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道路相结合研究论文_黄德军

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道路相结合研究论文_黄德军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城市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轨道交通的建设,城市内部多以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为主。而在缩短市域时空距离上,城际铁路则承担着提升城市集群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地铁、轻轨与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线路基本走向一般沿主要交通走廊,并与城市的发展方向相吻合。

关键词:轨道交通;城市道路;空间关系;线形匹配;道路改造

引言

为有效利用城市土地与空间资源,轨道交通多沿既有或规划城市道路敷设。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若未考虑好轨道交通与城市道路的关系,将会引起征地拆迁、道路改造、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有可能影响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为提高轨道交通建设质量,从两者的空间关系、线形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结合城市空间规划,从环境适应性、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等多方面考虑确定合理的空间关系,以技术指标匹配性为参考指标,进行线路走向选择。通过工程实例的对应研究,论证理论分析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可用于指导轨道交通的建设及城市道路的改造。

1空间结构关系分析

轨道交通沿城市道路敷设,典型的空间结构关系分为:轨道交通沿城市道路地下敷设;轨道交通沿城市道路以高架敷设;轨道交通沿道路地面敷设。应综合考虑城市环境要求,城市空间布局规划,以环境适应性、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为参考指标进行方案的选取。

1.1轨道交通沿城市道路地下敷设

轨道交通沿道路地下敷设的空间布局方式,主要考虑了轨道交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在城市建筑密集的主城区或道路两侧有对景观环保有较高要求的控制地物段多采用这种形式。一般是轨道交通采用盾构或暗挖施工方法在既有城市道路地面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主要是站点的开挖,以及有桩基的既有城市桥梁的拆复建对城市道路产生影响。待施工完成后,即恢复原貌,这是城市主城区采用较多的一种建设方式。

1.2轨道交通沿城市道路高架敷设

在城郊区域内,或两个城市之间,对环境敏感性要求较低,并且符合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及相关环境保护标准的要求,同时为了降低工程造价,轨道交通以高架形式沿道路路中或路侧敷设。这种方式适合于城市道路建设之初即为后期实施轨道交通预留了建设条件,或轨道交通与城市道路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的情况。如果在既有城市道路路中敷设高架桥,道路中分带宽度不能满足建设要求,则需要对道路断面进行拓宽改造。

1.3轨道交通沿城市道路地面敷设

基于轨道交通不能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的原则(除有轨电车外),在城市中一般轨道交通不会选择沿城市道路以路基方式敷设。但是在轨道交通由高架转为地下的过渡段,会采用路基形式。尤其是轨道交通沿路中敷设,会占用大量道路资源,引起城市道路的较大改造。因此,在选线时应将过渡段落设置于道路两侧有较大拓宽条件的地段,避免道路资源被占压,形成交通瓶颈。

2线形技术指标适应性研究

轨道交通和城市道路沿同一走廊带敷设,两者相结合的密切程度,线形上能否达到协调共线,对前期交通走廊的选择,后期道路改造规模、交通疏解难易等有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研究两者线形技术指标的匹配适应性。

2.1平面线形指标匹配

轨道交通与城市道路平面线形主要技术指标由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段长度及平纵配合等要素和条件决定。轨道交通的特性决定了直线段更适合其行车的舒适性及维修养护,在平直的城市道路中,两者相结合没有问题。因此,平面线形的匹配,取决于两者的圆曲线半径能否相匹配,缓和曲线等因素可通过优化调整加以解决。城市道路根据道路等级不同,设计速度为20~100km/h。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最高运行速度一般为80km/h,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由中心向外围发展,120~160km/h速度的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也越来越多。城际铁路设计速度分为120、160、200km/h,限速地段设计速度分为60、80、100km/h。速度60~100km/h的轨道交通最小圆曲线半径与相同速度等级下的城市道路设置超高的一般平曲线最小半径值非常接近,最小半径在300~650m。因此,在这个设计速度范围内,轨道交通与城市道路平曲线具有良好的匹配性。速度在80~160km/h的轨道交通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在400~1500m,而城市道路在50~100km/h速度范围内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值为400~1600m,能够将轨道交通的最小半径包含在内。因此,设计速度为80~160km/h的轨道交通与设计速度为50~100km/h的城市道路不设超高情况下的平曲线指标匹配良好。城市道路20~40km/h设计速度下的圆曲线最小半径较小,与轨道交通匹配性较差,该速度下的城市道路多为支路及次干路。因此,可通过对照线形匹配性,选择平面线形指标良好的较高等级城市道路作为轨道交通的敷设通道。

2.2纵断面指标匹配

城际铁路正线最大坡度不宜大于20‰,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选后不应大于30‰。地铁正线的最大坡度宜采用30‰,困难地段最大坡度可采用35‰。而城市道路的最大纵坡依据设计速度的不同取值在3%~8%。因此,只有在地形条件平坦的区域,纵坡较小的城市道路段,纵断面可以与轨道交通较好匹配。而轨道交通可通过调整埋深及高架桥梁高度来调整纵坡,以达到与城市道路的相匹配。

3城市道路改造研究

3.1改造主要原则

3.1.1满足交通功能需求

轨道交通的建设不应以降低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为代价,改造后的道路要满足其在交通路网中的功能定位。原则上改造后的车道数及行车道宽度等技术指标不低于原道路设计标准,并且改造段落应与整条道路标准协调一致。

3.1.2结合规划,注重建设时序

轨道交通建设引起的道路改造,应结合道路远期规划一次改造到位,避免反复开挖建设造成工程浪费,并降低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与新建道路共线段,宜做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不能同步实施的,两者应结合设计,预留建设条件。

3.1.3控制用地,减少拆迁

道路改造应确定合理的断面形式和适当的规模,尽量控制在道路红线范围内。对于部分因轨道交通的引入导致既有红线范围无法满足断面布设要求时,应充分结合道路两侧用地规划,确保路侧具备红线拓宽条件,绕避重大拆迁。

3.1.4交通衔接顺畅,确保交通安全

轨道交通沿道路高架段落,特别是小半径曲线段,应做好线性诱导及安全防护措施;轨道交通高架跨越道路交叉口,针对桥墩布设,做好交通渠化,并应满足安全停车视距三角形限界要求。做好与交叉道路的有效衔接,设置合理的交通标志标线,确保交通安全。

结语

为降低对城市道路及周边环境的影响,控制道路改造规模,降低工程实施难度,轨道交通与城市道路两者应具有较好的线形适应性。本文提出了以技术指标匹配性为参考指标,进行线路走向选择的方法。并在实际工程中通过对城市道路平纵指标的分析,指导轨道交通线形指标的选取,从而得出两者适宜的线形匹配关系,减小了征拆,提高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土木工程学会.T/CCES2—2017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2]王婉莹.城际铁路功能定位及特性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7(6):75-77.

[3]王婉莹.城市道路网与轨道交通线网形态的关系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7(2):80-86.

论文作者:黄德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  ;  ;  ;  ;  ;  ;  ;  

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道路相结合研究论文_黄德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