骨料性质因素
至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过程之中的骨料性质因素,其发挥的效果是:如果沥青混凝土原材料之中的骨料成分的尺寸越大,就证明这些骨料成分之中含有着很高的石头,这就表明所构建的沥青混凝土公路的强度和稳定性就越高。与此同时,骨料成分尺寸的增加也会增强沥青混凝土公路压实的难度。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施工团队在进行沥青混凝土材料之中的骨料的选择的过程之中,注意对骨料的尺寸和级配的设计选择。
1.3压实过程因素
一般情况下,进行沥青混凝土公路的压实工序包括有三个阶段(初压、复压、终压),这三个阶段之中以复压最为重要。其中影响初压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一般是在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进行的;影响复压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密实程度;影响终压效果的主要因素是碾压的速度。
2 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技术分析
2.1初压
初压是为了稳定混合料,建立较强的承载能力,采用大吨位压路机进行复压时,不易产生隆起和推移。初压宜采用双钢轮静力压路机且无论前进和后退均为双轮驱动,静压效果良好。碾压时应注意,混合料初压温度应在130℃-140℃之间,碾压速度小于4km/h。每次碾压以重叠半轮为宜,碾压长度为40-50m。
2.2复压
复压是混合料密实、稳定、成型的关键工序,首先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联合进行碾压。压实时,轮胎压路机对混合料具有一定的揉搓作用,并随路面压实度的增加,轮胎接触面积减小、比压增大,具有较好的压实效果。然后再采用振动压路机,其碾压速度小于4km/h,每次碾压时钢轮应重叠20-40cm。研究表明,在铺层厚度小于6cm时,压实沥青混合料采用高频低幅效果最佳,故振动频率应取40-50Hz之间,幅值应取0.3-0.6mm之间。
2.3终压
终压是为了消除轮迹,最后形成平整的表面。采用静力式钢轮压路机碾压,碾压速度<5km/h,终压温度不低于90℃。
2.4横向接缝的碾压
横向接缝碾压应采用先横向碾压,再纵向碾压,最后再横向碾压的方式。横向碾压时,钢轮应支承在已压实的路面上,每次增加碾压宽度150-200mm,必要时可进行振动压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提高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质量的措施
3.1碾压温度控制
实践证明,碾压温度是影响沥青混凝土密实度的最主要因素。沥青混合料的温度越高,其塑性越大,越容易在外力作用下缩小其空隙和增加密度,也越容易获得平整度效果。一般来讲,在规定温度范围内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愈高,愈容易达到高密实度。碾压温度的测定位置是摊铺的沥青混合料的中部,混合料的表面温度和底部温度都要低于中间的温度,温差一般在10℃左右,为了保证压实的整体效果,施工过程中应尽可能的提高碾压温度,特别是初压和复压的温度。在不发生推移、表面无裂痕的情况下,初压的压路机可一直紧跟摊铺机,以确保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碾压。复压应紧跟初压。终压也尽可能的在较高温度下进行,但考虑到终压的目的是消除缺陷和保证面层有较好的平整度,不宜一味提高终压温度,应以沥青面层无轮迹和无明显缺陷为判断标准,确定适宜的终压温度。
3.2压实度的控制
路面具有足够的压实度,对保证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压实度的证实至关重要。我国规范对于公路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要求如下:
(1)控制阶段马歇尔密度压实度≥96%;(2)试验段钻孔密度压实度≥99%(3)施工过程中≥95%;(4)交工检查与验收≥98%;(5)施工压实度的检查,以钻孔法为准。使用核子密度仪时须经主管部门批准,并用钻孔密度进行标定才可使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一般是单点评定,须满足要求,如某个测点压实度达不到要求,应加大频率重测,可在其附近再钻几个孔测定,如仍不合格,则确定为不合格。应采用经过监理认可的方法进行处理。交工检查与验收,是以1—3Km长的路段作为检验评定的单元,计算其压实度代表值,并与压实度标准值比较而进行评分。
3.3碾压顺序控制
(1)在混合料摊铺50~60m后,开始初碾压。先压横接缝,让压路机压轮大部分在成型路面、10~20cm压轮在新铺路面进行横向碾压,逐步向前赶。在横向碾压时,及时测量平整度。(2)横接缝碾压结束后,按照由外向内的顺序依次碾压,每次碾压至距摊铺机50~100cm处,再按轮迹返回。在已稳定路面调整方向,重叠30cm,向中间进行第二轮碾压,禁止在未稳定摊铺层进行方向调整,以避免铺层材料的推移。振动压路机换向时,先停振,再停机,然后换向。换向后在压路机开始行走后,再起振,可有效防止混合料形成鼓包。(3)弯道碾压时,要从内侧向外侧依次碾压。第一遍碾压时,第一轮在边缘空30~40cm,待压完第一遍后将压路机大部分重量置于已压实稳定的摊铺面上,碾压边缘,以减少混合料向外推移。(4)在碾压不等宽路段时,因为不允许压路机在新摊铺层上转向操作,所以必须按照合理的碾压路线进行初碾压。
3.4碾压质量监测
由于沥青路面施工只有两层,因此,应十分重视下面层的碾压质量,碾压后,随时用6m直尺进行检测,不平整的地方当即用振动压路机修正,为上面层的施工打下良好基础。在上面层施工时,则严格控制碾压质量,层层把关,随时检测,当出现问题时,一是立即修正不合格的地方,二是找出问题原因,为继续施工消除问题隐患。
4 结束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是混凝土路面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施工过程的控制,能有效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改变原先由单一质量检测来控制的质量观念。通过施工工艺控制来全面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大勇.关于提高沥青路面压实度对策的研究[J].今日科苑,2010(10).
[2]李群炎.沥路面面压实度的质量控制与评定标准[J].广东建材,2010(02).
[3]中国公路学会筑路机械学会.沥青路面施工机械与机械化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74).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12)[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45).
论文作者:马登飞,相阳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沥青论文; 混凝土论文; 压实论文; 温度论文; 压路机论文; 路面论文; 骨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